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都处在落后的封建统治之下,同样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侵略。为挽救民族危亡,摆脱西方列强的羁绊,尽早实现富国强兵之梦,两国志士仁人都曾为如何实现近代化进行过长期不懈地艰辛探索。然而,中日两国早期近代化的命运竟是如此迥然不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不仅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且迅速摆脱了民族危机,  相似文献   

2.
张学良将军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维护祖国统一,为推动和实现对日全面抗战,建立了殊勋。然而,他谋求抗日救国的道路却是迂回曲折的,并为此付出了重大的牺牲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潮,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华民族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斗争,高中历史(上海版中外合编新教材)《变法维新运动》讲述的就是在这段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宣传变法思想,掀起变法运动。这篇课文的内容,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高中历史教材中又出现讲述同一内容的课文,因此,把握好初、高中教材的衔接、联系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本书执教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所在.我在教学中掌握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第二节、变法维新运动一维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前、…  相似文献   

4.
郑观应作为19世纪中后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从拯救民族危亡的角度论述了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中、西学观,并提出了比洋务派更全面的学习西方之道,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维新思想的传播及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蒋百里的抗日思想刘一兵享有兵学大师之誉的蒋百里先生一生致力于救亡图存、民族振兴,不愧为关心国家安危的民族先觉。蒋百里毕生处于民族危亡的忧患年代,强烈的爱国心和忧患意识驱使他走上了一条探索民族复兴、抗敌御侮的人生历程。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他更是倾其...  相似文献   

6.
《闯关东》历史与文化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篇历史剧《闯关东》以宏大的叙事、广阔的历史背景展开动人心魄的故事,展示民族之魂在自发大移民冒险中的境遇、挣扎、闪光与无奈。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这部电视剧弥漫着齐鲁大地的文化、心理背景。剧中传统文化的负载者无疑是朱开山,以他的视角贯穿了剧作的全过程,他参加过义和团,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展现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栽物”的民族精神与浓厚的家国观念,但这种耕读传家、忍让为先的家族精神面临外强时的流离失所又透露出整个民族的无奈与悲凉。  相似文献   

7.
杨度一生中的政治思想变化较大,但这正是那个时代众多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断追求真理的真实写照。他晚年思想的转变存在若干因素,不能简单地以政治投机论之。  相似文献   

8.
庚子以后,随着国家危机的日益加深,新知识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尚武”以军事救国的爱国主张,逐渐形成尚武思潮。军国民教育会的成立对这一思潮的形成及高涨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革命党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作出的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反帝反封建、拯救民族危亡,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历经百余年,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涵的五四精神,已成为一种思想和文化传统,融入民族精神之林和一代代有志青年血液之中。在新时代青年中传承五四精神,深化理解与践行,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而特殊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严复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与同时期的维新人士相比,他不仅受过西学的训练,而且亲身体认过西方的物质明与制度明。经过一番比较后,严复认定,西方的发达、强盛,出于“格致之胜”(严复笔下,“格致”与“科学”同义),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大讲西学科学”,进而不遗余力地宣传、推行科学,成为近代中国科学教育的首倡。  相似文献   

11.
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分析近代日本作家的中国游记文本,诠释他者眼中的中国形象。对现实中国的亲身体验破坏了日本近代作家们通过汉文学经典所构筑的近于完美的中国幻象,他们在殖民主义思想的支配下对现实中国产生了新的误读。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大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啤酒行业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扩张,但由于其自身的经营战略和中国国内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在中国市场的经营业绩并不理想,很多跨国啤酒企业因亏损而退出。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跨国企业撤出中国啤酒市场,随后又重新进入的再投资现象。本文从跨国企业在华啤酒行业投资过程出发,探讨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撤资、再投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由于屈原、宋玉的“骚体学”创作,只是就三代古乐而“更定其辞”,故不能仅就其辞内容来判断其性质。而如果就这些作品在音乐上的源头来看,它们实是上古中国东西部音乐学交融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不是中国":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作家通过中国题材所展示的中国形象,包含着三重意义:关于异域的知识;本土的文化心理;本土与异域的关系.对英国作家而言,中国与其说是一个地理空间存在意义上的国家,不如说是他们想象描述的一个神话,是激发他们写作和表达思想的灵感和素材.不管他们以何种途径来认识中国,从何种角度来观察中国,用何种心态来评价中国,都无一例外地把中国视为与自身相异的"他者",倾向于把中国想象为与西方不同的"文化构想物".中国对于英国作家的价值,是作为一个"他者"的价值,而不是自身存在的价值.套用萨义德那句"东方不是东方"的名言,英国文学里所展示的中国形象,同样可看作是"中国不是中国".  相似文献   

15.
李林蔚 《海外英语》2014,(9):278-280
English Immersion programs in China have become a popular choice among parents for their children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anadian model to the Chinese school system in 1997.English Immersion programs in China differ from traditional English instruction because in such programs content-based language programs are designed to immerse Chinese students in English and promote their communicative skill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and Applied Linguistics,this essay tries to study the idea and practice of English Immersion programs in China on preschool children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ception,theoretical foundation,foreseeable problems,etc.,in order to make a thorough inquiry of their feasibility.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后不久 ,美国兴起了一股强大的反共反民主浪潮——麦卡锡主义 ,它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国会、国务院以及军方在对华政策上的决策 ,从而使美国的对华政策在冷战的大背景下 ,经历了一个从“等待尘埃落定”到采取一条孤立、敌视和遏制新中国的外交路线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西南地方实力派在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上地位如何,历来在史学界众说纷纭,有的把它同蒋介石集团完全等同起来,有的认为它与北方地方实力派如一丘之豹。笔认为它虽与上述两大顽固势力及与进步势力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又与与他们有着重大差别的独具特色的一派。西南地方实力派大多参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积极抗战,最终又走向人民,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团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深入和社会的发展,民间社团组织大量涌现,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用“过渡性”的视角对中国的社团组织进行定位,从外部制度环境和社团自身演变两个方面探讨中国社团的发展路径,可以得出目前中国的社团正在由半官方组织向合作主义的民间利益团体过渡的结论,从而指出一种政府主导下的“官民合作”的民间社会形态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传教士“医学传播”的方式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也将西方的医学传入中国,并利用“传医”获取国人的信任,方便其“传教”活动。同时这种“传教”活动,也促进了医疗事业的进展,并从沿海逐步深入到内地,给中国近代医学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四个方面分析传教士在中国的“医学传播”活动,提出“传医”与“传教”的关系,及传教士在中国医学领域里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美国强化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影响,提出重返亚洲战略。印度面对亚洲秩序的变动和中国的崛起,其外交中的对华因素加大。印度与日本都有借助对方力量制衡中国、扩大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影响力的迫切愿望,双方在诸多问题上一拍即合,找到了利益的结合点。印度在变动的世界舞台上努力实现其世界强国之梦。然而,我们对印日关系的迅速升温还要理性观察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