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恐怕没有一个学校的领导不重视教师的教案,教导主任每半个学期或每一个学期定期地检查教师的教案完成情况,已是不成文的惯例;上级领导和教育督导部门莅临学校的检查,有一项就是检查教师的教案。当然,这些检查的前提是事先通知好的,突然袭击式的检查,很少发生过。正因为教案要检查,所有教师要写教案,写教案和查教案之间形成了必然的因果关系,事实上也是唯一的关系;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检查,教师自然也不用写教案,因为是为被检查而写的。在这样的逻辑下,教案成了检验教师工作认真不认真投入不投入的最好的、最直接的标准。这几乎成了每所学校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辽宁渤海造船厂技工学校1999—2000学年第一学期教案检查评比工作于元月18日圆满结束。为了使全体教师认真准备教案、写好教案 ,以便备好课、上好课 ,渤船技校对25名任课教师的600余份教案进行了检查评比 ,并评出牛亚超等6名教师的教案为优秀教案。学校领导表示 :要把类似的检查评比活动常抓不懈 ,以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辽宁渤船技校开展教案检查评比活动@徐长秋  相似文献   

3.
杨凯红 《考试周刊》2011,(31):141-142
教案备写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教案备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授课的质量。因此,许多学校都把教案的检查情况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我就自己和同行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案备写的一些实践情况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进行论述.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指教。  相似文献   

4.
校长和学校领导,对教师常常有一项要求,就是坚持写教案。从学校领导的要求和教师做的实际来看,往往是:教师坚持写,但每篇教案都是提  相似文献   

5.
李玉柱  尹祚礼 《教师》2010,(19):104-105
教师上课。首先要备课.备课就要写教案。课备得越充分,教案的质量就会越高。课上得就会越好。因此,教案之于上课是非常重要的.自然也就成了学校业务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检查的标准当然也就非常严格。教师为了检查时得一个好分数.自然要围着检查的标准来转,因此,撰写教案不再单纯是为了上课,  相似文献   

6.
教师上课,首先要备课,备课就要写教案。课备得越充分,教案的质量就会越高,课上的就会越好。因此,教案之于上课是非常重要的,自然也就成了学校业务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检查的标准当然也就非常严格。教师为了检查时得到一个好分数,自然要围着检查的标准来转,因此,撰写教案不再单纯是为了上课,从而导致了教案与上课的脱  相似文献   

7.
备课与教学,是学校教务管理中必须认真处理的一对基本矛盾.传统的、目前通行的做法是: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定期标准化检查评比教案,且结果与教师诸多利益挂钩.此做法衍生了诸多怪现象,如写而不用、写用对立、抄摘教案、复印教案、下载教案等.相当部分教师写教案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无奈的检查.  相似文献   

8.
教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水平,因此,检查教案也就成了领导检查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而且每次检查都能评出几本优秀教案。那么怎样的教案才是优秀教案?难道写得越多越细的教案就是优秀教案吗? 笔者认为:教案首先要允许具有个人特色,不应搞填空式教案。由于教师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实践经验的不同,以及各班级学生情况的不同,教案也必然各具特色。学校应当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允许百花齐放,允许教案具有个人特色。例如年轻教师的教案应当规范些、详细些,老教师对常规教学过程已经很熟悉,教案的重…  相似文献   

9.
教师上课,首先要备课,备课就要写教案.课备得越充分,教案的质量就会越高,课上得就会越好.因此,教案之于上课是非常重要的,自然也就成了学校业务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检查的标准当然也就非常严格.教师为了检查时得一个好分数,自然要围着检查的标准来转,因此,撰写教案不再单纯是为了上课,从而导致了教案与课堂的脱节,出现了好教案不一定上出好课,课上得好,教案检查却不一定得高分的二律背反现象,使教案沦为一种形式僵化、内容空洞的"无用教案".  相似文献   

10.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向晚辈传授过写诗“绝招”:“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一个教师要想上好课,不是只在教案上花力气,而是在教案外要下更大的功夫。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一味在教案上花心血,忽视了在教案外下功夫。不言而喻,教师这样做,大都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不是为了教学的需要。不是吗?一些学校领导在指导、检查备课这一环节上颇有偏差:把教案写得工整与否、字数的多少当作备课的唯一体现,当作衡量备课充分与否、敬业态度优劣的标准,当作选先进、评职称的根据。这些教案还必须是新写的,即使一年前教…  相似文献   

11.
写教案是备课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案的编写是教学准备工作的最后步骤,也是加强教学的计划性、保证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它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备忘材料。编写教案可以使教师在备课中所考虑的多种教学设想,经过进一步的推敲,条理化、科学化。教师写教案的过程,是艰苦复杂的劳动过程,也是课堂教学的预习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要求教师备好课、写好教案十分重要。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过分注重智育、注重分数,造成了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现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行政领导检查教师的备课…  相似文献   

