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澜沧江流域野生稻资源及其在农业文化遗产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娟  闵庆文  崔明昆 《资源科学》2011,33(6):1066-1071
野生稻是栽培稻的野生近缘种和原始祖先,是栽培稻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自然遗产与民族生态文化多样性考察"是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澜沧江中下游与大香格里拉地区科学考察"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组分别在2009年和2010年的野外考察中,就该流域野生稻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曾分布有我国所有的三种野生稻。近40年来,随着野生稻自然环境的破坏,其自然居群分布迅速减少,有些分布点已经绝迹或濒临灭绝。现存分布点共计31个,分散在横跨4个州、市的11个县(市)。针对野生稻的濒危现状及原因,提出如下保护建议:①加强野生稻栖息地的保护,即采用原地保护为主的方法保护现有资源;②积极引导村民参与野生稻的保护;③加强对外来入侵植物的治理;④做好水电站建设中的生态保护规划,将野生稻资源的保护列入到大坝的建设规划中,国家应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野生稻保护投入机制,要求澜沧江水电企业加入到野生稻的保护行列中来。总之,作为一种珍稀的作物野生种质资源,野生稻对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本研究通过系统调研,基本明确了云南野生稻资源自然分布现状,新发现1个普通野生稻自然分布点,2个药用野生稻分布点,5个疣粒野生稻分布点。探讨了云南野生稻资源的濒危程度和原因,为2002年启动的国家《云南野生稻资源原位保护区建设》等项目选址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抢救野生稻种质资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生稻种质资源对培育水稻品种、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的保护和利用,与解决我国粮食问题息息相关。根据我们对野生稻集中分布的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省区的考察,过去15年野生稻种质资源破坏、损失严重,濒临灭绝边缘,亟待国家采取切实可行的紧急措施加以保护,并加强科学研究,以确保我国野生稻遗传多样性不再丧失,为水稻育种、增产和提高品质提供不可缺少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单位主导完成的50个水稻基因组重测序及遗传变异数据库构建等研究成果,本月初在国际著名杂志《自然-生物技术》上在线发表。该研究首次对栽培稻和野生稻基因组进行了大规模的遗传变异分析,为科学家深入挖掘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及促进水稻分子育种改良等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5.
野生稻传奇     
“一个基因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物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在众多的野生植物资源中,野生稻是一个含有优秀基因的物种。它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野生稻——就是这样一种优良种子的“种子”,为水稻育种做出了决定性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于2004年6月组建,其前身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站,挂靠所内的有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方高原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大学-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站。  相似文献   

7.
<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是云南省专业从事特有农业生物资源发掘利用及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及国内外合作交流的研究机构。所内建有农业部西南地区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一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站,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  相似文献   

8.
<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于2004年6月组建,其前身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农作物品种资源站,挂靠所内的有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方高原农业  相似文献   

9.
《大众科技》2011,(5):3-3
粮食安全是否只能寄希望于生物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土壤、作物管理能在多大程度上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如何解决作物高产与资源高效难于协调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陈新平、崔振岭、张福锁等研究人员认为,与生物技术期待同等重要的土壤一作物体系综合管理,一样可以在保障粮食安全和资源环境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具有广阔的生物技术产品市场前景,相当丰富的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人才资源.比较完善的生物技术研发体系,初具规模的生物技术产业等战略优势。因此,中国应以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能源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为战略内容,以精神生态、人才团队、物质平台、制度环境为战略关键,以管理体制、投融资与财税、知识产权、生物资源为战略保障。  相似文献   

11.
3月13日.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所、华大基因及亚利桑那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的短花药野生稻基因组学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在线发表。研究为稻属的比较、进化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技术产业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其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面临大幅提升生物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机遇,并且当前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在影响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诸决定性因素中,我国在科学技术基础、投入力度与投融资机制、人力资源、政策、产业布局与结构等主要因素方面各具竞争优势与劣势。应当根据上述因素,借鉴生物技术产业发达国家有关政策和做法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制定相应政策,全面提升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工业生物技术是大规模采用生物体系生产人类必需的能源与化学品的先进技术,面向资源、环境、能源、人口与健康、材料和农业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工业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生物技术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际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主要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4.
人类遗传资源保护问题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遗传资源越来越成为各大生物技术公司的争夺目标.如何有效的对人类遗传资源进行保护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难题.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源,人类遗传资源在内涵、属性、使用、权属等各个方面表现出与传统自然资源不同的特性.只有从人类遗传资源的这些特性出发,才能找到合理的路径和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现代生物技术与国家现代麻类产业化的发展,我国麻类基础科学研究开始走出低谷.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臧巩固在我国麻类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奋战二十余年.先后从事过麻类作物栽培,品种资源.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涉猎苎麻、亚麻、黄红麻、大麻和剑麻等.为提高我国麻类生物技术研究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世界生物技术领域专利计量研究(200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世界专利数据库--<德温特创新索引>专利数据,对世界生物技术领域专利进行计量研究,对我国生物技术研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世界生物技术领域专利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中国大陆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世界生物技术领域专利前10强机构则分布于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大陆和印度;中国大陆的生物技术研发接近世界前沿,但急需解决的是中国大陆高校生物技术专利产业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必要性和紧迫性人类所面临的食物安全、清洁能源、人口健康、环境优化和脱贫致富等自然与社会问题,都与生物种质资源的利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说生物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种质资源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如科学家利用日本矮杆基因,育成了“奇迹”的墨西哥小麦,一举使这个粮食进口国成为出口国;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中国低脚乌尖水稻的矮杆基因,培育出了系列水稻品种,从而掀起了闻名世界的第一次“绿色革命”;我国科学家利用海南岛野生稻的不育特性,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并大面积推广,大幅度提高了水…  相似文献   

18.
王文娟 《内江科技》1997,18(2):28-29
现代化工生物技术的开发,与传统的生物技术有着质的差别。现代化工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对象,主要是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它要解决的课题是人类面临的大问题,如粮食、能源、资源、健康及环境等。据预测,生物技术最有应用前途的领域是医药、农业、能源、精细化学品、基础化学品及环境  相似文献   

19.
生物技术的发展解决了许多人类面临的生命健康、生态环境、农业资源等方面的难题,也提出了生物遗传资源和生物技术成果保护的问题,以及需要规制的伦理问题和安全问题。我们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通过法律保护促进生物技术的发展,又通过法律规制使生物技术沿健康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受英国政府贸工部(DTI)和海外科技专家使团计划委托,英国生物产业协会组织了一个以SOULSBY勋爵为团长的6人代表团于今年3月18日-28日访问了北京、上海、深圳,考察了中国生物技术开发中心、北大、清华、复旦、北农大、中科院若干研究所,卫生部、协和医院、医科大、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等单位的生物技术研究部门,同时还参观了几个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了解了中国在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情况.就此,代表团对中国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