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宋晓雪 《新闻世界》2011,(9):136-137
手机媒体在中国的发展,不可能直接拷贝I—MODE模式,在现阶段发展的重点是手机短信;3至5年后随着3G在中国的逐渐普及,相关法规的完善,手机媒体将实现网络化、宽带化,手机将成为随身携带的、交互式、多媒体的大众媒体,将创造一个巨大的媒体市场,但是手机媒体的强制性传播也给受众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文中介绍了手机服务类型从语音到数据到多媒体的变化过程,手机已成为“第五媒体”。分析了手机媒体发展过程。探讨了手机媒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分析表明,手机媒体势必成为主流新传媒,手机媒体业务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特别是随着宽带移动互联网在手机上的实现,手机将可能成为3G时代媒体的领军者。  相似文献   

3.
2009手机媒体:迈入3G新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倚  杨成 《传媒》2009,(12)
"未来将是手机媒体的天下",世界传媒巨头默多克5年前的预言在今天即将成为现实.对于中国手机媒体而言,2009年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3G牌照的发放.2009年,中国的手机报和手机电视平稳发展,手机上网增长迅猛,手机阅读初露端倪.更为重要的是,3G的宽带宽和高速率激发了用户对移动信息消费更为强劲的需求,延伸了传统的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无线空间,并逐渐使手机上网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日常行为.当然,3G的影响目前还只是初露端倪,其深刻影响将在未来数年乃至更长时期内呈现.  相似文献   

4.
汤伟 《新闻前哨》2007,(4):76-76
手机是目前为止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方便并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媒体平台,它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在未来的5至8年,3G手机普及之后,手机媒体将成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然而,对比眼下空洞的内容服务、仍旧模糊的发展模式以及总不明朗的3G局势,手机的媒体之路似乎有些飘摇不定。随着3G技术的成熟,3G手机已经突破了多媒体功能的局限,拥有对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强大的支持能力以及在线影视、阅读图书等多种多样的流媒体业务。3G手机的发展势不可挡,如手机电视的出现。目前各国都在致力于手机电视的发展与开拓。一份来自咨询机构Informa的调查报告指出,到2010年由于3G的大规模应用,全球将约有1.25亿用户使用手机看电视。在中国,手机电视如火如荼。有预测说,到2007年,中国手机电视业务的用户数将达到505万左右,使用手机电视业务按平均每户每月支出30元计算,年收入将达18亿元。  相似文献   

5.
3G时代:对广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 《中国广播》2009,(4):46-48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3G牌照,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都获得了运营资质,这意味着我国由此步入“3G时代”。随着3G技术的广泛使用,手机将改变人们对媒体的使用习惯和消费习惯,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媒体,开创媒体的一个新时代。手机所承载的手机广播也将大放异彩,并拓展出广播发展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了不容置疑的第五媒体,在中国手机的普及率接近40%,中国的用户达到6.08亿,原因就是手机的特点:便捷性、私密性、跨界性等。我们特别看到,手机终端高速增长,有关部门预计到2010年,手机用户人数会超过7亿。同时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手机媒体国家,特别是今年的1月份3G牌照正式发布,在09年整个市场会有一次高速的成长,当然成长的因素包括山寨机的发展,截止2008年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已经达到了1.176亿。  相似文献   

7.
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会创造一个新的时代,而3G移动技术的出现带动了手机媒体产业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了移动媒体时代。本文首先阐述了手机媒体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将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对比并分析了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过程,最后提出手机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手机报第一波的三点启示手机报可以说是手机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台阶。手机媒体的第一波始于2000年5月,中国移动发出的第一条手机短信,并以2004年中国概念的手机媒体在纳斯达克集中上市,特别是Tom.com公司在纳斯达克的上市,  相似文献   

