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略特被认为"是所有美国当代诗人中与中国最不沾边的人",过去的研究倾向于将艾略特与中国诗歌做平行研究,绝口不谈"影响",然而艾略特在诗歌和文集中屡次提到中国诗歌和中国文化,难道是偶然巧合吗?本文试图对艾略特诗歌和文集中的中国元素进行梳理,通过文本分析和深层次的挖掘,试图说明中国"影响"在艾略特的思想中可能的确存在。如果情况真的如此,那么这将对进一步探讨艾略特与中国的关系扫清障碍,为这个领域打开一扇大门。  相似文献   

2.
<正>"说",一个多么简单的词语,而这个简单的词语却会引发一系列不简单的事。"说"是一种艺术,运用得好,收益良多。蔺相如用"说"留下了"完璧归赵"的美谈,烛之武用"说"退了秦军,晏子用"说"赢得自己和国家的尊严。你说、我说、他说,是一种言论自由。在这个法治社会里,人人都有说的权利,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这样才能使社会进步。你说、我说、他说,是一种交流。生活中需要交流,有了交流,需求才能得到满足,人与人  相似文献   

3.
有一句流传多年的民谚是这么说的: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也别相信男人那张破嘴。但在这个情人节,一个女人想用自己的笔为男人的嘴开脱一下,权当为了世界和平。情感偶像剧里控诉负心汉的万用桥段,就是挂着满脸热泪和残妆的女人摇着面如死灰的男人的肩膀大喊:"你当初可不是这么说的!""你曾经说过……可你现在……"  相似文献   

4.
"序"是一种常用文体,也称"叙"、"引"、"序言"、"叙言"、"引言"、"导言"、"前言"等,一般写在文集(包括诗集、词集、小说集、散文集等)或某一文章等的前面,用以说明书籍、著述、文章的写作目的、结集缘由、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创作等情况,也间有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一般分为诗序、书序、文序、赠序、宴集序等类别.除去一部分赠序与诗文结集、文章汇集等书籍无关外,其他类别的"序"都是为文章、书籍服务的,是文章、书籍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诗集、词集、文集等书籍或某一文章和与之相应的"序"或"序言"之间是领与属、总与分、书与篇、主与次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漓江出版社为我出版了一套文集,共八本。我非常感谢漓江出版社的李朝晖先生和郭金珠老师,他们为这套文集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我的感激之情远不是一个"谢"字能够表达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既然是"文集",顾名思义,就是把以前的"文""集"起来,自然就包括了以前已经散见于一些旧作的文字;但是,更多的是没有发表过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试比较钟嵘“滋味说”与司空图“韵味说”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文论中,对诗歌“味”的探讨和研究由来已久。南朝钟嵘提出了“滋味说”,这一说法触及到诗歌创作中如何超越形式层面而追寻更深层的意蕴问题,但其论述仍不够全面。而真正完成这一使命的是唐代的司空图,他在其诗论中提出了“韵味说”。对此二人关于诗歌“味”的探讨和比较,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味”这个古典文论中的诗歌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7.
司空图是晚唐著名诗人,诗歌理论家。他总结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丰富经验,创立了"韵味说",他认为"味"是诗歌必须具有的属性。首先对"味"这一审美范畴进行简单的梳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司空图的"韵味"说的内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其次,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司空图提出的诗歌创作如何达到有"韵味"的途径。这一点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从诗歌形象创作来说,作者在创造形象时要直致所得,万取一收;二是从诗歌意境的营造来说,创作者要做到离形得似,思与境谐。也就是说在创作过程中,做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司空图从内容到方法对"韵味"说这一诗学理论做了详细的论述,在诗歌理论方面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陶渊明是一朵花。台湾作家蒋勋在书中说的,大概是这个意思吧。他说,唐朝作为中国诗歌艺术最鼎盛的年代,唐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已臻于完美,那个年代可以称为中国文学史上诗歌艺术的"花季"。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李白、杜甫、白居易……以及他们的诗作,是这个花季里最耀眼、最绚丽的一朵朵。陶渊明也是花,但他不属于这个花季。书中说,陶渊明的有些诗歌,在后人看来,可能在形式上不如唐诗完美。可是,每一  相似文献   

9.
崔永元说     
我好几年没见到小崔。最后一次大概是两年前通电话,他说"这个时代太二了,我不跟了",然后扭头转身去做历史。后来在《我的抗战》看片会上,他说  相似文献   

10.
我说我画     
主持人评语 "我说我画"栏目一岁了。一年来众多中学生朋友积极参与、踊跃投稿,主持人在这里谢谢大家了。中学生朋友想我所想,画我所画,成了这个栏目的主人公,可喜可贺!愿你们在新的一年中画出更好更有趣的作品,我殷切地等着你们的佳作飞来呦!  相似文献   

