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登在<重庆晚报>2003年9月5日上的<大足县三驱法庭集体编假案>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2等奖.这篇520个字的消息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奖项,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它是一篇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短新闻佳作.具体说来,它有如下几点写作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刊登在《重庆晚报》2003年9月5日上的《大足县三驱法庭集体编假案》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篇520个字的消息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奖项,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它是一篇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短新闻佳作。具体说来,它有如下几点写作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刊登在《重庆晚报》2003年9月5日上的《大足县三驱法庭集体编假案》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篇520个字的消息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奖项,笔认为,关键在于它是一篇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短新闻佳作。具体说来,它有如下几点写作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重庆晚报》2003年9月5日 刊发的《大足县三驱法庭集体编 假案》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 奖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 这篇仅520字的消息,是一篇实施 新闻舆论监督的短新闻佳作。 一是导语"抓人",让读者 "一见倾心"。消息导语要写得有 诱惑力,要能"抓住人",让读者 一见倾心,最好能达到清代李渔 所说的"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 目,仗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重庆晚报》2003年9月5日刊登的《大足县三驱法庭集体编假案》一稿,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文字消息类二等奖。这篇520个字的消息之所以获奖,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它是一篇实施舆论监督的短新闻佳作。具体说来,它有如下几点写作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一是导语“抓人”,  相似文献   

6.
刊登在2002年5月29日《人民日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涉及一个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行为的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刊登在《人民日报》2002年5月29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涉及一个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行为的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主题专一,中心突出。刘熙载〔清〕在《艺概·文概》一文中,把“旨戒杂”作为文章“七戒”中的第一戒,他强调文章的主题不可繁杂含糊,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能搞多主题,而应专一、集中。大量的新闻写作实践表明,一篇报道或文章,若能抓住一点,写细、写深、写透,能把一个事件、一个意思…  相似文献   

8.
9.
刊登在2002年5月29日《人民日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涉及一个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行为的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刊登在<深圳特区报>2002年9月4日上的消息<10名"瞎眼"评标专家被清出局>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一篇舆论监督的好报道.  相似文献   

11.
刘保全 《新闻传播》2004,(7):11-11,15
刊登在《深圳特区报》2002年9月4日上的消息《10名“瞎眼”评标专家被清出局》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一篇舆论监督的好报道。  相似文献   

12.
刊登在《新疆日报》2002年12月24日上的消息《首府“公款圣诞”令人担忧》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篇实施舆论监督的好新闻。报道的成功,笔认为主要得力于抓准了问题。何谓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中说:“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既有问题,你总得赞成一方面,反对另一方面,就得把问题提出来。”可见,这里所指的问题,并不是单纯指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而是主要指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中许许多多需要解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刊登在<中国铁道建筑报>2002年8月17日上的消息<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当我阅读这篇800字的消息时,深深被文中作者对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的情和爱所感动.作为行业报,在反映和把握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题材时,总难摆脱其行业的局限,因而,重大事件的精品巨作很难与行业单位的记者有缘.但这并不等于行业新闻媒体与反映重大主题的精品无缘.因为主题之大小,与事件之大小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这篇消息即以其题材重大、主题鲜明、可读性强、传播效果好而赢得评委们的青睐.这一作品的采写成功,亦为行业新闻单位如何反映重大题材,写出有分量的精品,作了有益的探索和示范.  相似文献   

14.
刊登在《中国铁道建筑报》20028月17日上的消息《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当我阅读这篇800字的消息时,深深被中作对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的情和爱所感动。作为行业报,在反映和把握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题材时,总难摆脱其行业的局限,因而,重  相似文献   

15.
16.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阶段,改革和发展处于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各种矛盾相对集中,社会上的热点、工作中的难点增多。面对复杂的现实情况,光凭着电话、传真、因特网采集新闻,或者满足于跑会议、跑...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2006年7月1日播发的《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这是在众多新闻记者参与采写,之后又在多家媒体  相似文献   

18.
刊登在《吉林日报》2002年12月21日上的评论《金怀银杯,不如百姓口碑》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评论二等奖。这是一篇可读性强的好评论。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我们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现在各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言论(评论)作为媒体的旗  相似文献   

19.
20.
新闻传媒上的评论所评论的事实,要与人民群众有密切的关系,是群众欲知、未知、愿知的事.新闻传媒上多反映群众的意愿、群众的要求、群众的利益,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必然会得到他们的喜爱.刊登在浙江省<宁波日报>2002年5月28日上的<再反一次党八股>一稿,就是一篇受到群众欢迎的好评论.这篇评论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深恶痛绝的新闻报道、领导讲话、机关公文以及会议中的八股现象,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主题尖锐,概括准确,文笔犀利,结构严谨,有较强的战斗性和说服力.评论刊登后,对促进新闻宣传改革和转变机关作风,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评论2等奖.从写作上来说,这篇评论有如下几点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