9.
吴红晓 《传媒》2013,(2):28-30
只要是将手机终端和数据(除语音之外)的传播应用融合在一起,就都是手机媒体手机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和传统传播方式的显著特点有三:一是终端就是媒体,媒体就是终端;二是手机媒体更多依赖手机平台运行;三是广义的手机媒体除了是全媒体还是多功能化的个人中枢,成品形式多样且不断创新.因此,总结中国手机媒体的发展状况,必须从智能手机终端、手机平台和应用、各种手机媒体形式的创新三大方面全面分析. 移动互联网占据主流,智能手机迅猛增长由于手机媒体内容和终端的不可分性,而且目前主流的手机媒体均通过移动互联网传播,所以手机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数量,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情况,直接印证着手机媒体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浅析手机报的媒介特性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昕 《编辑之友》2010,(2):73-74
在3G时代,手机将毫无争议地成为第五媒体,因为它既不是传统媒体的延伸,也不是互联网的补充,而是一个崭新的媒体。值得注意的是,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体拥有着庞大的用户群,据最新数据显示,这个用户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移动社会化媒体隐私保护功能的可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对我国移动社会化媒体的隐私保护功能的可用性进行对比研究,并针对移动社会化媒体隐私保护功能的可用性提出改进建议。[方法/过程] 基于我国主流的3种移动社会化媒体(手机QQ、微信和手机微博)的隐私保护功能,通过用户实验和访谈调查收集可用性数据,并运用多独立样本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结论] 微信的隐私保护功能在有效性、效率和用户满意程度这3个可用性标准上均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移动社会化媒体的隐私保护功能应从功能设计、功能引导、菜单层级、文字表述和默认值设置等方面提升可用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我国9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内容、登陆方式、可接入设备、服务对象和收费情况等方面的情况,认为目前高校移动馆以手机短信查询及信息定制、图书馆WAP门户信息、统一数字检索平台、流媒体、读者互动等为主要信息服务内容,以传统信息服务的移动化、充分发挥移动媒体特点、服务注重开放化与个性化为主要信息服务特点,并针对高校移动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局限性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上海图书馆移动服务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图书馆从2005年开始尝试移动服务,经历了短信服务、手机网站、手机客户端应用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移动服务实践阶段。上海图书馆将移动新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相融合,利用二维码和智能手机全媒体技术,在手机上实现图书馆地图导航、语音检索等个性化的服务。针对挑战和困难,上海图书馆提出构建与整合移动平台、丰富移动阅读资源的构想与方案。  相似文献   

14.
基于Davis经典TAM理论及其扩展,并结合前人对感知娱乐性和感知成本的研究,提出个人移动服务用户采纳模型。将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增值业务归纳为四类,即交易类、即时通信类、娱乐类和信息类。通过问卷回收的有效数据,对个人移动服务采纳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服务,其用户采纳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各有特点。其中对这四类业务用户采纳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是感知代价、感知有用性、感知娱乐性和感知有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中美一流大学图书馆移动服务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了解和比较中美一流大学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发展情况,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中国大学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提升。[方法/过程]采用网站访问调查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中国137所"双一流"大学和美国排名前100名大学的图书馆进行调研。通过对移动服务类型、移动网站提供的内容、移动参考咨询服务、社交媒体、移动预约服务以及移动打印服务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中美大学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差异。[结果/结论]加强对移动网站的开发,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功能,增加个人馆员和教学参考资源等服务以促进用户对图书馆的利用,加快发展移动参考咨询、移动预约和移动打印等贴合用户日常需求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马持节 《新闻界》2007,(3):94-96
手机电视被称为新媒体先锋,一路走来,受到了业界的青睐,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的媒体纷纷上马手机电视业务,以期抢占潮头,争夺先机。其实,任何一种媒体的诞生及其生命力,都要通过传播效果来反观,受众作为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向来受到传播学者关注。手机媒体想在媒体生态中获得一席之地,并求得更好的发展,必须从受众因素分析入手,探求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当前,手机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被公众所广泛认知的"第五媒体",即手机媒体。手机媒体内容作为无可置疑的著作权法涵盖客体是手机媒体传播的主要对象,其信息网络传播权因手机媒体传播方式的多样性而受到巨大威胁。手机媒体内容信息网络传播权研究是著作权法学理论应用于手机媒体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以手机媒体内容的作品性为研究基点,探讨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涵与特征,进而界定了常见的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探究引起移动用户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内在机理,有助于丰富信息行为理论,构建合理的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用户服务和管理体系。[方法/过程]文章分析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的原因要素和结果要素,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机理模型,在因素联动的数据标签映射下,基于数据驱动管理决策理念的PAGE理论范式内核,提出移动用户社交媒体倦怠管理与发展策略。[结果/结论]有效解析移动用户社交媒体倦怠现象的因果关系,构建的机理模型能够为用户信息行为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国内图书馆手机移动信息服务现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内图书馆手机移动信息服务理论方面的研究包括移动服务与泛在图书馆研究、手机与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馆移动服务技术选择比较、移动学习、手机图书馆联盟建设等;实践建设主要在基于手机短信的服务和基于WAP的手机图书馆平台建设。国内的手机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可以针对其特点采取措施促进此项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手机图书馆的服务优势、现状和发展前景,讨论了手机图书馆的几种服务方式和发展手机图书馆的办法,呼吁图书馆人应重视手机图书馆的建设和研究,让手机图书馆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