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對「認真地學習蘇聯先進經驗」,公開拒絕總是很少的;但是,口頭贊成,實際並不想學習,或者也「學習學習」,卻並不「認真」,則有的是!表現形式則不乏其「創造性」。有這樣一位較「老」的數學教師,他也是「贊成」學習蘇聯的。但應用新教材時,認爲它「內容太淺」「過去在他的教學中一向藉以「表現自己身手」的難題沒有了,實在使他「很掃興」。於是每逢講到勉強可以「牽連」的地方,就「不忍割愛」,還是要「附加一點」,「演幾個自己所熟悉的難題」。對自己的一套舊的教課辦法,沒有批判,實行新教  相似文献   

2.
一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質量、「學習是青年更加特别突出的任務」。而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質量,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我班有許多學生對學習目的是不明確的。我會和幾個學生談:「你將來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有的說,還沒有想到;有的說,出校後掙點錢養家;有的說,願意當醫生,因為乾淨、輕巧、還掙錢多。……可以肯定,學習思想模糊,是學生不認真學習、粗枝大葉的重要原因。因此便需要使學生看到祖國未來的光輝前途,樹立為祖國而學習的遠大理想。我曾給他们講:「卓婭和舒拉的故事」、「普通一兵」、「軍校學生的幸福」、「毛澤東的青年時代」、「劉胡蘭小傅」……的故事,以馬特洛索夫和卓婭的崇高理想吸引學生。然後又通過各種  相似文献   

3.
這學期我組學習了凱洛夫「教育學」第五、第六兩章,它們是論述關於課堂教學和教學方法的問題,內容比較具體,也較易聯繫實際,學習以後,感到有些收穫。 過去我們學習「教育學」是採取個人閱讀、集體討論的方式。閱讀時間主要在每週兩小時的業務學習時間內。因此對「教育學」的內容,體會不夠深刻,以致在討論時,往往提不出什麼問題,有時就把時間花在理解詞句方面,並不能很好地聯繫自己的教學實際,因而收穫不大。 這學期(今年上半年)開始,我們參照了瀋陽二中「中心發言人」的辦法(見「人民教育」本年三月號「怎樣學習『教育學』? 」一文)進行學習。在第  相似文献   

4.
編輯同志:讀了六月份你刊所登「半年的豐收」一文,我認為女一中的「計畫教學」辦法是好的,但名稱不妥。她們所做的是「加強教與學的計劃性」,且只是加強方式的一種,不能名之為「計畫教學」。名之為「計畫教學」便易使人認為這是一種新的教學體系;容易使人誤解: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既是「計劃經濟」,以區別於資本主義社會的盲目性的經濟,則「計畫教學」便是新教育與舊教育的基本區別了。其實,「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社會經濟的基本特徵,而教學的計劃性卻只是新教育的特徵之一,何況女一中的「計畫教學」還只是加強教與學的計劃性的方式中之一呢?請考慮。此  相似文献   

5.
旅順中學自一九五二年十月至一九五三年七月,教職員系統地學習了「政治常識讀本」下冊和「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中「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及「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準備至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中旬學完「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至一九五四年一月末學完聯共黨史第九章。我校的政治理論學習所以能夠堅持一年:並將能堅持下去,有以下的幾點原因: 一、市教育局和學校領導上都重視這一學習,制訂了有系統的學習計畫,並保證執行了這一計畫。有些同志提出過去學習了一些零碎材枓,解決了一些  相似文献   

6.
蘇聯普通心理學教材譯成中文的已經有過三種:第一種是柯爾尼洛夫著的蘇聯師範學校「心理學」課本,我國某些高等師範學校曾經翻譯過,但沒有公開發行。第二種是柯爾尼洛夫、斯米爾諾夫和捷普洛夫合編的蘇聯高等師範學校「心理學」教學參考書,即中譯本「高等心理學」。以上兩書因受當時蘇聯心理科學水平的限制,其中還未能完全「克服唯心論的歪曲和錯誤」。第三種是捷普洛夫著的中學「心理學」課本,會有過原書第四版、第五版和第七版的中  相似文献   

7.
我曾經編寫了五本通俗數學小冊子,統由開明書店出版。出版的日期:「數學列車」是一九四八年一月,「大大小小」是一九四八年十二月;「數的驚異」是一九五○年五月;「比一比」是一九五○年六月,「圖片展覽」是一九五二年四月。前三本都是在解放前寫的。其中「大大小小」和「數的驚異」是文集的性質,大部分曾在「新少年」(以後改稱「開明少年」)雜誌上發表過。解放以後,開明書店和湖南的教師同志們曾經先後提出批評,今年一——二月號的「數學通報」發表了談冬青同志「評數學列車」的文章,編者也提出了意見。現在我對於全部寫作,以「數學列車」作重點,進行初步的檢查。由於自  相似文献   