12.
<正>教案本是教师上课的依托,是具有教师个性的成果。如今却成了教师们的隐痛,费时费力,高耗低效;无效劳动,白耗心血,实在是爱亦难恨亦难,真不知写教案是为哪般!归根溯源,都是"面子工程"惹的祸!为了迎合上级要求,体现领导意图,绞尽脑汁翻新花样,出炉新鲜做法,以备检查,求得超标。检查教案,为得好评,无视教案的实用性,必须具备人为的条条框框,写教案也便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查教案成了写教案的无形巨手,要你色彩斑  相似文献   

13.
最近到一所中学听课,谈起教学备课时,老师抱怨学校每学期的备课本检查成了教师们的负担.他们感叹地说,工作十几年教案也写了三、四十本了,刚参加工作时写详细教案还起一定的作用,现在却感到写教案很浪费时间.而且学校检查也不重视质量及效果,检查也就是数数页,看书写是否认真,教学环节是否齐全,最后盖个章,写个日期然后存档,不再还给教师.这样做一是为了让教师们能经常重新备课,以防以旧充新;二是为了今后上级检查工作时作为教学资料使用.  相似文献   

14.
每逢年度末,作为教师,都要接受学校的教案检查,一时间,搬家式教案、应付式教案屡见不鲜,书写教案和课堂教学实际上成了“两张皮”。一句话,人们怕写教案。分析原因,大致如下:一是写教案耽搁时间。首先是认为写教案是一种重复备课的过程,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就是内存的教案,再动手  相似文献   

15.
作为教学常规管理的一项内容,学校领导查阅教师"教案"是常有的事,但在许多情况下是查"教案",不问教学效果,往往重在检查课时是否漏写、环节是否完整,甚至书写是否工整等"形式"上的东西,并记录在案,作为衡量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至于这个"教案"突破重点、难点的教学设计、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则常常被忽视了。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课本右边都留有大片的空白,依笔者愚见,编者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让师生在空白处写点东西。由于学校检查教案而不检查课本,很多教师根本来不及在课本上写写画画。但把教案写在书上有很多好处。首先,能节省时间。传统教案写在本上,课本上  相似文献   

17.
教案检查,是很多学校教学管理的一种手段与形式。然而在实践中,它未能产生应有的作用和效果。《湖南教育》曾刊发一组文章,就教案检查进行讨论。有的教师直陈“教案检查的负面影响”[1],有的教师呼吁“教案检查当休”[2];检查者也慨叹“教案检查:不得已而为之”,“检查老师的教案……吃力不讨好”[3]。时至今日,教案检查仍是多数学校一项令一线教师反感的教学管理常规。教案检查为何会处于尴尬境地?为什么会在实践中陷入令人反感与无奈的窠臼?笔者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备课的理解存在失误,对教案的功能定位存在偏差。追问一:备课同于写教…  相似文献   

18.
笔者发现当前中小学在教案管理上存在如下问题表征:现象1:学校管理者认为,教案要检查,否则一些教师会"偷懒",但限于时间、精力,在具体操作管理中大多只能查一查篇数,看看是否是手写,字数是否达标准,是否按统一格式等等在形式与数量方面达到要求,然后通报一下谁没上交,谁篇数不够,谁不规范,就了事。现象2:收上来检查的教案少则七八十本,多则一二百本,特别是经过三五年,教案颇有"堆积如山"之势。那么,这些教案最终要"何去何从"成为大问题。一部分学校私下当废纸卖掉,或干脆丢弃。现象3:一些地区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做出这样的规定:"教师没带教案上课,以严重失职论处,一经查实,立即‘调离’。"学校也将教师是否撰写、缴交教案作为评定教师业务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并在积分上明确体现出来。于是,教案被视为是一张判定教师是否合格的选票。现象4:教师对此怨声载道,认为教案应该撰写并缴交,但在管理上不应管得太死,卡得太严,关键要看课堂教学,而不是仅盯在教案上,以教案论英雄。一些教师采用抄现成教案,或干脆网上拷贝教案,或写集体教案来应付检查。上述,教案变成管理者一种放手也不是不放手也为难的"鸡肋",沦为教师一种简单为应付上头检查和执行日常教学常规的"形式"和"负累"。有鉴于此,笔者提出学校教案管理的"服务化"对策。  相似文献   

19.
赵善礼 《中国教师》2010,(10):33-34
<正>写教案,一直是困扰广大一线教师的心病。当前,一些学校对教师备课的管理,主要是检查教师的教案,诸如教案的数量是否达标,各种要素是否齐全完善,乃至书写是否工整、字数的多少都  相似文献   

20.
检查教案是很多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在一些学校领导看来,检查教案有两个作用:一是诊断作用,二是评价作用。但事实上,很多领导因时间、精力和专业背景的关系,无法对教案的内容精心检查,更很少给教师提供如何改进的建议。于是,教案检查的诊断作用破弱化,评价作用被凸显。而评价的标准往往是看教案的书写是否规范、工整这些表面化和杉式化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