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欣 《保山师专学报》2011,30(6):99-103
缅甸是一个传统的佛教国家,佛教渗透于缅甸文化的各个领域,寺院文化就是这其中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一种文化现象。从寺院教育、寺院文学、寺院建筑、寺院礼俗等方面对缅甸寺院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性质意义作了系统的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五战区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的一个重要序列区。1939年10月,第五战区长官部移驻鄂西北老河口市,随后以老河口市为中心,建立文化团体、创办报刊杂志、举办演出等为形式的抗日文化活动广泛地开展起来了。老河口市一时成为全国文化抗战的中心之一,鄂西北的抗战文化也成为全国抗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的芷江曾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抗战文化潮:抗日救亡团体纷纷成立,报纸有力宣传抗日,教育事业关注抗战,教会救死扶伤;大量独特、珍贵的抗战遗迹、文物、史料和勇于牺牲、团结协作、宽大包容的芷江抗战精神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用血和泪为我们积攒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芷江抗战文化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形成了一批以"芷江受降"为核心的相关研究成果,有望再创研究佳绩。  相似文献   

4.
缅甸历史上受到了来自古印度的强大影响,它的宗教、文化、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带上了不少印度文化因素.而缅甸文学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实、记录社会风貌,展现人民的信仰和精神风尚.  相似文献   

5.
检索近十年来关于郭沫若与抗战文化的研究成果,我们不能回避其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遗憾,更多的论文远远没有达到深入挖掘郭沫若自身精神立场的高度。当然,这些遗憾也与中国抗战文化与抗战文学研究本身的困难有关。  相似文献   

6.
二战期间,中国政府应盟国要求,派遣远征军进入缅甸,援助英国对日作战,历经艰难险阻,付出巨大的牺牲,虽以撤退而告结束,却勘踏出一条收复缅甸的胜利之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作者在分析、综合、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比较权威看法的基础上来探寻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抗战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缅甸是一个传统的佛教国家,其佛教体系属于南传巴利语系小乘佛教。缅甸有佛教徒约350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7,2%,佛教深入到了缅甸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整个缅甸社会,特别是在化领域,可以说缅甸化就是一种佛教化。从制度化、精神化和物质化三个方面,阐述小乘佛教对缅甸化重要影响,影响可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着重阐述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全面概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滇西、缅北战场英勇抗击日军的战斗过程,并对此次战役的历史意义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继沙滩文化、红军文化之后,遵义在抗日战争时期产生了抗战文化。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歌咏、戏剧、报刊、图书、文学、书法、绘画、电影等方面。遵义抗战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独特的地方风格,成为中国抗战思想文化史的一部分,也是遵义地方文化史的瑰宝。遵义抗战文化对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提高民众的整体素质,起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桂林抗战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桂林抗战文化研究近30年的主要成果,包括资料工作和学术著作,研究活动的主要特点和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主要包括道义文化、抗争文化、结盟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和忧患文化等六个方面.道义文化是其基本和外在文化层面,抗争文化是其主流和核心文化层面;结盟文化是其战略和主体文化层面,参与文化是其大众和民主文化层面,创造文化是其民族智慧和群众首创的文化层面,忧患文化是其反思和内在文化层面.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战场既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又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3.
山西抗日战场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和重大作用。抗战初期,山西抗日战略支点的形成,开创了全国抗战的新局面;抗战中期,山西战场的发展和扩大,对坚持全国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山西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抗战的坚强堡垒;抗战后期,山西战场主动出击,实施反攻,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同时,山西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具有先导和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衣食娱乐是一个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时人生活态度、衣物服饰、食品、娱乐方式、出版物等下层文化的细节入手,论述抗日战争对昆明地区社会文化的影响,力求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的真相,以为正确把握当前改革开放中吸收人类文明成果与保存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是为适应全民族抗战需要而形成的。它包括关于抗战文化的重要性、抗战文化队伍的建设、抗战文化的基本任务以及如何开展抗战文化运动等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思想的形成和抗战文化运动的发展,不仅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揭示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抗战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抗战时期的翻译是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统计数据显示,抗战时期的翻译在数量上因战局影响受到了前所未有缩减。本文旨在研究林焕平适应当时战时需要,关注中国当时的教育事业,关注当时抗战现实和抗战心理三个主题,从而在抗战时期开创了自己翻译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7.
本对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运用掌握的丰富材料,提出了有一定说服力的观点,对本次战役涉及的中、英、美关系也作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在以往对常熟抗战史研究的著作中,注重于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斗争的记载,在全面、完整方面存有不足。《常熟抗战史印》首次以较多篇幅记叙了国民党军队在常熟的艰苦抗战,同时也对新四军和人民群众所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作了生动叙写,从而告诉读者,只有真实反映国共两党、两军在抗战中各自所作贡献,这样的抗战史才是真实的、全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