8.
在教學改革中,「閉關自守」的表現,真是種類繁多。一曰「固已有之」,在學習蘇聯教育理論時,不虛心鑽研以求全面地掌握精神,而是啃住一點,其餘一筆抹煞。比如只學習了直觀原則,就拿自己在講課中也注意演示圖表,語言也生動等等根據,說:「什麼先進經驗!咱早就做到了,只是不會總結而已。」於是再也學不進去了。二曰「褒人為已」,在觀摩敎學評講會上,將被觀摩者的「口齒清利」、「聲音宏亮」等等枝節優點大加讚揚,眞有「五體投地」之势,其實目的在於防止別人對自己的教學加以批評。三曰「置若罔聞」,以學校領導的意見為「要求過萵」;以同志們的意見為「值得考慮」;以同學們的意見為「根本不對」。結論是「皆不足道」,於是自己就根本沒有缺點。四曰「明知故犯」,對各方面的意見已經認識到是正確的,但一到做的時候,却怕費腦子。比如已經認識到自己政治水平和業務水平都低,却總是懶得學習,認識到備課應當細緻,却總是懶得鑽研教材,反而說客觀困難多,或者原諒自己這樣做「闗係不大」。五曰「何必出風頤」,對於改革教學創造經驗認為是「出風頭」,以爲「大家如此,自己何必出風頭」於是停步不前。六曰「學生沒意见」,以爲教不了的人才該學習先進經驗,自己教書多年,一貫是「學生沒意見」,何必徒費精神!  相似文献   

9.
一 對李述先生意見的總印象我讀了「人民教育」一九五四年十一月號上李述先生「結合當前實際,學習蘇聯語文教學經驗」一文,覺得看法似有問題。李先生這篇文章是批評葉蒼岑先生編著的「論語文教學改革問題」一書的。於是我又找來原書看了一遍,覺得問題更嚴重了。我覺得李述先生對普希金專家的意見的现實性、深刻性、重要性了解不够,對蘇聯在語文教學方面的先進經驗認識不够,對我國目前「語文教學實際」的了解是片面的,對我們今後「語文教學改革方向」的認識是模糊的。因而就把作戰的矛頭指錯了,對新生力量不予以支持,對「語文教學改革問題」一書的出版,表示了不歡迎的態度。李先生的中心論點在文章中表出的方式有些吞吞吐吐、躲躲閃閃,但細讀全文,一貫的精神還是可以明白的。我且擇錄一些要點,然後加以說明: 一、葉蒼岑先生沒有「全面介紹普希金專家的意見」,而且是「忽略了專家發言中的更重要的一些問題」。二、「沒有全面地從我們目前的實際出發」,而是「根據他自己理會的這些語文教學的特徵,去介紹普希金專家的意見,去指導師大同學的試教,去發揮關於語文教學改革的議論」。三、「這就必然會使各地學校在學習專家的指導意見時,發生了一些只重形式、專講方法的偏向」。四、「方法是要談的,語文教學的方法是必須改進的。問題在於不要片面的談方法,不要脫離實際……我認為我們改革語文教學,在教師鑽研了教材、掌握了教學目的和必要的參考資料之後,應該研究教學方法的改進」。「在步屨  相似文献   

10.
一 備課中的思想問題 我開始教書時,常把課本拋在一邊,另外蒐集許多不相干的材料,結果講得多,學生記不住,教學效果很不好。例如:我以前給高一講「中國古代史」,在講解「春秋戰國的學術和文化」一節中的「詩經」時,我費了整整一堂課的時間詳細地介紹了詩經産生的時代背景,並分別舉例說明「風」、「雅」、「頌」的內容和特點,還講到孔子刪詩的問題。其實後兩點都是不必講的。結果不僅影響了教學進度,還超過了同學的接受能力的範圍,以致學生反映說:「先生,您講的太深、太多,我們記不住。」當時,我不去檢查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有一個學校,全面推行課時計劃以後,為了「有計劃」地掌握課堂教學時間,便採用了一種「新」的措施。這不是加强課前準備與授課計劃,而是每節課到十五分鍾時就打鈴一次,用以表示「提问完了」;下課前五分鑪再打鈴一次,用以表示「佈置作業」。為了使教學環節符合打鈴時間,教師在课堂上「戰職兢兢」。還有一个學校,也是為了便於教师「掌握」課堂時間,每節课按五個教學過程打五次鐘。教師的授課環節,符合打鐘鐘點的,才算教的「成功」,「符合」先進教学經验。另有一個学校的某位教師,費盡「苦心」,「研究」出一种掌握課堂時間的「方法」:上課拿一根燃着的香,香上刻着五分钟、十分鐘的記號。把它裝在玻璃管内,放在講桌上。說這是「發明」,起名叫「課时計」。據說还要推广起來。  相似文献   

