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科学教育就是让孩子亲历探究自然的过程,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大班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对感兴趣的实物喜欢尝试、敢于探究,在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探究能力,具备一定的探究品质。因此,从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出发,以大班科学活动"水位的变化"为例,从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科学方法的使用、记录的运用和延伸活动的开展四个方面对科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王瑾 《新教育(海南)》2023,(S2):208-209
“潜水艇的秘密”是能充分引发幼儿自主探究行为的大班科学活动,通过教师对大班幼儿自主探究行为的观察、记录与识别后进行数据分析,捕捉幼儿在本次活动中的自主探究行为,挖掘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能进一步推动幼儿自主探究行为发展,并提出了后续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刘雪静 《教师》2021,(9):121-122
创造思维作为幼儿的一个重要品质,对幼儿现在和将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作者通过探索大班常规区角活动,深入挖掘幼儿感兴趣的区角游戏内容,每个大班可以打造一个重点区角,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教师跟进、指导并做好观察记录与数据分析,通过一系列的区角游戏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促进其创造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4.
幼儿个性化的记录表达了他们眼中的世界,展示着他们独特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在以科学为主的系列活动中,通过对不同记录表现形式的运用,探究大班幼儿科学学习以及记录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5.
科学区域活动是幼儿对科学事物或现象进行有效观察,思考科学现象,最终探索科学原因的活动。基于大班幼儿思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也对科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这个时期进行适量的科学区域活动十分有必要,区域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思维逻辑能力,更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本文将着重讨论大班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和方法,供更多的教师以后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参考或者应用。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中大班混龄户外循环活动是一种面向中班和大班幼儿开展的特殊形式的体育活动,能够满足幼儿运动、交往、娱乐、体验、模仿等多方面的需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提出中大班幼儿混龄户外循环活动组织策略,旨在通过户外循环活动环境的构建以及教师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促进幼儿优秀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形成,从而达到理想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7.
记录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在帮助幼儿获得科学信息,建构科学概念,促进探究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小班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和记录能力都很有限,记录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如何让小班幼儿进行科学活动记录呢?对此,我们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绘本拼贴活动是来自大班幼儿自发的、有趣的美术创作活动,遵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整体能力发展的要求,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资源、积极思考,利用绘本拼贴活动来激发幼儿艺术创想、丰富幼儿科学经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增进幼儿语言表达、拓展幼儿艺术表现、给予幼儿美的熏陶,从多个方面促进幼儿的整体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9.
在活动中运用记录与统计,有助于幼儿建构与主题相关的知识与经验,促使幼儿更细致地观察,更认真地思考,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借助已有记录进行反思。记录与统计不仅可以促进幼儿数理逻辑能力的发展,而且为课程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线索。在大班主题活动“爱心邮局”的生成发展过程中,记录与统计这一指导策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体验式活动为切入点,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和访谈法,观察记录了大班幼儿在家园互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计划性情况,并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探寻大班幼儿计划性培养的体验式活动策略和模式,从而最终促进大班幼儿计划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的记录是幼儿表达科学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在帮助幼儿获得科学信息,建构科学概念,促进探究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的实验记录既是幼儿学科学的记录,也是幼儿成长的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12.
大班幼儿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能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等方式观察、认识事物,观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但在组织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大班幼儿更多的是对瞬间发生变化的科学现象有强烈的观察兴趣,乐于去发现和探究,而  相似文献   

13.
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基本的、具有普遍性的科学教育活动。幼儿园不同年龄班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其中,小班旨在培养幼儿按顺序进行多感官观察的方法与习惯,中班旨在帮助幼儿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发展其观察能力,而大班旨在培养幼儿主动观察的习惯,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明确这些区别,有助于广大幼儿园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更好地设计与开展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申婷婷  赵会琳 《教师》2022,(13):81-83
文章作者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以及个案分析方法,对本土农耕文化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运用现状进行深度剖析。研究结果显示,结合本土农耕文化开发一系列农耕体能活动课程及户外游戏,能够有效促进幼儿体能发展,不仅能滋养幼儿的本土文化自信,促使幼儿拥有社会改造家的精神和吃苦能力,更能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基于此,文章作者提出建立研究学习共同体,开发幼儿园农耕体育活动课程。与此同时,创设融入农耕文化的环境及农耕体育活动场地,开展具有特色的农耕运动会、丰富有趣的户外农耕体育游戏以及拓展亲子农耕体能游戏等,以最大化地提升幼儿整体素质,发挥幼儿体育活动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体育运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活动,丰富多彩的运动和自主活动深受大班幼儿喜爱;同时,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体质,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分工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幼儿园大班保教的重要目标。因此。主题活动“我的运动会我做主”既贴近大班幼儿的需要,又能落实保教目标,促进幼儿健康、活泼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现状与问题研究是大班教师不应错过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观察记录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各种表现,研究分析游戏对促进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作用,探讨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玲  王桂林 《山东教育》2004,(23):60-61
棋类游戏是大班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它有助于促进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正确看待输赢、勇于面对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训练幼儿的规则意识,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在大班后期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了棋类活动。  相似文献   

18.
幼儿进入大班,社会性得到了发展,他们有了与同伴相互合作、交往的需要,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对社会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创造性地再现社会生活,获得身心的发展。但在活动中,有部分幼儿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缺乏与同伴主动交往的能力和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本文试图从环境创设、游戏中的观察、游戏介入和游戏评价等方面阐述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以帮助幼儿获得勇气、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幼儿进入大班,社会性得到了发展,他们有了与同伴相互合作、交往的需要,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对社会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创造性地再现社会生活,获得身心的发展。但在活动中,有部分幼儿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缺乏与同伴主动交往的能力和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本文试图从环境创设、游戏中的观察、游戏介入和游戏评价等方面阐述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以帮助幼儿获得勇气、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幼儿科学问题解决能力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家长教育卷入的影响,本研究运用幼儿科学问题解决能力测验与家长教育卷入问卷,对福建省5所幼儿园294名幼儿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班幼儿的科学问题解决能力总体高于中班幼儿,男生的科学问题解决能力总体高于女生;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大班幼儿的表现显著优于中班幼儿,在难度较小的任务中,男生的表现显著优于女生;男生和女生的科学问题解决能力在4~4.5岁阶段均平稳缓慢发展;男生的科学问题解决能力在4.5~5.5岁阶段提升较为迅速;女生的科学问题解决能力在5~6岁阶段提升较为迅速。幼儿科学问题解决能力与家长教育卷入总分以及家长讨论、家长语言认知活动参与、家长生活指导等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家长语言认知活动参与、家长生活指导对幼儿科学问题解决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家长应关注幼儿科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与性别差异,加强与幼儿的语言互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创设具有挑战性的科学探索环境,激发幼儿科学探索兴趣,以促进幼儿科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