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好的自我形象是学生道德人格的基础。健康的自我形象能使学生自尊、自信、自爱,促进各方面素质健康和谐地发展。学校要帮助学生发展、塑造健康的自我形象,以夯实道德人格的基础。一、自我形象及其发展自我形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它不是先天的,而是通过学习而产生的。教育、社  相似文献   

2.
“范”的原意是用以供浇铸或陶冶用的“模子”;“例”是可以做依据的事物,也可理解为规定、体例,如“条例”。“范”、“例”合用就是指可供效仿的榜样。道德范例是在道德实践中产生的,具有肯定意义的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是理想的道德人格的展示,是能唤起人们美感的崇高形象。也可以说道德范例就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道德。道德范例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思想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而见多识广,思想日益复杂。这要求《品德与社会》要按照知情、知意、知行相统一的整体性逻辑.根据学生生活中的内在规律安排教育活动。因此,要摒弃空洞说教,引导学生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而社区是学生最直接、最能具体感知的生动形象的“社会”,社区生活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土壤,社区内隐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4.
羞耻心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谴责自己的行为、动机和道德品质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是一定的道德准则在自我意识中的反映。它表现为个人在违反道德准则时良心会受到责备,产生羞愧、内疚等心理,并力图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或形象。学生羞耻心教育是指有目的地激发和培育学生的羞耻心,培养羞耻感,进而促进整体道德水平提高的教育活动。结合初中思品课程教学和多年的德育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羞耻心教育应该从个体道德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出发,遵循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结合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着手。  相似文献   

5.
习语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和提炼出来的最通俗、简练、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穿插丰富多彩的习语文化,深入浅出地传授习语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养,寓德育于英语习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悖论问题及消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鲁宁 《教育学报》2009,5(1):108-112
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悖论指的是发生在道德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正当的道德行为选择却同时产生善与恶两种自相矛盾的结果的特殊情况.与道德教育中的其他悖论现象相比较,道德悖论是一种结果式悖论,并且道德悖论中善与恶之间的矛盾是一种共时性存在的自相矛盾.就道德教育中道德悖论产生的原因而言,道德规则本身具有的"二律背反"特征是道德悖论产生的首要原因,而学生道德智慧的缺失和道德教育中人性向善假设的被利用则是道德悖论产生的另外两个主要原因.由道德教育中道德悖论产生的原因可知,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悖论问题并不可以完全消除,而只能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来降低道德悖论发生的概率或者降低道德悖论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现在高等学校中的青年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一半,有的甚至超过半数。他们与学生是同龄人,易于接近学生,而青年学生最愿意在同龄人中寻找社会答案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之间往往容易产生共鸣,青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们的精神面貌、治学方法、道德情操与工作作风往往影响着一个学校的校风,影响着这个学校的政治方向和所培养学生的质量。由此可以看出,青年教师在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职专业教学中存在着影响人才培养的道德引导行为,有其产生和存在的主客观原因,规范高职教师在专业教学中道德引导行为,对师德师风建设、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和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思品课的教学活动中,为了促使学生打好树立 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基础,把“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落到实处,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把握教学机制,促进学生的情感内化。 一、育“情”之时 形象引导 形成一定的情感倾向,一般都从一定的情景、氛围和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开始。在教学中以一种生动、形象的原型在学生大脑中建立起鲜明的表象,使他们从对具体形象的感悟中,产生道德认识,形成感情倾向。如上《要以礼待人》这一课时,先看一段录像,让学生了解电视中的小  相似文献   

10.
张桂云 《甘肃教育》2001,(10):18-18
幼儿对音乐最敏感、最易接受。幼儿期是儿童智力发展、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应充分发挥音乐的各种功能,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使幼儿的各种素质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培养。一、充分运用音乐具体、形象、普遍、典型的特点,培养幼儿的道德素质儿童的道德品质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构成。音乐可以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丰富幼儿的道德情感,培养坚强的道德意志,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这是因为幼儿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直接感受逐渐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并产生情感的。而音乐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有具体、形象、…  相似文献   