12.
「人民文學」去年十月號發表了一篇引人深思的小說——「冬天的橡樹」。十四歲的俄文教師安娜·瓦西里耶芙娜努力克服了她刚開始教學工作的許多困難,並且在短短的兩年間已獲得了「能幹的和有經驗的俄文教師」的聲響。她也很滿意於自己的教學成績,孩子們都已經能够很流暢地回答她曾經教給他們的關於「什麼是名詞」的答案,像「猫」、「窗戶」、「桌子」、「房屋」等等了。這些答案,她曾經拿它教過上一班的同學,成績並不壞,而現在這一班的同學又能這樣很流暢地不假思索地回答她,她當然感到,別人對自己的「有經驗」的讚揚,是可以當之無愧了。可是事實也不全如她想像的那樣。小個子。圓臉凍得通紅的沙武式金,幾乎經常在她上第一節俄文課時遲到,並且在別人回答「什麼是名詞」而紛紛叫喊着「貓」、「窗戶」、「桌子」、「房屋」的時候,他却固執而又激動地高聲喊着:「冬天的橡樹!」雖然安娜·瓦西里耶芙娜一再跟他解釋:光說「橡樹」就對了。可是他仍然固執地叫道:「光是橡樹——什麼?冬天的橡樹——這就是名詞!」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一九五五年一月號刊登了辛安亭先生的「普希金專家對語文教學改革的意見當如何理解」一文。這篇文章一方面批評了李述先生的「結合当前实際,學習蘇聯語文教學經驗」一文中的意见,另一方面又發揮了葉蒼岑先生关於語文教學改革问題的論點。我讀了這篇文章之後,覺得有許多看法是值得商榷的,也有一些論點是似是而非的,尤其是作者稱叶蒼岑先生编著的「論語文教學改革問題」書為:「宜傳語文教學新方向的文章」,這种說法不但是過甚其詞,而且是嚴重的錯誤,因為這已不是什麼細枝末节的問題,而是關係到整個方向的問題,這是一个根本问題,如果按照辛安亭先生所談,遵循着葉蒼岑先生所「宣传」的「方向」走去,我認為就會使当前語文教學改革工作走上錯誤的途徑。所以我覺得有必要根據李述和辛安亭二位先生的文章來討論一下什么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新方向的問題。我認為要想討論這一問题,必須從下列幾方面進行研究: 一、必須根据政策:即必须根據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於改進和發展中學教育的指示」和一九五四年全國中學教育會議的精神。在政務院的指示中曾强調指出「改進教學,以先進的科学知識武裝學生。這首先要求教師努力鑽研教材,深刻领會和掌握自己所教學科的教學目的、思想內容和科學內容,相應地改進教學方法,以求正確地系就地進行教學。」又指出「學習蘇聯的先進经  相似文献   

14.
本刊這一期讀者來信欄發表了貴州貴定師範學校周驥的「形式主義的總結」和鎮江商業學校一教師的「這是領導教學的經驗嗎」兩篇來信。這兩篇來信主要是反映總結工作的問題。從來信中,我們看到:學校領導上平時並不深入工作,瞭解情況,到了總結的時候,才用「臨時抱佛腳」的辦法向下面要材料。材料不符主觀要求(這樣要上來的材料,當然是不會符合他們的主觀要求的),又進一步採用「突擊」的辦法,利用會議硬「擠」材料,雖然總結是寫出來了,但總結的結果,卻沒有找到學生成績下降的真正原因。這個學校  相似文献   

15.
「蘇聯中學文學教學大綱」的中譯本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這是一個值得廣大語文教育工作同志高興的消息。這本「蘇聯中學文學教學大綱」簡明扼要地向我們揭示了蘇聯中學文學教學的具體內容和方向,從而看到蘇聯中學文學教學的全貌。目前我國語文教學改革正在逐步擴大、深入,「語文課」也將要分為「文學課」「漢語課」,這個譯本的出版,對於我們的工作是很有幫助的。 蘇聯學校的文學教學,從一年級到十年級,一般說來,經過三個階段:第  相似文献   

