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魏书生的教育实践为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范例。他的实践表明,教师要形成强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具创造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步并行。  相似文献   

2.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成为教育研究的新热点,也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需要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应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操作步骤,一般为:解读课程教学目标,根据目标寻找资源线索,依据线索多途径开发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的结合,创造性多方式利用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且具有创新活力的。""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笔者就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教师资源的开发1.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是综合社会实践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实质上的开发者,没有教师创造性的利用和开发,社会生活这一最重  相似文献   

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教育研究的新热点,也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主要途径,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本期我们对历史、政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进行探讨,希望能与老师们共同商讨课程建设的良策。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建设,为学生自主和探究学习提供了课程资源,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广阔平台。因此,依托各学科教研员的教学专业支持,社会资源基地课程资源的开发只有为中小学课程教学服务,才能具有生命力;同时要研究制定课程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教学策略,指导教师有效地参与课程教学活动的资源开发和实践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实质上的开发者,没有教师创造性的利用和开发,社会生活这一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就会枯竭,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就会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7.
高校信息化课程资源是传统课程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思想的有机统一,优质信息化课程资源必须兼顾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应遵循开放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个性化原则,教师可以采用实践体验、问题探究和情境陶冶等方式引入课程资源,改进高校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8.
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它具有多样性、潜在性、具体性和多质性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根据 ,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不能随意而行 ,应遵循开放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个性原则。教师可以采用实践——体验、问题——探究和情境——陶冶等方式引入课程资源 ,改进教育教学活动 ,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职课程资源开发必须以教师为主体,以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师教学水平相适应为原则,根据现实需要采取移植、整合、自主开发等方式。在具体实施中,应提升教师对课程资源内涵的认识,调整和优化课程资源结构,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学科逐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原创课程资源,探讨已有优质原创课程资源的主题分布及其突出特点,是课改深化阶段调动教师积极性、挖掘原创课程资源、促进课程资源均衡分布和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从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学科优质原创课程资源征集评选看,已有课程资源主题主要分布在"生活""北京""生命""民族""文化"和"世界"等关键词上,且各年级分别有所侧重。中小学德育学科优质课程资源主题具有以下特点:体现学科本质与重难点,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兼顾学科情境与生活实际,突出开放性和综合性;已有资源丰富,易于统领、集聚并发挥资源优势;易于整体把控和调整,体现教师风格与教学特色。针对学科优质原创课程资源主题化、结构化、系列化建设任务,资源主题选择应基于价值和功用原则、基于学科重点难点突破、基于学生学习真实发生和基于技术工具持续变革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开发。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1月22日,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复审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管培俊司长出席并讲话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要求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没有高质量教师,就没有高质量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所谓“教师为本”,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育改革发展,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中的根本性作用。研究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加强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促进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是当前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公开征集、评审推荐、组织立项开发和翻译引进等多种途径,建设一批观念新、质量高、实践效果好的优质课程资源。要严把课程资源质量关,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严格的、规范的评审、遴选和招投标机制.促进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教育部已明确提出,今后未经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审定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2.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制度建设: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制度指在学校时空范围内形成和制定的强制要求参与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有关人员共同遵守的程序、步骤和规范体系。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制度建设应遵循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符合课程建设规律、符合政策与法规的原则。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制度建设的内容包括课程资源开发的组织机构、资金投入保障制度、教师培训制度、课程资源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师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主要体现于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方面。语文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是基于"理想课程"转化为"现实课程"的需要,为多元主体间提供平等对话平台的需要,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课程资源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完全有可能通过各级培训者来推动课程资源结构的优化发展。培训者本身也是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培训者在新课程培训中创造性智慧的释放和创造性价值的实现本身就是课程资源建设的不竭动力。培训者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他们比中小学教师有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对本土的课程资源全局有较全面的把握;另一方面,他们又比理论工作者更多地接触到中小学教师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各级培训者首先要致力于本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更多地发掘、整理并推出本土课程资源;同时,还要在培训中让学员学会因地制宜地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懂得如何在课改实践中鉴别、加工、转化与利用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5.
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教师创造性的标志,是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主要途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发展,是优化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之一。不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前,有关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资源观的转变、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课程资源的利用原则、各类校本课程的开发等.这为广大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提供了指导.但总的来说针对具体学科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得较少,特别是地理学科.因此系统研究中学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更具针对性,有利于中学地理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了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内涵、原则及对策。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应建立健全课程资源开发的政策、法规制度;改造现有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开发新兴的非竞技性体育运动项目;注重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教师课程意识,调整教师教学角色等。同时还要求体育教师认真学习,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不断提高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相似文献   

18.
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全部条件的总和,是课程设计、实施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课程得以实施的基础,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实证调查发现,目前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三重境界:自然境界;反省境界;觉醒境界。大部分教师主要停留在第一重境界和第二重境界,尚未达到第三重境界。而教师实现从第一重、第二重境界向第三重境界的适时过渡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有效、高效的必经之路。基于此,文章从拓展教师理解、认识课程资源的广度;促进教师利用、开发课程资源的深度;调准教师针对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评判的精度的角度提出提高境界、改进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实践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通过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确立课程设置原则、学分分配和课程安排措施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优化,实行以“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为特色的三个方向分流培养,强化专业基础,提高外语水平,注重实践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来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