11.
说一叶知秋     
"一叶知秋"这句话说得有意思.淮南王头一个说这句话,挺像一个得道的人,窗明几净,忽然庵檐之下飘来一片似黄未黄的叶子,触微知机,恍然于时令潜移,有添夹衣的必要了.显然这片叶子不是人力摇落的,因为凡是沾着一点点人力味道的变化,我想选一个字来说明它的内容,那也许就是"命".我虽不是测字先生,可是"命"这个字的形成,由于"人一叩",我一下就看出来了.中国文字的妙处,从我这个例子可以明白,就是能够契合宇宙,把它的隐秘用形象点破.  相似文献   

12.
正一男人在吃零食这件事上真是太奇怪了,吴先生尤甚。他在忙,我坐在边上吃薯片。薯片正要进嘴时,他朝我看了一眼,我手一顿,想想自己吃得这么欢好像不太好,于是问他:"要吃吗?""不要。"他说。眼睛却又瞟了一眼薯片,又看看我。这是要我送到他嘴边的意思?我把薯片递过去,他"嗖"的一下就叼走了。"……还要吗?""不要。""真不要?"我默默地又递了一片到他嘴边,他毫不犹豫地又叼走了。  相似文献   

13.
<正>由王三庆、郑阿财主编的《2013敦煌、吐鲁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以下简称《论文集》),于2014年12月在中国台湾由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出版发行。《论文集》为2013年11月台湾成功大学举办的"敦煌、吐鲁番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学术成果。本次会议在成功大学王三庆教授的召集下,来自中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日本、法国、俄罗斯、韩国的40余位敦煌吐鲁  相似文献   

14.
《赛珍珠纪念文集》收录了2002年中国镇江赛珍珠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及文章,它的出版,标志着新世纪中国的赛珍珠研究正向纵深推进。该文集主要具有三方面的价值,即资料性、学术性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华时期,闻一多热衷新诗创作,参与清华文学社编辑活动,领导诗歌组同学展开诗歌讨论,出版诗歌刊物和书籍,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走向进行思考;新月时期,作为一个学习艺术,了解西方艺术,又渴望保存中国文化传统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实现了诗歌观念上中西合璧的设想,提出了新诗的"三美"理论,对中国新诗进行诗艺尝试,成为新月诗派的代言人;西南联大时期,闻一多以一个中年教师的身份引导学生寻找原始生命力,整理民歌,与学生一起制定诗歌纲领,编辑<现代诗钞>,自觉承担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具有历史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珍惜"第一次" 2008年10月,我的教育文集<教苑留痕>出版了.我送了一本给我昔日的大学同学.第二天一早,她便打来电话,说连夜读了书的大部分,虽然还没有读完,但已按捺不住急切、激动的心情,一定要和我交流.  相似文献   

17.
梵扬常说,他的主要职责是编辑,创作是他的业余。但他这个业余作者的创作成果,还是比较丰富的。将近50年的业余创作生涯,先后创作了中。短篇小说27篇,长篇小说1部;诗歌232首;散文56篇;文艺评论93篇,共约200万字。可惜他的小说,只出版了一部长篇《瑶家寨》,而短篇则散落于各报章杂志,均未收集成册出版;他的诗歌在如年代出版过一部《婚事》,80年代也只精选出版了一部《不落的星辰》;他的散文也仅搜集出版了一部《水静河飞》,评论文集正在刊印,仍未发行。以上所列,虽然成书刊行的不算太多,但也足以说明梵扬是个写作的多面手…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的现代诗论主体是"自我表现"说和"自然流露"说--前者认为诗歌是"自我"情感和人格的表现,后者认为"自我"的情感和人格在诗歌中又应该是以"自然流露"形式表现出来的.它是在学习、借鉴中西诗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中国现代诗论和新诗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今天,老币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什么?对父母说‘我爱你’!"我一听,头都大了。0h,My god!这叫我怎么说得出口?放学了,我一路磨蹭,绞尽脑汁想该怎么完成这个"作业"。咦?家里没人。我将肩上的书包甩到椅子上,然后呈"大字形"躺倒在舒服绵软的床上。到底该怎么办呀?对了,我从床上一跃而起,翻箱倒柜找出几个月都没玩过的毛绒熊玩具。我将它靠坐在椅子上,假装它是妈妈,先自己演练一遍吧。我整了整衣服,走到"妈妈"身边,看着坐在又对面的这个"妈妈",轻声说:"妈妈,  相似文献   

20.
朱永新 《新教师》2020,(1):16-17
中国是诗的国度。正如林语堂认为的那样,诗歌在中国很大程度上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诗歌丰富、凝练地表达着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灵感,一种活跃着的情绪"。可以说,一部中国诗歌史,也是一部中国文化史。2019年9月9日,我受邀参加叶嘉莹教授归国40周年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一个向95年的诗意人生致敬的典礼,也是一个向为弘扬诗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奉献毕生精力的先生致敬的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