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伟 《世界文化》2007,(10):12-13
威廉·布莱克1757年11月28日出生于伦敦,他的父亲是一个小本经营的袜商。从童年开始,布莱克就声称见到过幻象。4岁时,他看见上帝“把头放在窗户上”。大约在9岁的时候,一次在乡村散步,他看见一棵树上栖满了天使。尽管他的父母努力阻止他“说谎”,但他们还是注意到他与其他孩子的不同,没有强迫他进入正规的学校而在家里自学。10岁时,布莱克表达了希望成为一个画家的愿望,于是父母把他送进绘画学校。两年以后,他开始写诗。14岁时,父亲打算送他去一位著名艺术家门下当学徒。  相似文献   

2.
他山之石     
《世界文化》2011,(9):F0004-F0004
AnselAdams1902午出生在旧金山。在成长的二十多年里,他一直在到底是做一个钢琴家还是一个摄影家之间挣扎。直到26岁的时候,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做摄影家。为此他曾在20世纪20年代尝试了各种画意派的技术,但都不满意。  相似文献   

3.
来辉武给了西方一个诺言□山水一个作家靠自己的作品活着,同样,一个企业家靠自己的品牌而活着。来辉武,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他的名字何以在华夏大地如雷贯耳,何以在九州四海受人瞩目?如果我们稍加思考,就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他的名字是和他所发明创造的505品...  相似文献   

4.
“听其言,观其行”这是孔子的话,看一个人,不要只是听他说什么,而要看他的实际行动。这可谓至理名言。有这样一种人,说得好,做得差,言行不一。还有一种人为了达到他个人的某种目的,说得天花乱坠,然而所说都是假话。因此看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说了什么,主要要看他...  相似文献   

5.
木子 《世界文化》2005,(2):49-50
美国的斯蒂芬,金是一位在恶梦的驱使下进行创作的恐怖系列小说作家。他总是反复做同一个恶梦:他在闷热狭小的房间里工作,有一个疯女人藏身于门后,手里挥舞着一把解剖刀。如果他不完成他的作品,她将会冲出来,而且她确实是这样做了。  相似文献   

6.
论对人的尊重张岂之我的一位在某方面做负责工作的朋友,有一个很好的工作习惯:凡是因为重要公事而给他写信,他和他的秘书总会给一个答复。因此,别人有建议有批评意见都愿意跟他说,他对一些情况的了解也就比较深切了。在我的印象中,我的这位朋友对人是很尊重的,别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间的天地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贤亮 《寻根》2004,(6):30-35
清代“小石道人”在《嘻谈续录》卷上讲了一个关于民间“天地”的笑话,说是有一个官好喝酒而耽误日常办公,而且贪财害民,遭到百姓的怨恨。当他任期到了,准备卸任时,当地绅士百姓送他一个德政碑,上书“五大天地”四字。  相似文献   

8.
简单的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在原地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来不及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相似文献   

9.
张凯 《世界文化》2006,(3):26-26,27
萨德是18世纪法国重要的思想家、作家,他一生中有27年是在监狱里度过的,原因就是他那种对色情及暴行的极端狂热,甚至到了变态的地步,一个正常的社会是容不下他的。他有许多作品传世,但是里面对色情及暴行的描写使这些作品一直被当做禁书,同时萨德本人也一直被当作一个色情小说家和变态色情狂。  相似文献   

10.
精神的背叛     
丈夫愤怒了,妻子爱的原来并不是我 他开着车,漫无目的地在街面狭窄、纵横交错的旧城区转来转去,他有意地避开那条笔直的高速公路。他害怕一旦驶到高速公路上,车速就会不由自主地超过他思维的速度,将他抛出去,一直将他扔到一个他还来不及想象、也从不曾知道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一对百年文化反省的一个反省:什么逃脱了反省反而成了反省的前提?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从尼釆的一篇文章套用来的,那篇文章的题目是《德国人缺少什么》。遗憾的是,尼采讲这样的题目用不着做譬如说德国与东方或者德国与英国之类的比较,他只是把德国的现状与他心目中的标准做一个比较,然後直截了当说出他的批评意见来。  相似文献   

