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德国高等教育研究经过40年的发展,已有了广泛而坚实的基础。本文从高等教育系统的数量—结构发展、高校治理、高校组织、高校中的行动团体和机会平等五个方面,概述了德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相关内容和结果,认为该研究领域在理论、方法论和主题多元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为了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研究,应该加强该领域的制度结构建设,特别是学术职业道路建设;同时,需要持续地发展理论和方法,并实现学术性与实践性导向的平衡。对未来发展而言,应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与科学研究的合作并关注高等教育领域的小众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加拿大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演变进行了大致的描述性分析,主要关注这一领域中学术成就的历史发展;其次聚焦于一些得到相当多关注的新兴主题和研究课题,包括公平、多样性和包容性,高等教育的本土化和非殖民化,国际化,以及学生经历;最后对未来的趋势发表了一些评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了1980~2020年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研究40年的发展状况,首先简要回顾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然后基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联合会官方会刊《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上发表的期刊文章,对这40年来的研究论文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旨在说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研究的变化和发展轨迹。分析表明,2000年以后,研究主题变得更加多元化,包括宏观政策层面的讨论以及微观教学改革方面的探讨;研究来源也更加国际化,从澳大利亚本土研究逐步涵盖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研究;女性学者发文量多于男性研究人员;在研究方法上以质性研究占主导地位,大多数研究将各种理论概念结合作为文章的分析框架,许多研究没有采用理论工具并且很少研究是基于单一理论的。最后,本文讨论了在COVID-19大流行及以后期间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研究的潜在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回顾法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过去40年的发展,以法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为基础,以福柯所提出的话语条件为分析框架,揭示法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独特性。首先,通过对比研究者和机构决策者的观点,明确法国高等教育制度与治理的特殊性,并结合背景的变化,界定高等教育研究的边界并梳理这一领域的知识生产现状。其次,重点关注法国公共研究政策改革的特殊性以及改革实施过程中的结构重组,在高等教育研究结构调整与欧洲政策和全球化进程导向相关联的战略框架内,探讨知识和权力结构之间的互动。最后,聚焦于制定和实施有争议的结构改革中机构和教研人员的困境,深入讨论高等教育研究在法国成为一个可被接受的科学研究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包括研究模式如何回应研究语境的期望以及吸引更多研究者参与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知识体系结构包括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教育研究方法论和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的意义在于高等教育研究创新、理论发展、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自身、提高研究人员素养与研究能力的需要.通过各种方法论的学习和比较,寻找适合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体系,较全面准确地认识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新问题,克服“盲人摸象”的局限性.高等教育研究对象与方法的匹配性、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开放性、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的批判性功能构成了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破立统一的规律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经历了以"复苏与发展"为中心的启动阶段、以"改革与提质"为中心的探索阶段和以"内涵式发展"为中心的深化阶段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研究趋势。但同时也存在系列问题:研究成果层次低、质量不高,研究主题相对封闭滞后、研究方法缺乏系统性和学科性等。为此,在未来发展空间拓展上,民族高等教育研究需仔细斟酌每个社会阶段的发展需求和热点问题,当前可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双一流"建设、精准扶贫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拓展和把握,凸显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前瞻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方法论与高等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这种知识分类框架下,教育学的学科地位非常尴尬。从早期的“(自然)科学化”、到后来的“人文化”,再到晚近的“社会科学化”,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始终变动不居。作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高等教育研究面临同样的困境。本文认为高等教育研究若要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学术地位,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学术性学科,积极引入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极其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研究和教育研究方法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高等教育研究的反思能够促进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近几年来,不少学者对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做出了有意义的反思,提出了改进的策略。但这些反思少有涉及到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和学习的缺失是导致高等教育研究众多问题的关键因素。提升高等教育研究须从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和学习入手。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是适应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剖析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必须以方法论视角进行思考与探索。本文试图以方法论的视角,分析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必要性、现实困境,以及开展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10.
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的思考不能仅仅停留在实用技术层面上,必须进入方法论层面,也即必须进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价值取向的思考,而这是当前研究中比较缺乏的。从方法论出发,目前致力于寻找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精确关系的技术向度研究存在重大缺憾,因为它没有回答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高等教育制度所应进行的调整,这就需要新的研究方式来补足,这个新的研究方式就是本文提出的文化向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多学科研究范式可以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新概念、新措辞、新问题和新规范,高等教育研究的危机和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在运用多学科研究范式的同时,关注其综合性、选择性、非排它性和规范性特点,始终坚守高等教育学的立场。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是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一书不仅深化了高等教育学的理论研究,而且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应正确理解和运用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与日本高等教育的共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加坡和日本同属亚洲国家,前者在英国殖民主义统治下长达100多年而贫穷落后,后者在二战中沦为战败国而百废待兴。令人惊讶的是:前者在1994-1996年连续三年全球竞争力排行榜中“全民素质”一项高居榜首,1991年国民收入达600亿新元,被列入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14.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主题的流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研究主题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从空间上看,北美(主要是美国)及北美以外(主要是欧洲)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题也呈现某些差异性.高等教育研究主题的历史变化和地域上的差异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开放性、跨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度起飞,日本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反过来,高等教育对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1949年,日本全国的大学生只有12万人,到1991年2月,已达246万人。日本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相当于四十年前的20.5倍。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实属罕见。如今,在西方国家中,日本高等教育的规模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各国适龄青年的高等院校入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研究中,存在着"没有独特的方法说"和"有独特方法说"两种相继出现的对立观点.后者主要包括"改造说"、"学科方法论层次说"、"价值评价说"、"问题研究说"、"多学科研究方法说"、"社会科学方法论说"和"独特的方法组合说"等.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建构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准备工作之一。对于学科而言,方法论是指能综合已有的抽象的理论,并从抽象到具体,形成严谨的、能充分反映学科自身内在逻辑的科学体系。目前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还处于尚未成熟、尚未形成公认的学科方法论体系阶段。总结和探讨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从方法论视角理解潘先生的高等教育思想和观点,对于高等教育学科方法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与日本两国政府都视教育为救国之本。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国政府都把教育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高等教育上来,以抢占21世纪教育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本文将对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性特征做一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高等教育分类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研究和引导高等教育发展而将高等教育系统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从而确定高等教育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相互关系的过程。高等教育分类要运用系统论和分类学原理,将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整合为统一、开放的系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越来越受到中国高等教育界学者的关注,教育界的很多知名学者也对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评价颇高。要了解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深刻意蕴,就有必要对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方法论进行思考。文章试图简要分析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的适切性、适用性以及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