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苏联作家拉甫列涅夫的小说及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第四十一》,被作为鼓吹阶级调和、宣扬人性论的修正主义黑标本,遭到讨伐和批判。最近,我重读了这篇小说,并重看了这邮电影,我认为,对《第四十一》这部作品,应该重新全面加以评价利认识。 《第四十一》故事并不复杂:女游击队员马柳特迦和同志们在海上押解俘虏、白党近卫军中尉郭鲁奥特罗去司令部时,遇上了风暴,船翻人亡,只剩下他们两人来到一个荒岛上。在这与世隔绝的岛上,“本来应该是马柳特迦死薄上的第四十一名”的白党中尉“却成了她  相似文献   

2.
《法国中尉的女人》一直以来被广大学者定义为一部“理想的女权主义虚构作品”。研究者们认为萨拉作为福尔斯笔下的女主人公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大胆摆脱了维多利亚时代对女性顺从、贞淑、柔弱形象的束缚,成为自由独立的典型女性人物,也由此证明了福尔斯是一位地道的女权主义者,是女性运动的旗手。然而细读文本发现,福尔斯笔下的萨拉虽然具有某种程度上的自主性,但实际上仍是男性视角下的失语者,是被男性拯救的他者及被男权话语赋予“疯狂”特质的欲望客体。《法国中尉的女人》表面上是女权主义的进步作品,实际上却宣誓男性权威,拥护父权主义。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六年,美国出版了女作家马格丽泰·密西尔的长篇小说《飘》,这部作品以南北战争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郝思嘉的身世,描写了美国内战及战后重建南方社会的一个侧面。该书情节跌宕起伏,真挚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发行之初三周内即销售了十八万册,次年获普利策文学奖金,尔后又由米高梅公司拍成电影,传映各国,多次获奖,四  相似文献   

4.
胡克红 《天中学刊》2003,18(4):66-67
辛格的长篇小说《卢布林的魔术师》以清新而富有激情的叙事手法,生动地描述了犹太魔术师雅夏·梅休尔的生活遭遇及其悲剧命运。雅夏的悲剧根源在于他对情欲的放纵和理智的泯灭,他是理智与情欲较量中的失败者。  相似文献   

5.
庐隐小说的思想主流是揭示理智与情感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在作品的主人公个人理想追求与冷酷的社会现实的矛盾之中,还表现在作品人物对爱情的执着与封建意识浓厚的矛盾上面。其思想主流形成的原因是作者坎坷而充满悲喜的人生经历,以及黑暗而多变的社会现实的影响,而这种“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爱尔兰著名小说家约翰·班维尔的小说<大海>自2005年获得曼布克奖以来,好评如潮.在国外广受评论界和读者的推崇.<大海>是一部关于记忆和死亡的小说.本文就小说中的主题和写作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库尔特·冯尼古特是美国著名的黑色幽默小说家之一。本文将从黑色幽默的定义出发,分析《猫的摇篮》中黑色幽默的体现,主要从反英雄人物,幽默风格在人物上的体现、反主流反逻辑思想还有黑色学默的表现手法方面来展示《猫的摇篮》是一部黑色幽默小说。  相似文献   

8.
[小引]那时我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一次学术讲座,使我知道了"异质环境"这个词。讲演者是福建师大教授孙绍振先生。他讲的其他内容我已记不清了,但"异质环境"这个词和他介绍的小说《第四十一》,我记忆犹新。印象中,他说的"异质环境"就是指一种特定的环境,一种与人物熟悉的环境迥异的新环境。他说,小说家要善于把人物置于异质环境中,道理很简单,人置身于异质环境时性情往往暴露无遗。从某种程度上说,异质环境是人物性格、情感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9.
著名电影艺术家张骏祥曾对电影文学的结构作过一个颇形象的说明。他认为小说的结构是一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方式,意谓它的结构基本上是直叙的、连贯的、细腻的;电影文学的结构是一种“一、三、五、七、九”的方式,意谓它既是跳跃的,但又必须是连贯的。这话形象地说明了我国传统小说与电影在形式结构上的不同,可谓通俗易懂,切中肯綮。但是,对于最具现代意识现代风范的鲁迅先生来说,这话又很不合适,鲁迅是第一个敢于“吃西红柿”的人,他的小说更多地注入了现代品格,他对旧小说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的革新实践,表明了一种对于传统文学坚定  相似文献   

