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熙二十九年四月初四日《总管内务府为曹顺等人捐纳监生事咨户部》所记内容真实可信,是一件珍贵的红学史料。曹颜、曹颙均系曹寅之子,曹颙生于康熙二十八年,卒于五十三年冬。五十四夏,遗腹子曹天佑出生。曹俯约生于康熙四十年,康熙五十四年时约十五岁,结合曹家当时情景来看,曹俯不具备结婚生子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的父亲到底是曹颙还是曹頫,红学界迄今无解。自胡适1921年根据“曹贾互证”提出雪芹是曹頫之子后,大多数书都采此说,而胡适的推论方法本身并不科学。支持雪芹是曹颙之遗腹子者依据是曹頫1715年的《代母陈情折》,但不能提供确证“官州同”的曹天佑即史籍不传的曹雪芹。所以雪芹父亲问题自1931年李玄伯认为“不详”之后,一直是红学研究中的死结。  相似文献   

3.
杨向奎先生早年即拥护曹雪芹祖籍“丰润说”。1992年8月2日《人民日报》《曹雪芹究竟生在哪里?葬于何方?》又报道说:“他(生按:指杨向奎)进一步论证了曹雪芹即丰润曹鼎望之嫡孙,曹鋡之子。因曹鋡自幼寄养在曹寅家,曹雪芹便在曹寅家长大。”接着,1993年7月3日《光明日报》报道:《丰润县就曹氏墓志鋡、墓碑举办研讨会,曹雪芹祖籍研究有新发现》,引述杨先生话说:“曹寅之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由《石头记》和《风月宝鉴》合成的。《石》的作者是脂砚斋,即曹雪芹的叔父曹;《风》的作者是曹雪芹,他是曹颙遗腹子。曹是《红》的策划者,雪芹是执笔者,他们的成功合作才使这一伟大作品诞生。《红》的著作权应归曹和曹雪芹二人。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的生父一直是红学之中的一个谜,其出生年、月、日也有两种权威看法:吴世昌先生、胡适先生等认为是1715年,周汝昌先生认为是1724年4月26日。但从康熙、雍正的御批,两淮巡盐御使噶尔泰的密折中,可知曹顺至雍正五年(1727年)仍“年少无才”;曹家抄没时,他虽任江宁织造十多年,因其年少,免于追究。从时间看来,他不可能是曹雪芹之父。曹寅只有两个儿子:亲生子曹颤,承嗣子曹颊,曹雪芹既非曹额的儿子,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是曹颗之妻马氏的遗腹子,并且生于1715年5月26日。  相似文献   

6.
<正> 曹雪芹的出生年代,是我国红学研究上存有争议的一个回题。考出曹雪芹出生年代的明确答案,有利于辨明芹父究为曹颙还是曹頫;把芹父是谁考证属实,是进一步探索曹雪芹生平事迹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而对曹雪芹的生平事迹能探索出一个简略的梗概,又可使红学研究上的某些疑难回题能够随之解决。本着这样的认识,个人愿意不揣谫陋,首先对曹雪芹生年问题中一些有待确定的论点,提出个人几点浅见进行商讨。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7.
将《国朝耆献类征》文中提到的“织造幼子”视为年已十七岁的曹颙,似比指认为八九岁左右的曹頫更合情合理一些.因为能“嬉”者,除了年幼儿童以外,青年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都是可以的,曹寅自称“嬉翁”、命名书斋为“嬉斋”即是显例;同时, “织造幼子”与康熙是偶然地相遇,是在康熙“驻跸织造府”中的某一天,相遇的地点“庭”应指“正房前的院子”.如此,曹颙“嬉而过于庭”的行为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并非“不能想象”.而时素《读陈沧州虎邱诗》“序”文中提到的“早卒”的“曹公寅之子”,也应是指曹颙.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的父亲曹是二房曹宣的儿子。长房曹早夭无子,曹便入嗣长房并继任了江宁织造。五年后,曹家被抄,圣旨是针对曹而来,表面上看,曹家是直接败亡在曹手中,这使曹氏族人,尤其是长房族人对二房怨恨不已。“漫言不肖皆荣出”,使曹有口难辩。曹雪芹为了“细辨败家的根本”,他才采用了“石言”的形式,用《石头记》为题,他那一腔难于明言的隐怨──—为二房正名,便是他创作《红楼梦》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动机之一。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的童年少年时代,在江南生活了多少年?这个问题关连到雪芹生年的考断,红学界在参证探索中有两种不同见解:一说,他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雍正六年六月间,雪芹随祖母等离别金陵老家北去燕市。据此计算,在江南共生活了十四年。一说,他生于雍正二年甲辰(1724)。照上记回北京年份,仅系五岁。关于雪芹生年问题的论辩,迄今未获一致意见,主要由于未曾发现记载雪芹生年的直接材料,分别据张宜泉《防芹溪居士》诗题下注文“年未五旬而卒”,及敦诚《挽曹雪芹》诗首句“四十年华”,而以卒年逆推计算,产生两种异说。  相似文献   

