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润生 《江苏教育》2023,(12):21-22
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越来越得到各方的认可,从学校教育出发,班级层面的落实和落细是关键。班主任要科学规划班级劳动教育课程,纵向上突出不同学段的相互衔接、螺旋上升,横向上关注不同学科的相互贯通、协同育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十字型”课程体系,既可以在不同学段之间实现有序开展,又可以在不同学科之间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对班级劳动教育起到了抛锚定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上海教育》2014,(21):64-65
针对现阶段学校体育学科的德育目标不明确,德育内容缺乏整体性,不同学段、年段体育德育实施各成体系且衔接性不强等问题,研究者开发设计出《初中体育学科德育目标序列》,以体现:纵向衔接,即在尊重人的教育规律以及大、中、小学达成体育学科统一德育目标体系基础上,体现初中体育德育目标与小学和高中以及初中各年段之间的有机衔接:横向贯通,即在尊重德育教育规律以及体育学科教育特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体育学科通过课内外、校内外不同途径、方法能落实的德育任务的范围和内容,以实现与其他课程相辅相成、共同育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初中与小学在教学方式、学业难度、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要做好中小衔接,就要打通中小学教研,培养"贯通型"教师,使中小学教师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了解并熟知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下面,以数学学科为例,谈谈如何培养"贯通型"教师,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数学教师队伍。1.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要想实现中小学教学衔接,首先要做到数学知识的衔接,教师既要吃透本学段数学知识,又要熟知其他学段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自2011年课程标准出台以来,我国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仍存在教材编写不够系统,课程评价体系模糊,各学段课程目标衔接不充分,部分学科交叉重复,系统性科学性缺乏等诸多问题。2022年新课程标准不仅提出了育人的目标,更细化了育人的过程,是更具体、更深入、更全面的教学改革。新课程标准的落地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核心素养导向的新阶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进数学教学可以从“真实情境+亲身经历“”互助学习+创意表征“”小组思辨+优化归纳”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基于九年一贯制合并学校面临的现实挑战,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探索通过不同学段合并校的全方位深度“衔接”,形成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化发展的特色办学模式。一是明确“优势成长教育”文化定位,重建组织文化,系统规划学校的整体发展;二是以“一月一素养”为目标、“一班一专题”为途径,构建融合贯通的德育体系,形成一体化办学特色;三是以成长衔接为抓手,优化配置师资,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推进“零起点教学”和“各学段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监督制度,让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为其保驾护航。8月26日,市教育局分别组织小学、初中、高中学段新生年级教师进行了“零起点教学”和“各学段衔接”教法、学法培训、辅导;9月1日开始,锦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和市教师进修学院小、初、高部全体人员深入市直各中小学开展“零起点教学”和“各学段衔接”训练、指导、检查;9月18—19日,各学段将分别组织召开教学研讨会,总结推广“零起点教学”和“各学段衔接”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教育报》2021年8月19日02版报道: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印发《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未来,北京市将在一体化德育内容、方法、资源、队伍、评价、协同等方面,加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学校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注重育人目标从成人视角向学生视角进行政策实施和教育转化.教育目标是实践的方向,是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的魂.《指导纲要》聚焦爱国情感、理想信念、道德认知、良好习惯四个关键育人目标,使一体化德育操作性、可视化增强.《指导纲要》还从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维度进行了具体安排,把整体性德育目标要求贯穿大中小幼各学段,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尊重不同学段学生思想认知规律,把握各学段目标的差异性.儿童青少年的生命成长是连续性、阶段性有机统一的整体,要防止教育过程中的割裂、碎片化和对冲现象.建议在大德育、大思政视域下,从衔接目标、内涵、思路、内容、机制、效果等方面,进行跨学段、跨学科、跨部门甚至跨领域的交流研讨,形成同向同行的育人工作机制;特别是各学段校长、班主任、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的育人责任要无缝衔接,并使育人纵向衔接实现从理念到实践再到新理念和新实践的良性循环,把立德树人的接力棒真正传好,使儿童青少年自强不息,充满浩然正气.给家长更多教育支持,给教师更多教育信任,以家校双轮教育驱动构筑立德树人的共同体.空间维度上的协同共育已成为新时代最显著的教育共识.《指导纲要》提出,要发挥首都优势,准确把握大中小幼各学段育人目标、内容、方法等,积极推进市区校联动、家校社一体;完善纵向衔接、横向协同的工作机制,建立德育要素融通一体、学段衔接一体、各方协同一体的德育工作新格局.鼓励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模范榜样、社区工作者参与学校德育工作,构建校内外协同的大德育体系.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育人共同体,构建各学段衔接、社会与家庭协同的新时代一体化德育新格局.我国教育已进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协同共振的一体化、广域化时代,这是基于和合教育理念而画的最大育人同心圆,最终实现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以Y校小学教育“3+2”专本贯通项目为个案,通过深度访谈,发现专本贯通项目在实践推进中存在协同联动机制缺失、课程体系不健全、考核标准不稳定、教师要素配置结构失衡等问题。对此,职业院校可从“强化协同育人理念,构建高效贯通机制”“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课程教学衔接”“健全评价体系,开展动态可持续评价”“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组建‘双元’教学团队”等方面完善贯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思政课教材是推动大中小学各学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教材建设的重要组成。改革开放以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政策经历“分工与衔接”“循序渐进”“整体规划”“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一体化建设”五个阶段。在回答教育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上,体现出思政课教材建设突出学生全面发展、突出衔接贯通和学段目标导向的政策特点。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应体现方位性、全程性和协同性的发展方向,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王磊 《教育与职业》2022,(15):96-100