10.
《喧哗与骚动》的标题出自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中的一名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福克纳以一个家庭的“喧哗与骚动”向人们展示了美国南方社会的精神面貌。福克纳运用现代派手法表现了这一主题:首先,福克纳采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而这又不同于乔伊斯等人“流水帐”似的“意识流”。他先用“意识流”手法勾勒出一个梦幻般的、模糊不清的情节,最后采用传统的第三人称写法,真实“意识流”所造成的空白,使朦胧的故事全貌逐渐显现出来,变得明朗而清晰。其次,福克纳注意运用“时序颠倒”的手法。他摔碎了时序的“框子”,从而轻松自如运用那种“.出众的艺术”来描绘那个年迈而“生死的世界”,借以突出历史与现实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新文学小说是以揭露封建家族罪恶的《狂人日记》为开端的。由于许多投身于新文学运动的作家,带着一种刚刚摆脱旧家庭樊笼束缚的轻松感急切地扑向社会,视野的豁然开阔带来的新鲜感受,使他们没有回过头来用笔对他们最为熟悉的封建家庭作出全面解剖,所以,长时间内,封建家庭在新文学中最鲜明的影象,仍是鲁迅揭开新文学运动序幕时,同时揭开的迫害了“狂人”的封建家族的那一隅。直到1931年,文坛上才出现了新文学中第二部揭露封建家族罪恶的力作——巴金的《家》。《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鲁迅),《家》则集中暴露了封建道学特别是封建孝道的残酷性、虚伪性和反动性,并对它进行了无情的控诉和批判。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造成于连悲剧的个人原因:极端的个人野心与极端的个人自尊心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最终无法调和、狭隘的报复心理:一种阶级对立的仇恨意识;无法克服的幻想病。进而对小说主题作了探究,得出:小说《红与黑》是一部心理小说,一部个人奋斗者的心理小说。  相似文献   

13.
《达.芬奇密码》作为一部雅俗共赏的小说深受读者欢迎。作者丹.布朗为这部小说注入了全新的创作理念,尤其融入了诸多晚期后现代主义特征。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这部小说,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由于作者对后现代技巧的运用,使得《达.芬奇密码》成为了一部雅俗共赏的后现代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14.
马青的小说《狮骡连长》与前苏联作家拉甫连尼约夫的小说《第四十一》 ,虽然作品的题材、内容、结构及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不一样的 ,但就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现实来看 ,两部作品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特点 ,即情感与理性的博杀、灵魂的拷问、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本细读,不难发现《收藏家》也是一部成长小说,讲述了科学怪人和青年艺术家的成长故事。虽被克莱格囚禁,颇具艺术潜质的米兰达却在艺术与道德方面,经历了成长,并走向了自我更新。虽然米兰的最终香消玉殒,但其艺术精神永存。虽然,克莱格对米兰生杀予夺,但他却滑向了精神、道德空虚的深渊,成为名副其实的杀人恶魔。  相似文献   

16.
哲学中的认识论告诉我们,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简?奥斯汀旨在从现实主义角度帮助女性理性的面对自己的爱情和婚姻,而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爱情则往往遭遇挫折和不幸。  相似文献   

17.
《土牢情话》是张贤亮发表在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十月》上的中篇小说。这篇小说多少受了苏联作家拉夫列尼约夫的中篇小说《第四十一》的影响。张贤亮在他写的《关于〈土牢情话〉》中也说,他曾在一九七九年十二月的北影小放映室里,第一次看了苏联影片《第四十一》。他说:“这次看它,给我的震动很大,因为我个人一九七○年在‘土牢’里,以和自卫军官差不多的身份当囚犯时,曾幻想过一个几乎与《第四十一》相同的故事。”“幸亏  相似文献   

18.
席卷中国大地的土地改革运动已永载史册。而今,要捕捉它的历史回音,周立波同志的优秀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则是一部必读的作品。重读这部小说,那难忘的峥嵘岁月,又一次清晰地重现在我们眼前。在党的领导下,贫苦农民闹翻身,求解放,废除几千年来的封建所有制,“分田分地真忙”的动人景象,依然是那么令人心驰神往!同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永远不可磨灭一样,忠实反映这场变革的《暴风骤雨》也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暴风骤雨》的这种艺术魅力除了来自作家着意展示的波澜壮阔的土改  相似文献   

19.
自我、本我与超我 --透过爱情叙事的层面看<红豆>中的政治叙事 左玲丽 <红豆>1957年发表在<人民文学>七月号上后,立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尤其是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共鸣与欣赏,同时在文坛上也引起了争议,随后便遭到了激烈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在19世纪初期,德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的晚期小说《堂兄的角窗》正是对这一现代化转型过程的反思之作。在此语境中,艺术家对于社会的不断“理性化”与“商业化”似乎处于既肯定又否定的矛盾状态。本文试图从社会批判的角度来追溯文本中的不同话语,挖掘文本的多层次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