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新闻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见长的特点,在新闻媒体中有着极为广泛的读者群,已成为众多媒体特别是党报等主流媒体与都市类报争夺读者、扩大影响力的重要领域。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党报等主流媒体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一、“专家言论热”中的“信用危机” 目前,报纸版面、电视频道、电台频率、网站频道的专家言论漫天飞,唰处可见,或引用专家的只言片语.或专家直接撰写刭章、参与节目制作。从引用数量上来看,大致具有这样的倾向:都市类报纸(频道/频率)、专业类报纸(频道/频率)引用专家言论的数量普遍高于党报(新闻综合频道/频率);硬新闻引用专家言论的数量普遍高于软新闻;深度报道引用专家言论的数量普遍高于动态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媒体两会报道的内容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点、代表委员的关注点、党和政府关注点的统一,是人民利益的"交汇点",也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媒体的报道重点。本刊在梳理两会中媒体报道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探讨两会后媒体对有关问题的拓展方向及报道思路方法。民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解决民生问题的系列举措深得民心、深入民心。民生问题涉及医疗、教育、住房、食品等多方面,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密切关注,将成为会后报道的重点和热点。 "民生点题在两会,解题要靠平日功。"同样,有关民生问题的报道,在两会后更需加强,可报道的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体、融媒体等多种新闻媒体形式的日益繁盛,传统民生新闻热线与新闻都市媒体受到了巨大冲击.面对5G时代的到来,如何进行都市媒体民生热线的新时期转型成为媒体改革的重点.民生是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新闻媒体是民众的耳目,想民众之所想,报道民众关心的问题,因此,做好民生热线转型是新闻媒体转型的挑战.如何转型?转型之后如何兼顾传统热线与新媒体融合?这些都是当下都市新闻媒体应该积极探索的课题.文章从传统都市新闻民生新闻热线媒体转型现状出发,进行对比研究,并提出相关的优化策略,为都市新闻民生新闻热线转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经典名言.新形势下,搞好新闻媒体的"走转改"意义重大.因为对新闻工作者来说,群众就是大地,斑斓的生活就是大地.只有行走在基层,贴近群众,深入群众,才能挖到新闻富矿,直溯新闻本源. 有人认为,都市类媒体一直与百姓和生活贴得很近,没必要搞"走转改". 其实不然,在当今形势下,开展"走转改",对直接面向市场的都市类媒体,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民生问题的报道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体的重视,同时也成为新闻界研究和探讨的热门话题。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视察时提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深入实际,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的先进典型,激励全体人民信心百倍地创造美好生活。”这一精辟的论述,为我们做好民生报道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后续报道就是跟踪报道.它是对已经报道过的新闻进一步追踪,对处于发展变化中的新闻事件.或者说某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进行的持续报道。^①后续报道较之于其他报道形式更能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更能彰显媒体的公信力。所以近些年来,在以民生问题为主要报道内容的都市类报纸上,后续报道出现得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党报应占领民生新闻的制高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提出的重大举措等方面都突出以人为本,强调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六中全会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更是关注民生,直面矛盾破解难题。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下,民生问题已成为执政党关心的重要问题,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高度关注民生既是媒体的责任,也是发展的需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民生问题的报道越来越受到重视。党报及其他各类媒体如何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的民生报道,如何以人为本报道好民生问题,做好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桥梁;同时又避免民生问题报道原生态实录的琐碎化、庸俗化。主流媒体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本刊特组织专题研讨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民生问题报道,以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它关系到社会群体性的向心力或离心力。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媒体责任在身。从引导公众舆论方面,应该充分发挥都市类媒体的作用。都市类媒体面向广大市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深深扎在市民心中,受市民的信赖。但在媒体变革中,都市类媒体的影响力在下降,需要加强都市类媒体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笔者以为:新闻媒体的意识形态能力是通过新闻舆论引导社会主流意识,凝聚社会共识和支配话语的能力。都市类媒体应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建设,从提升引导力、技术创新、改革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批评性的监督报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成为新闻媒体尤其是都市类报纸经常采用的报道方式。有关调查表明,揭露性、批评性的新闻报道在读者中反映更强,影响更深,更能引起社会轰动。  相似文献   

