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壹是个不因循守旧、不肯趋炎附势的正直文人。他耿直刚强,有正义感,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歪风邪气极为厌恶和愤慨。所作《刺世疾邪赋》,批判了自春秋至东汉后期的种种丑恶现象,并指出其根源所在。艺术上独具特色,堪称上剩之作。  相似文献   

2.
赵壹是个不因循守旧、不肯趋炎附势的正直文人。他耿直刚强,有正义感,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歪风邪气极为厌恶和愤慨。所作《刺世疾邪赋》,批判了自春秋至东汉后期的种种丑恶现象,并指出其根源所在。艺术上独具特色,堪称上剩之作。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有大量的怨刺诗,是缘于周初吸取殷商暴政亡国的教训,确立以礼治国的策略,广开言路以考政之得失。在这类诗中,刺谗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却独具一格,迄今尚未见有专题系统地加以论述者。刺谗诗大多为西周末年衰世贵族所作,其主要内容是为谗佞小人画像,揭示出这类人形象猥琐,狡诈阴险,毫无廉耻,为一己之私利,以花言巧语惑乱视听,离间骨肉之情,朋友之谊,挑拨君臣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陷国家于危难之中。刺谗诗作者可能多数为身受谗言之害者,因此言辞激烈犀利辛辣,似不合诗教"温柔敦厚"之旨,但是,以激烈的言辞斥责假恶丑的东西,目的是让人们去追求真善美,斥责奸佞小人的奸诈无耻的言行,也正是为使人们形成温柔敦厚的品格,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因此,从采编《诗经》的人来看,刺谗诗完全符合周礼的尚中贵和之思想。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有关宣姜、文姜、哀姜的诗一直被人们称为"刺淫诗",三位姜姓女也多被人称为"淫荡"。然求之《诗经》内证,考之典籍记载,齐姜女"淫荡"说不能成立。这实际是春秋新变下风气的浸濡,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一部古老的文化典籍,<诗经>的编纂与流传,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关<诗>与史、与政教的关系,在前人的著述中不下百十种.<诗>可以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礼教文化制度和社会政治生活.<诗经>中的许多篇章,保存了周人生活的各个画面,成为后人研究周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6.
关于孔子之于诗学的贡献,人们所论甚伙,似已难以置喙,然大多数评论都忽略了孔子言《诗》的背景,即西周礼崩乐坏,诗教式微的现状。孔子于此重新赋予《诗》以经典意义,并将其作为其学术承传的一个重要文本,这对后世的诗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查考可见,孔子对《诗》的"备王道"、"述礼乐"的诗学定位,恰恰开孟子、荀子诗学阐释的王道派和政教派的分野之端,而汉代《诗》的经学化阐释,也多围绕这两点而开。  相似文献   

7.
二雅刺诗在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朝政昏暗、小人当道、民生涂炭的社会现实,对社会问题的揭露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对后世影响深远。在艺术上,二雅刺诗开后世讽谕诗和叛逆诗的先河,初步形成了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8.
《上邪》不仅是一部具有多重意蕴的小说,它也是一首关于诗人的诗,一首阐释诗人与时代、诗人与虚无、诗人与疯癫、诗人与自杀、诗人与异性、诗人与堕落、诗人与真情、诗人与悲情、诗人与死亡的大合唱,它写出了诗及诗人与这个时代的张力,描绘了诗人的乖戾与可爱;它还揭示出,诗人可以直面死亡且不惧死亡,诗人可以用自杀来向他认为的那些不合理的东西说"不",诗人以他的死来追问那些已被人们所遗忘的灵魂之痛。  相似文献   

9.
<正>李商隐诗集里以"无题"标目的诗,各家注本间有出入,合而计之,总共二十篇。另有相当数量的诗用篇首二字标题,如《锦瑟》《碧城》等,实际也属于《无题》一类。这些诗篇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优美,情思婉  相似文献   

