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珅 《科教导刊》2020,(1):94-95
本研究从天赋角度,回答职业音乐人的子女,是否与非职业音乐人的子女相比,更适合从事音乐相关行业。从教育分流角度,思考职业音乐人原生家庭的子女,是否更适合接受音乐教育,乃至专业音乐教育。从职业定位、社会分工角度,思考音乐世家是否比单一的音乐人,更容易胜任该领域工作。本研究拟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研究音乐范围的问题;采用社会科学视角研究音乐相关问题;以数据驱动研究音乐相关问题紧跟时代理论前沿。  相似文献   

2.
季春雷 《文教资料》2011,(33):28-29
地名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当中赋予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它被大家广泛接受和运用,并且长期发展和变化,逐步趋向标准化、法定化;地名既然是人们所赋予的.不论是从它的来源方面,还是从它的使用方面.都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本文尝试从语言文字研究的角度来认真分析地名标准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音乐审美教育功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普遍提高。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逐渐成为立足社会的基本素质之一。音乐审美教育功能,不仅有益于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且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健康发展。音乐审美教育归根结底在于人们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素质以及感悟音乐的能力。从辩证思维角度来审视审美教育功能,以顺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音乐剧是集戏剧、音乐、舞蹈为一体的一种大众娱乐艺术形式,也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社会音乐活动。这种创造性音乐活动是否被接受是一个关系特别复杂的科学命题。该文旨在音乐社会学的视野角度下,从音乐剧接受的性质、途径、效果以及音乐剧的欣赏出发,阐释音乐剧接受理论体系的四个方面,以说明这几个方面相互交织作用构成了音乐剧接受的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时至今日,音乐毫无疑问地越来越大众化了。这种音乐的大众化不仅对音乐的创作与表现产生一种巨大的冲击,而且还给人们的音乐审美观念、审美方式乃至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具有耐人寻味的深意。令人遗憾的是,面对音乐的日益大众化,音乐理论家或音乐评论家却很少给以理论的分析和评论,使其内含的深意无法清晰地显现出来。正因如此,文章将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来论述音乐大众化的问题,使人们能够透过这一被忽视的音乐现象的表面触摸它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在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当今社会,随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同落后的文化素质的矛盾不断激化,素质教育已经取代应试教育的地位被人们接受,音乐作为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课程,其重要程度不容小觑。然而在音乐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传统的音乐教学束缚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迫切需要改变教学方式,以满足新时代下的音乐教学,新潮音乐的引进对音乐教学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作为实证和应用科学的声学角度出发,引出一些与音乐美学视域内的问题的思考,从乐音的音高、时值和音色属性、和谐感问题以及声学环境三个方面来论述,挖掘不同学科在这些契合点上融合的可能性。意在运用"视域融合",突破单一的研究视角,尝试建立新的学科联系,以促发更多对于当下新的音乐现象、音乐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汉斯力克之前,受情感论体系的影响,音乐美学界一直侧重于从人绝对主观的情感角度出发,来审视音乐,从而忽略了对音乐自身音响价值与意义的关注.汉斯力克的自律论音乐美学思想正是将人们的目光从以人为中心、过度关注音乐本身以外的情感作为审美对象,直接拉回到对音乐内部的审美研究,使音乐审美研究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9.
杨昆 《文教资料》2008,(31):218-219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看,音乐既与美相关,又与审美相关.在声乐教学中,不仅要在技能上体现审美教育,更要从审美的角度去思考、想象.把音乐形象所产生的美感从音乐感觉知觉能力、外观、情感等方面融入到歌唱中去,来更好地体现声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来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一种给人带来享受的艺术形式,但是在对音乐进行感知的过程中,除了要从旋律的角度出发,体会乐曲旋律的优美以外,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情感和文化体验的角度来体会音乐,从这一角度来看,在进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提高学生在表演技巧方面的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理念和实践机制进行合理的引导。基于上述角度,本文从"新国标"对地方高校音乐教学影响的角度出发,着重探讨了"新国标"对于地方高校在音乐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的重要意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音乐评论家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曾说过音乐是诗的最大潜能,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丰富且独特的音乐形象。本文从伽达默尔现代释义学的角度,对舒曼《梦幻曲》中的音乐语言进行探索,在旋律、调性、和声以及节奏的方面来研究这种音乐语言对人们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结合现今人们对空间意境与空间情感的需求,以室内设计与音乐乐感的互通与借鉴为例,将音乐艺术中美的法则与室内设计的理性构想有机结合并加以巧妙运用,从另一艺术审美角度来探讨室内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3.
<正> 什么是音乐的内容,至今仍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什么是音乐的内容怀有极大的兴趣,曾经在这个问题的探讨上作过不懈的努力,许多先哲、艺术理论家、音乐大师对此都有过精彩的论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仍众说纷纭。实践的需要迫使人们对它进行严肃的思考。本文拟从“以神含形”、“虚而示实”的特征,从抽象性、运动性这个角度,对音乐内容作一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音乐课程改革的根本是音乐学习方式的改革,这样才能使音乐课程的各种教育功能得到体现,音乐教育目标才能得到落实。比较而言,在体现学生音乐学习方式方面,传统音乐教学与现代音乐教学的教学观念存在差异。1)传统音乐教育观将学生看成没有音乐创造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评价能力的,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旨意的被动接受者。2)传统音乐教育习惯从音乐艺术本体的角度看待音乐教育的教育目标、功能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现代音乐教育则倾向于将音乐教育放在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如美学、文学、历史、地理,计算机等各个学科的  相似文献   

15.
接受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只从"教育者"的角度而不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受教育者的"接受"态度和过程缺少研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借鉴现代接受理论的有关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学生从小学开始正式接受音乐的启蒙,因此,小学阶段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对其今后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高尚情操的养成都有显著影响。由于小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接受能力十分有限,所以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老师讲授的内容应该主要以浅显易懂的内容为主,以便于学生理解并接受。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方法、不同工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对提高其音乐素养也大有裨益,从而提高音乐能力。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基本知识学习的角度入手,探讨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理论对提高音乐能力的作用;第二部分主要探讨学生的音乐素养,即对音乐的把握与鉴赏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音乐学习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音响学等多门学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音乐学习,对其有着重要意义.学习音乐除了要具有先天素质外,更要将精力集中在后天培养的素质方面.本文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音乐学习中几种常见的问题,如自信心不足、兴趣不浓、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强等,并试着找出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18.
马颂行 《班主任》2003,(11):5-7
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接受美学把读者的创造参与视为文学作品美学价值的实现方式,从此接受问题从一个学科和流派的角度被重点提出。大众传播学中的受众理论则从更为一般的角度研究接受问题:即在当今全球信息化、符号化的时代,人们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势必要有选择地接受。哪些信息被接受,哪些信息被拒绝,其关键取决于人们即受众对信息的态度。由此,接受问题也在许多  相似文献   

19.
夜曲是肖邦创作中最富有浪漫气质的体裁。他的夜曲作品在音乐史上也是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分析肖邦《降A大调夜曲》Op32.No2为例。从作品的和声进行、调性布局、曲式结构以及音乐表现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从创作技法的角度和音乐表现内容的角度分别来阐释其内在独特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20.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从“教育”的角度而不是从“接受”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受教育的“接受”态度和过程缺少研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借鉴现代接受理论的有关观点和方法,开创技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