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杨德昌的颠峰之作,电影<一一>汇集了他对现代社会的种种思考.现代个人隐私和传统集会仪式的结合并不能掩饰都市化过程中家的问题化.而传统父权衰落的后俄底浦斯时代,家庭的危机也是性关系的危机.每个人也都不得不面对自身欲望的僵局.但最终在生老病死的生命历程中,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2.
篮球·生命     
有一种篮球,它叫生命。有一种生命,它叫篮球。喜欢这样的夜晚,深深的天,轻轻的风,静静的篮球架。一个人伫立在篮球场上,伫立在微风中,伫立在寂静里。眼望着洒满银色月光的篮球架,呆呆地盯着  相似文献   

3.
《妻妾成群》:欲望和生命的悲情演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妻妾成群》中男人与女人对应式的人物命运和"井"的隐喻式存在状态,无一例外地呈现着人的生存本身与欲望的关系,说明人物的失败是无可回避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韩志荣 《江苏教育》2022,(62):60-63
<正>21世纪为人类带来了科技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但也带来了精神的失衡、生命意义的缺失,中学生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得更为明显。究其原因,与中学生自我评价不客观、人际关系疏离、身心发育不协调、社会适应能力不强,与父母缺乏陪伴、祖辈过于宠爱孩子,与学校过度重视智育、忽视生命教育,与社会内卷、精神贫乏等都有关系。特别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居家、停课、线上学习、死亡等,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危机感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王强  罗媛 《考试周刊》2011,(2):37-38
在《活着》中,余华极其冷峻、真实地写出了人在边缘状态“活着”的生存状况。他用冷静的、令人颤栗的叙述,用生动的故事形式将这一主题抽象到人的生存意义的高度。本文通过分析《活着》所要表达的生存状态,去探寻作品中所体现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6.
电影《百鸟朝凤》展现了唢呐与人、传统文化与现代人之间的多层关系,作为一部有深度的电影,它还是华夏子孙生命哲学的投影。电影通过一系列日常生活中乡村社会礼俗的呈现,以唢呐这种古老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为载体,尤其是通过"百鸟朝凤"作为唢呐乐中经典的演奏,传达了中国人成孝敬、厚人伦、讲道德、重精神的生命观。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电影《百鸟朝凤》文化心理产生的原因,探讨在社会急遽发展变化的时代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并通过对不同生命形式内涵和生命境界的阐释,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电影所传达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7.
在生命面前,生命个体的欲望永无极限。阎连科的《朝着东南走》正视欲望本身,在出走—家—出走的历程中,指出了人面对欲望的不断挑战,彰显了独特的自我价值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8.
米兰·昆德拉在其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运用了多种音乐技巧,在完成小说艺术技巧创新的同时,也很好地配合作品表达了深刻的哲学主题.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文学的自觉"的时代。人格意识、生命意识、时间意识与重情感、重性情的思潮成为人们创作的源泉,文学开始成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进而从"言志"走向"缘情",又发展为"感物"。刘勰的《文心雕龙·物色》集先贤之大成,全面地阐发了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生命精神。同时,又从历史和时代精神出发,提出了"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的思想,对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侯朝峰 《文教资料》2008,(17):30-32
麦尔维尔在<白鲸>中不仅介绍了丰富的捕鲸知识,更以捕鲸背后的文化意蕴、捕鲸者的归宿,寄寓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想.他不但谴责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异化,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还以对捕鲸者的众生像的描绘、对捕鲸背后文化意蕴的探讨,挖掘了人类私欲膨胀和极端利己主义思想的根源,以潜在的话语构筑了没有私欲、消除利已主义思想、复归自然人性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1.
满意也好,失落也罢,在愿与不愿中都将写成晴的天、泪的眼;但只要拥有一颗感悟生命的心,便会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佛陀的圣影.尘世人生,在苏东坡浩浩瀚瀚、坦坦荡荡的心中,便再容纳不下现实的窘迫,也容纳不下未来的空淡.在宦海沉浮中的贬逐生涯彰显的则是苏东坡自身精神生命的升华.生存过后,不免要提及死亡,沉重感也由此而来,然而,沉重的却并非是死亡,而恰恰是生存本身.将一生的贬谪看成是最大的功绩,将五十九年的放逐指向"生不契家,死不扶柩",这便是不计此身何处还的"东坡家风".  相似文献   

12.
改编自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宁安同名小说的电影《时时刻刻》充满了浓重的死亡倾向。生命哲学认为生命的本质是自我超越,作为生命终结的死亡也是生命的自我超越。影片中的四位主人公通过亲历死亡、逃避死亡、直面死亡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困顿与迷惘,收获了"比生命更多"的意义,彰显了生命的自我超越本色。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的开山人物,中国生命美学的开拓者。他的生命美学融合了儒学、王阳明心学及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他视宇宙为一大生命,建立了"尽宇宙是一生活"的世界观,并系统地提出了人类文化的根源在于"意欲"的文化观和艺术的本质在于生命本性的流畅的观点。因此,梁氏生命美学思想对我国当代生命美学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活着》中,余华通过对富贵一生经历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生命观,面对生活中出现的种种不幸,表达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生命体验视域里,主体性德育以生命个体的发展为目标,是一种理解和丰富生命意义、满足生命成长需要的生命活动。其展开路径首先是生命叙事,以对话和独白为表现形式;其次是生命省思,以反思、阅读、聆听、审美为表现形式;再者是生命践行,以合道德践行和非道德践行为表现形式。生命叙事和生命省思最终以生命践行为落脚点,三者在创造真善美过程中使道德学习主体得以生命超越而实现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6.
张艺谋毫无疑问是中国影坛最为光辉璀璨的一颗星斗。他执导创作的《菊豆》、《红高梁》、《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等影片在国内国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和轰动的效应。对于生命关注的独特视角和深沉情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他的几部作品的生命现象 ,揭示出张艺谋的创作的生命观 :生命的沉凝与激扬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生命生命》的导学设计,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从小事感悟出深刻道理的写法,培养其写作能力。还通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旨,正确感悟理解人生。  相似文献   

18.
赵丽宏是当代文坛上一位多产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写的是常人常事,抒发的也是普通人的感情。对生命、生活、诗意的执著描绘与咏叹,是其散文创作的主题,其内涵主要表现为:感悟或反思生命的尊严与价值、理解并拥抱生活、追求且持存艺术所带来的诗意。  相似文献   

19.
北京出版社新书《重塑生命》全面、生动而细致地展示了一位初中毕业的父亲教育双耳失聪的女儿走向成功的经历。作者是一名中学教师,在创作结束后,他谈了一些自己的感悟——我们注意到,主人公在与厄运拼搏的过程中,固然父爱是其驱动力,然而,更应该让我们引起注意的是,主人公由一个工厂的技术员而成长为一个教育上成功的实践者。这充分说明,教育本身实际上是更倾向于操作性与实践性的。教育强调实践性与操作性,教育也不应该排除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对《夜宴》和《哈姆雷特》中的两位王后的命运选择的剖析,突现她们的诸多相似之处,受到王权的重压,同时又受到情欲的桎梏,导致她们最终走向了不归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