16.
問題解答     
關於「教育性(培養)原則」的解答我在人民教育和光明日報上發表了「北京市小學實驗五年一貫制兩年來的初步經驗」一文後,有兩位讀者致函人民教育社,對這篇文章的第三部分所曆舉的敎學原則中的「教育性(培養)原則」,提出了疑問和不同的意見。大意說凱洛夫「教育學」和岡察洛夫等「教育學」,都只提出「直觀原則」等五個敎學原則,並沒有把「敎育性(培養)原則」列入;而我這篇文章竟把「教育性(培養)原則」和其他五個原則並列,不知有何根據?有一位並且說敎學原則只應當有五個,不能多一個;敎育性(培養)是整個教育的目的,而其他五個原則是敎學方法,目的和方法不能混爲一談。敎育性原則列作第五個原則,更不妥當(意思說如果列作第一個原則還勉強可以)。兩位這樣的「質疑」「辯難」精神,我覺得很可欽佩。  相似文献   

17.
編輯同志: 天津大學在「三反」及教師思想改造勝利的基礎上,由該校機械系四年級十一位元同學組織工程書教學小組,解決了該校六個系大約二百多一年級同學的工程書課程問題(「人民教育」一九五三年二月號三三頁)。這一事實生動地說明了採取革命辦法。是可以解決當前教育上許多困難問題的。山東大學在教學問題上,也採取過不少革命辦法。就拿我個人來說吧:我自己是一個助教,從舊觀點看來,一個「小助教」絕不能講課,但是系領導方面卻破例讓我講「海洋化學」。起初連我自己思想上也搞不通:「咱們當助教的哪能講課?」「咱自己連普通化學也沒有學好,那能講「海洋化學」?「講了課學生也不相信」,因之思想上有點「怕」,「講就講,暫時代著吧,以後請到了  相似文献   

18.
上學期,我們在貫徹學校工作計劃的過程中,感覺到有以下四個問题,須提出來加以研究。第一,貫徹全面觀點,克服急躁情緒。上學期教師在學習市委决定後,都是情緒飽滿地迎接新的學年。在「授課計劃綱要」(下稱綱要)、「參考資料」到手後,都積極鑽研教材,埋頭備課,一致要求提高教學效果。但是不久,我們就發現在教師辛勤工作的新氣象裏,潛伏着急躁情緒。教師在工作裹體現的不是全面發展的方針,而是簡單地用考試分數作為衡量學生的指標,要求學生把課本內容死記住,作為提高教育質量的具體表现,這樣在教學中就出現了如下的現象: (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是把教材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而是把教材硬塞給學生。最突出的是語文課中的詞彙教學,教師備課時間大都用來搬字典,在教案上逐條地寫詞彙定義,講課時就把詞彙的定義孤立地機械地搬給學生。例如離開課文把「從容」解釋做「經費不充足,還有些困難」,「地位」解釋做「官職」,學生若用這樣的定義解釋「從容就義」和「國際地位」是要鬧笑話的。甚至於有的詞彙,教師也摳不出定義來,解釋「緣故」是「因為什麼事」,「原因」是「推究什麼事」已是很牽强,而「怪不得」「越來越」教師也實在下不了定義。其他課程也都是如此,教師在鑽研教材時不是考慮如何貫徹總的學科目的和這一課的目的任務,而是要求學生把書上有的材料統統記住。因為教師最大的顧慮是怕學生在考試時答不出。有一次歷史課的觀摩教學,講各族人民反清起義裏的白連教起義、天理教起義、維吾爾族起義,教師就會把課本上的每一個人名、每一個年代都一無遺漏地作了講述。教師備課不是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積極性,研究如何更好地組織教材,只是按照「綱要」分配材料,填註解釋。  相似文献   

19.
我在「人民教育」一九五四年十一月號發表了一篇「結合當前实際,學習苏联语文教学验驗」,對「论语文教學改革問題」一书的出版和內容提出了一些意見。今年一月號的「人民教育」發表了辛安亭先生的文章,對我的看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我很願意在這里再讨論一下,把問题弄清楚。現在我就把我對語文教學改革的意見说明如下,並回答辛安亭先生。  相似文献   

20.
這學期我們開始重視了學習蘇聯先進的教育理論和經驗,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一些困難。走了一段彎路,獲得了一些教訓,在不斷的實踐和逐步的總結中,初步摸索出了一條可走的道路。一彎路 學期開始時,我們學習「教育學」的方法是:要搞什麼工作了,就找「凱洛夫」。如進行自覺紀律教育,就學「教育學」的第十三章;召開家長會議時,就學第二十章;這樣學,對工作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卻是枝枝節節,斷章取義,不是有計劃的進行。這說明我們對教育理論是一種系統的完整的科學知識是缺乏認識的。因此在學習和工作中,難以體會「教育學」的精神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