11.
近几个月来,陕西各新闻媒体、尤其是都市类媒体,认真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努力挖掘社会生活中让人感动的典型人物,以积极健康的社会新闻挤压负面报道、错误观点和各种不良信息的传播空间,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及报道中存在问题 近些年来,一些报纸、电视纷纷推出一些以反映民生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栏目,如<三明日报>开辟了"都市新闻" "生活周刊" "这事帮您问了" "曝光台"等栏目,目标对准百姓生活,这些栏目有效提高了受众的关注度、社会反响度和公信力.同时,民生新闻日渐成为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已成为这些来年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3.
作为浙江省唯一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省级电视专业性频道,浙江电视台公共·新农村频道自2006年开办以来,充分发挥省级媒体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按照频道专业定位,主动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成为发布对农政策、指导工作、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通过与市、县广电媒体的广泛合作,开设窗口,扩大对农报道信息量.新农村频道已经成为浙江省电视对农政策指导、科技宣传、法律咨询、信息服务和展示"三农"新貌等方面的权威性主平台.  相似文献   

14.
核心阅读:在经济范畴里,两个数据最引人注目,一个是GDP(国民生产总值),另一个则是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其中,CPI涉及的消费价格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反映经济运行状态,是都市类媒体经济报道版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今日早报的"物价指数"栏目于2011年4月开设。该栏目以文字、数据、图表的固定版式,每周定期为读者奉上一篇民生商品价格报道。至今栏目已经走过4个年头,刊发物价报道200多篇,已成为今日早报一个标志性固定专栏,拥有一大批读者粉丝。作为都市类媒体的物价报道,一头要"高大上",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各类经济问题得到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以财经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媒体不断涌现,不仅平面媒体中有以财经为圭题的月刊、周刊、日报,在广播、电视媒体中也出现财经专业频率、频道,在北京就有中央电视台第二套经济&#183;生活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套经济之声、北京电视台第五套财经频道和北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把"更加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列入工作要点,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民生新闻也成了各新闻媒体报道的一大热点,成了各家媒体争夺市场份额、提高受众关注度的法宝.从深层意义上讲,推进民生新闻的报道,体现了媒体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媒体实现民生新闻报道的创新,需要不断提升民生新闻的高度,增加其厚重感.  相似文献   

17.
何为民生新闻?通俗地讲,民生新闻是都市类甚至一些县级新闻媒体把大家的困难告诉大家,让大家关注大家、帮助大家。进一步说,民生新闻是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从百姓的视角看问题,把老百姓身边刚刚发生的困难事、不幸事、不平事告知社会,通过新闻传播和评论发挥和强化媒体动员社会救援力量的信使功能,进而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民生新闻是社会新闻的一个部分,但已经独立成为都市类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中为百姓喜闻乐见的特色板块。  相似文献   

18.
由于各个高校不断加强自身宣传建设的需要,建设校内新闻媒体成为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校内新闻媒体从纸质媒体到网络媒体,都在校园内外聚集了一定的受众人群。本次公信力实证调查基于"客观性、贴近性、可证实性、权威性"四个指标,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以报纸和网络两种不同的媒体形式为对比对象,调查沪上两所知名高校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内新闻媒体公信力。调查显示,校内新闻媒体在大学生中的公信力普遍较高,其中网络类媒体较报纸类媒体受信赖程度更高一些。分析不同媒体公信力高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媒介特点、采编人员、报道内容和主办方四个方面,探寻校内新闻媒体建设的注意点,提出问题和建议,从而为高校宣传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传播理念体现以民为本在这次抗击非典报道中,杭州市各新闻媒体充分意识到这次公共卫生危机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密切相关性,自觉地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去整合新闻,将政府想说的话,群众想说的话密切结合,将政府视角、媒体视角、百姓视角密切结合,真正做到"三贴近"。1、及时透明,尊重知情权。非典疫情发生后,按照杭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级各新闻媒体迅速行动起来。4月20日早上6时,杭州人民广播电台、西湖之声、经济之声在第一时间播发省卫生厅关于"我省首次发现输入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的公告。上午10时,杭州电视台各频道打破原有  相似文献   

20.
体育报道已成为都市类报纸竞争的着力点之一.<北京青年报>历来重视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他们的策划、组织方式在都市类报纸中颇具代表性.2003年底,<北京青年报>发起倡议,全国13家纸质媒体组成"雅典奥运会报道联合体",此举更是引来业界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