10.
丰润曹氏为地方望族,其鼎盛期在清顺治及康熙朝的早期和中期。在此期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丰润曹家曹鼎望之子曹鈖、曹鋡有过很密切的交往。从现有资料看,丰润曹鈖之子曹渊很可能曾嗣与曹寅为子,改名曹颜。本文试就此问题贡献一家之言,以就教于方家。 《浭阳曹氏族谱》亨下卷四,第十四世曹鼎望名下载有:  相似文献   

11.
1994年1月8日,《文艺报》登载了王家惠先生《曹渊即曹颜——曹寅曾过继曹鈖之子》和刘润为先生《曹渊:<红楼>的原始作者》。3月9日《中国文化报》继之登载了史学家杨向奎先生《关于<红楼梦>作者研究的新进展》,赞颂王文和刘文是“画龙点睛的著作”:“王家惠画龙,而刘润为点睛。有此一点,全龙活了,而《红楼梦》一书原始作者的找出,使七十年来的悬案至此解决。”三篇文章、关系紧密,合若符契,发表不久,即又引起一场争鸣①。 《红楼梦》作者是不是曹雪芹,此问题最早提出,可以上溯到二百年以前。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刷印此书所作《红楼梦序》曰: 《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什者相传不一,究不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 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这不是最早提出疑问的,然此文对后世影响甚大。王梦阮《红楼梦索隐提要》曰: 是书成于悼红轩中,曹雪芹先生增删五次,此书所明言者。……意者此书但经雪芹修改,当初创造,另自有人。 如果说程伟元对曹雪芹的著作权,仅仅持怀疑的态度,至王梦阮,则由怀疑发展到否定。 批评王梦阮《红楼梦索隐》的胡适先生《红楼梦考证》,在作者问题上下过一番大力,他明确说: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三年在南京举行的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舘公布了康熙二十九年四月初四日《总管内务府为曹顺等人捐纳监生事咨户部文》。十一月二十三日《光明日报》于报导中说:“参加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的专家认为、这件档案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为研究曹雪芹提出了新课题。”“为考证曹雪芹的生父到底是谁、也提出了新的线索。”本文拟就雪芹的生父问题作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并不认为曹操是大恶人。曹雪芹不像其祖父曹寅那样,常常称颂邺下曹氏祖德,也不为同宗讳,而是于《红楼梦》中借贾雨村之口,风评曹操"大恶"。但这并不代表他认为曹操是大恶人。原因有三:一是《红楼梦》中贾雨村话语体系,并不代表曹雪芹对历史人物评价;二是曹雪芹生活境遇迥异于其祖父曹寅,自称邺下曹氏之后已经不合时宜,但他并非没有家族认同感;三是曹雪芹《红楼梦》呈现出复杂哲学理念以及历史观,是不可能大仁大恶、非黑即白地评价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祖籍辽阳,但根据曹氏侧系宗谱和曹氏后代的民间调查,曹雪芹先人的祖籍可远溯小云南乌撒卫,即今云南镇雄,贵州威宁一带,还有人说在江浙交界处,曹氏迁辽宁后,世代都有在清政府官府为官的人,其中有武官,也有文官,当然官职不大,据今人回忆曹雪芹被抄家后,有人曾把曹雪芹称为书呆子,傻子,曹疯子,而且在曹雪芹侧系流传着一些关于曹雪芹的《石头记》,《风筝记》等书,但这些东西全部被毁,无从查考。  相似文献   