文章从国家战略层面、教育改革层面和全面育人层面分析了构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的价值意蕴,认为目前“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发展存在横向协同不足、缺乏联动效应,纵向贯通不畅、缺乏持续效应,内外融通不够、缺乏融合效应等现实困境。对此,文章提出联通多主体、建立双创教育“大协同”联动体系,贯通全阶段,实施双创教育“全衔接”一体化体系,融通各要素,打造双创教育“深融合”供给体系等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一所普通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实践基地,经过十余年探索与实践,学校从育人目标、课程体系、育人路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体化”建设。最终,学校形成了以“礼、善、真、勤、品、毅”六大品格为明确的培养目标,建立了以明品、行品、弘品为体系的立体德育课程。学校还采取了课程、活动、文化、实践、管理、协同等多种途径来实施德育,并以日、周、月、年、学段为评价过程,构建了“六品”德育模式。这一模式为其他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提供了高效实施德育工作的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数学内容的衔接是构建整个义务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贯通核心素养表现的重要方式,是贯彻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由于中小学数学的学段目标不同、要求不同、衔接不清晰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在数学学习中出现对知识不能自然过渡、对知识困惑不理解、对数学学习不适应等现象,因此,探索中小学数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搭建中小学数学之间的“桥”,把有关联的知识进行衔接,将中小学的核心素养贯通起来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生涯教育一体化是指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生涯教育纵向衔接为一个有机体,横向与学校教育的其他方面相融合的生涯教育系统。本文通过分析国外的生涯教育一体化实施经验,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生涯教育一体化实施提供借鉴,即通过政策驱动推进各学段实施生涯教育;各学段注重教育目标与内容的层级递进;在各学段灵活且有侧重地实施生涯教育,以及加强学校生涯教育师资团队的建设和培养。  相似文献   

14.
落实新时代“五育并举”教育要求、进一步完善德智体美劳培养体系,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和具体行动指南。推进“五育并举”,要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补齐教育的短板;要注意各学段衔接贯通、一脉相承;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合力,协同育人;要做好评价导向和政策保障;要立足课程,着眼课堂。落实“五育并举”,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差别推进;要鼓励学校多元发展,彰显特色;要鼓励学生一专多能,发挥特长,彰显个性。“五育并举”并不排斥技术变革,可以借力人工智能,实现融合共进;“五育并举是南品质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指向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牛楠森 《中学教育》2022,(4):100-105+112
当前我国中小学办学的政策与实践彰显出协同育人、一体化育人和联合育人的时代精神。但学校评价实践却存在学社隔绝、学段隔断、校际隔阂等现象,是学校评价隔离方法论使然。但体现时代教育改革方法论宗旨的关联式思维已经崭露头角,若要使其自觉、深刻、全面地落实,还需要在学校评价指标体系中彰显:内外联通,深化家校社关联程度;纵向衔接,明确全学段育人宗旨;横向绑定,确立共同优质意识。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厘清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价值逻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本质逻辑、“坚持系统观念”的思维逻辑、“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方法逻辑,把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与现代学校治理体系耦合不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衔接不畅、工作供给与学生成长需求匹配不准、智慧场景交互不深、专门力量与专业教师协同不力、思想政治工作与事业发展评价融合不足等问题,实现治理贯通、渠道贯通、供需贯通、评价贯通、队伍贯通、场景贯通。  相似文献   

17.
"公平而有质量"是基础教育的永恒追求目标,"如何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是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回应的课题。基础教育公平而有质量是现代教育改革趋向,其实现路径存在不同视角的阐述。基础教育参与主体主要是政府、学校和教师,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需要政府、学校和教师立足单主体优势进行多主体协同。宏观层面政府进行统筹规划,保证基础教育发展方向正确的同时统筹保障资源供给和改革体系;中观层面学校进行创生转化,接续政府规划安排的同时自主创生办学体系和育人结构;微观层面教师进行实践优化,在政府、学校关照基础教育的情境中自觉优化师德建设和育人实践。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工作中存在的认识不足、定位不准、衔接不畅、跟进不力等问题,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充分利用集团化办学、大学附中等优势持续开展40余年的实践探索。学校在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工作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提出“素质全面,个性优良,成民族复兴之大器,做人类进步之先锋”的育人目标,并通过构建“三级四体”管理模型与机制、探索小中大一体化贯通式培养路径、构建因材施教的人本课程体系等策略,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提供全方位保障。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基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视角,系统设计了生涯教育课程,科学开发了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同的生涯教育课程教材体系,有效实施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活动;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课程育人,全人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20.
申亮 《上海教育》2024,(7):54-55
<正>集团化办学已从“一个热词”变成了未来办学的“一种趋势”。集团化办学有利于将优质学校先进成熟的课程资源与成员校进行深度融合和形成一体化。长期以来,我国大中小学的体育课程衔接不够密切,由此造成各学段之间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衔接不够合理,导致各学段呈现出“各管一段”的现象。为此,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建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体系”。此后,学者们展开了诸多研究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但目前来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实践工作尚未能系统开展。那么,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是否能在实践中得以实现?应该采用什么举措才能实施一体化体育课程?本文结合上海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开展的射艺课程建设实践工作,就以上问题进行思考,以期为我市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