11.
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基础。要使学生爱祖国,首先就必须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可爱。因而我们在教学中,非常注意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借此来诱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除了传授有关知识外,更多的还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生动形象地向  相似文献   

12.
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着学生,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多,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体育教师的身教常比言教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其形象也给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或者言行不一,那就会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受到影响,干扰学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给品德形成带来障碍。(1)体育教师的仪表形象。(2)体育教师应有规范的语言。(3)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方式。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故事是对社会道德规范与价值要求最生动形象的表达,同时也是支持儿童进行道德问题探究的重要载体。在德育课堂中运用道德故事,能够为儿童提供道德思考的基础,培育儿童说理论理的能力,增长儿童道德实践的智慧。但是,当前道德故事教学也面临着学生生活体验缺乏、教师换位思考少、课堂说教多、故事指导生活的功能有所欠缺等现实问题。要优化道德故事的运用,教育者需要巧选故事主题、巧述故事内容、巧设对话探究和巧作总结评价。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提倡以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核心的目标,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是以个人的生活情感体验为基础的.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着他的道德取向.所谓情感,就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与内心体验.而历史最能激起学生的情感,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学生是学生最喜欢的历史学习方式,这说明具体、形象和富有情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最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兴趣.实践证明,情感体验教学不失为一种符合学生心理要求、切实可行而又颇见成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演义小说中,男性叙事者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明显的正反两大阵营。“贞女烈女”是贞烈观念的化身,是正面女性形象中最具代表性的,他们被作为道德、忠义的推动力量,义无反顾地承担着本该男性承担的政治忠义;反面女性形象中的典型代表“妒妇淫妇”本是被摒弃在社会生活之外的,然而不论是呈现出疯狂色彩的酷妒女性,还是无史可稽的淫荡女性,都无一例外地被“存在着道德偏见的评价”视为正常人性之外的“另类”,他们小小的失德也被赋予了颠覆江山社稷的“威力”。这都使得人物形象失真,不符合人情。究其原因,是男性以道德观念来演绎女性形象,致使女性形象成为“女德”的传声筒,丧失了类型化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人性的深度感”,类型化塑造法与女性道德的简单捏合,使女性道德与人性背离本质,也向我们昭示了封建社会强加给女性的种种道德的非人性化。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思品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思品教学要坚持以情感人的教学原则。因为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在内部它可以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升华为道德信念,从而对道德观点深信不疑;在外部它可转化为一种渴望,一种动力,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7.
朱琳 《小学生》2013,(12):90-9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英语,必须先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一、融洽师生感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运用身体语言,缩短师生距离教师的身体语言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教学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教师亲切而信任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2.以诚相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待学生我们应该真诚,表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事必须首先自己要做  相似文献   

18.
一、教师的道德素养对教师成功地探索教学创新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 )教师发展的道德观有助于教师树立创新教学观念教师创新教学观念是开展创造性教学的基础。具体表现为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培养学生的“主体型人格” ,弘扬人的主体精神。教师的道德观是教师对道德的认识和看法 ,它直接关系着教师对工作的责任心 ,以及对学生的道德评价、评定。由于它涵盖教师主观的道德标准 ,从而对教学创新观念的建立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发展的道德观就是承认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并且认为学生的思想道…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言行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人格表象,特别是教师集体的形象,往往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因为教师是在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用自己道德的、人格的、形象的力量影响学生.一个精诚团结、目标一致、相互协调和宽容的教师集体,会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榜样的目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的心理,在道德规范、意识形态的内化过程中,形成理解、信任、和谐的健全人格.如果各科教师的教学思想差别较大,教师集体内部的道德标准存在着分歧,势必会给学生造成困惑和无所适从的心理矛盾.尤其是个别教师喜欢以我为中心,不同其他教师合作甚至…  相似文献   

20.
如何利用思想品德课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是思想品德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初中生的道德水平应做到"三结合"。一、图文结合,丰富道德表象新课程教材的呈现方式图文并茂,让学生在直观的思考中获得品德认识。在教材中,很多图片都是对文字材料的有效补充,它可以生动形象地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这些图片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材料。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图文相结合,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插图,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