15.
周培公传世诗集有《长征草》《即次吟》。《长征草》录其康熙十五年(1676年)2月至康熙十七(1678年)5月随图海征王辅臣及之后赴湖广参与蔡毓荣及岳乐讨伐吴三桂的诗作79首。《即次吟》录其康熙十七(1678年)10月赴山东登莱道之任至归里之后的第二年即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夏季的诗作计143首。通过对周培公生平行迹和诗歌的解读,对二集中作品创作时地进行初步考证和归纳,在此基础上对其生平际遇等提出新看法,如其任登莱海防道品秩当为从三品、图海系其早年知遇之"显者"等,以深化对周培公及其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们已经有了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等行业性节日,也应该有作家节,并且作家节还应该是一个放假的节日!"在"中国第一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1715-1763)250周年忌辰明年即将到来之际,作家张一一于微博呼吁将曹雪芹忌辰2月12日设立为"作家节",从明年开始所有作家集体放假一天,以隆重纪念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作家。张一一表示,除了纪念曹雪芹  相似文献   

17.
阮籍乃"魏晋风流"之代表人物,其个性狂傲、蔑视礼法、荒放不羁,在魏晋风云变幻的乱世之中傲然独立。此种性格特点,对曹雪芹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曹雪芹别号"梦阮",意为向往阮籍,这种向往之情也渗入到他的作品《红楼梦》中。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批带有"阮籍式叛逆性格"的典型人物,笔者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进一步体味了曹雪芹于中所寄寓的深沉情感与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8.
<正> 周汝昌同志根据敦诚甲申《挽曹雪芹》诗的首句来论证曹雪芹的生年,最后只能“暂定”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甲辰(公历1724年)。他的这项考证之所以不能取得确切的结论,倒并不是在于挽诗的内容凭证不足,而有很大的可能是他没有依照自己在考史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关于曹雪芹的卒年,学术界有三种说法:一是壬午(乾隆二十七年)说,二是癸未(乾隆二十八年)说,三是甲申(乾隆二十九年)说。 1928年,胡适先生在《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中,根据甲戌本脂批“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认为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1762年2月12日)。 1947年,周汝昌根据敦敏《小诗代简寄曹雪芹》(此诗约作于癸未年二月),认为曹雪芹“壬午除夕”并没有死。若是死了,敦敏怎么还会在癸未年的年初约曹雪芹于“上巳前三日”前去赏花饮酒呢?再者,《四松堂集》底本有《挽曹雪  相似文献   

20.
缪钺先生《杜牧年谱》问世后,胡可先、曹中孚先后发表《杜牧诗文编年补正》、《杜牧诗文编年补遗》。近又有王西平《杜牧诗文系年考辨》,新考和修正诗文系年近三十首,今对其中所误者再考辨之。又,尚需说明者,王文数年计时率以周年,诗文中之年数若无佐证不应以周年计。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曾以周年计李商隐《献刘舍人启状》“羁屑三年”语,被岑仲勉特拈出批评,曰:“古人无此计数法。”不意《考辨》又躬蹈其辙,纯由此而错系者,如《投知己书》、《念昔游》、《上李中丞书》,本文即不再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