12.
1888年2月20日,一个春寒料峭的巴黎早春迎来了呱呱坠地的贝尔纳诺斯。他在大西洋畔那树木森森牧场绵绵的农村度过了最美好的童年。后在巴黎沃吉拉尔中学度过了青少年部分求学生活,而正是在这所中学,他结识了后来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一任总统的夏尔·戴高乐将军,并成为终生好友。1906至1913年,贝尔纳诺斯在巴黎大学法律系和天主教学院学习,获得法学和文学双学士学位。他是一个很不安分的青年。1909年,年仅21岁的他就投身于政治活动,经常使警察大伤脑筋,被关过禁闭,并在囚室中发表了他第一篇文章。1913年,年仅25岁的他便在鲁昂…  相似文献   

13.
阅读王西京先生的水墨作品,走近他几十年的艺术历程,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他是与时代同步的有化自觉性的艺术家,他的一幅幅作品,反映了他生活的时代从社会意识到审美理想的变化:他个人的艺术审美趋向,反映了他对民族传统化和艺术的深刻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每当说起知荣明耻,我都不禁会想起一个人。他过去是我父亲的同事,从小看着我长大的吴叔叔。吴叔叔调来市里快五年了,我怎么就没有想起来去看看他呢?于是,我在一个双休日去找他。他们单位的值班员说:“没有这个人呀!”我说了吴叔叔的基本情况,值班的大概想起来了,愣了一下,有些失落地说:“唉!早走了。”我的心突然跳了起来,想盘根问底,可值班员忙着抬他的锅碗瓢盆,我不敢再问,无声地离开了那里。  相似文献   

15.
屠格涅夫在学领域是天才,成就辉煌;在情感世界却是个不幸,他终身未娶,在一个有夫之妇的石榴裙阴影中困惑地度过了一生。虽然他没有自己婚生的子女,却因年轻时的一段恋情而有一个命运多舛的私生女儿,屠格涅夫以他特有的良心和责任感,以仁慈的父爱庇护着她,直到病危仍放心不下。  相似文献   

16.
传奇 《世界文化》2007,(11):10-12
古斯塔夫·马勒于1860年7月7日出生于波希米亚的克里希精,那是奥匈帝国统治下的一个捷克城镇。他的父母是犹太人。父亲伯纳德·马勒是小酒店主人。马勒夫妇共生了14个孩子,古斯塔夫排行第二。他出生后不久,全家就移居到了伊戈鲁。在这个位于布拉格与维也纳之间的军事重镇,马勒度过了他的童年,这段生活经历对他的音乐生涯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伊平 《世界文化》2002,(6):22-23
青年奥雷斯特.卡马拉诺是某有权势的卡莫拉帮派的后裔。作为法庭的合作人,他正在法官面前做证,讲述他成为他那个团伙中最后一个幸存的经历。一个长长的闪回镜头从卡莫拉帮派之间为争夺地盘的械斗开始:奥雷斯特的父亲阿梅里戈在一场可怕的血腥冲突中得胜归来,但是他失去了一个女儿。在父亲安托尼诺面前,阿梅里戈吹嘘着自己的胜利。而其父安托尼诺正是某卡莫拉帮派的头目。  相似文献   

18.
谢泳 《东方文化》2000,(6):16-26
吴景超的学术道路和他的人生道路都是不平坦的。作为中国第一代的社会学家,他有一个非常好的学术开端,在他从事学术研究的时候,时代为他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作为中国社会学研究的首创者之一,他在自己学术生涯的开始阶段,就敏锐地选择了一种虽然刚刚创立但却有着广阔学术前景的学科。  相似文献   

19.
认识中国民间信仰的真实图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认识中国民间信仰的真实图景葛兆光1935年春天,一位西方汉学家来到华北的一个乡村进行他的中国宗教调查研究,充满自信的他预备用半个月的时间结束他预先设定的题目。在他看来,他对于中国宗教长达10年的文献研究,已经使他有一个不容质疑的思路,现在的事情就只是...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早期的传教士报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连根 《寻根》2006,(1):42-44
1807年9月8日,经过近四个月的长途跋涉,一个叫马礼逊的英国人以美国商人的身份来到了中国广州。马礼逊是一位著名的传教士,他于1804年上书布道会,要求派他到“困难最多”的中国传教。教会接受了他的请求。在经过了三年的准备之后,他终于来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