10.
清代云南语言文字学家吴树声以小学的眼光治《诗》,著《诗小学》一书,其书不但在文字形、音、义的研究上颇多创获,而且还把眼光投射到《寺》中的语法现象,其说往往一语破的,发人深省。本文从语法的角度提出有关的三个方面对吴氏此书进行论说,用今天的语法学观点钩稽其书中寓语法于训诂的真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一部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透过《诗经》这面文学之镜,尤其是政治美刺诗、战争诗、宴饮诗,我们可以洞悉到诗经时代人们所秉持的政治观念,具体包括以德配天、敬天保民、尊贤重才、忠君爱国、厌战、礼乐致和等观念.  相似文献   

12.
在解说<诗经·国风>诗旨方面,魏源<诗古微>颇具新颖独到之处:一是注重<诗经>诗篇本意的探讨,否定<毛诗>美刺说,大胆解说爱情诗,有助于恢复<诗经>的文学审美;其次,魏源论诗注重地理风俗视角,但没有停留在泛论层面,而是和具体诗篇的诗旨分析密切相连;同时,魏源没有古今汉宋的门户之见,在吸收<毛诗>合理因素的同时,大胆采用三家诗说,广泛吸收宋儒诗说,可谓融贯群言,兼采各家诗说.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一部古老的文化典籍,《诗经》的编纂与流传,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关《诗》与史、与政教的关系,在前人的著述中不下百十种。《诗》可以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礼教文化制'度和社会政治生活。《诗经》中的许多篇章。保存了用人生活的各个画面,成为后人研究周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4.
以礼说《诗》为解释《诗经》中言礼之诗的必由之路。本文论述了以礼说《诗》、以诗说《诗》的道理,希望匡正数十年来治《诗》者讳言礼之弊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揭露东汉末年的黑暗政治、揭示社会黑暗的根源、预示东汉灭亡的趋势等方面,对东汉辞赋家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政治鲜明性在汉赋中是少见的,因而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的宴饮诗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世情。从宴饮诗的内容展开,通过君臣上下、同宗近亲等间的聚会宴饮,对《诗经》的宴饮诗进行了比较与分类,将其分成祭祀宴饮和世俗宴饮两大类,并从宗亲、礼乐和道德三个方面分析了宴饮诗的政治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7.
宴饮诗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周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描写君臣上下、同宗近族、亲朋好友之间觥筹交错、宴饮欢聚,表现贵族的威仪礼节,体现宗族和睦友好,有利于周王室进一步维护自己的统治。通过对宴饮诗中所表现的内容、气氛和宾主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周代礼乐社会的兴衰变迁。  相似文献   

18.
19.
《摩罗诗力说》所要论述的主要问题就是诗力,它源于诗人对社会人生的真性实感,对民族民生的责任感,它在诗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激情、一种感人的热力,一种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追求、它能夺人魂魄、涵养人之精神,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鲁迅先生从诗的功用及怎样发挥诗之用强调了诗力,而最能显现诗力的当属摩罗诗。  相似文献   

20.
《韩诗外传》和汉代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孔孟时代,《诗》已被看作周王朝时代的经典文献,《诗》不是诗,故《诗》亡而《春秋》作,嗣后没有《诗》和诗人。屈原等人得诗人之心,无诗道和王者之迹,因此是辞人,宋玉至汉无诗人之心因此作品叫做赋。汉代为了与周比隆,因周而治,故取经营常道的周代典秉为经,《诗》关王道,故为六经之首。又为了约束丰沛集团和开国功臣,汉代逐渐加强帝制,以礼治国。因此,为汉代政权服务的用《诗》解《诗》人被列为学官,但由于后代的文化背景差异太大,故学官三家皆失传。外传突出地强调了礼的作用,礼是核心。乐是从属于礼的教化工具,所以礼乐并称,但礼乐又要适时而变,因时而用。在天人关系上,外传强调人力、民力的作用,全书带有资政美刺的深刻包含,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外传在某种意义上对先秦的文化进行了综结性分析,因此很多观点具有科学性,至今仍有积极意义。外传体现了汉代学官传《诗》的大《诗》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