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迷糊纪事     
“迷糊”这个绰号,是大三时一个室友给我取的,一经出口即获得广泛赞赏,让那个室友对她的灵感乍现得意不已。 从小到大,我的确因粗枝大叶干过不少迷糊事。  相似文献   

2.
传媒微语录     
《新闻实践》2013,(1):79-80
视听比文字信息、符号信息容易接受得多,你很少有耐心看300行诗歌或20页的爱情描写,可如果看电影电视呢?在同样的内容前提下,看纸质的传统书报的人数和看电视、电影的人数,  相似文献   

3.
《中国档案》2006,(4):63-63
这大半生真让我哭成泪人儿的事,第一件便是电影。第一部让我哭得喘不过气来的片子是《白毛女》。那年我才七岁,坐在电影院里,黑压压一片观众,银幕里的喜儿爹,正苦苦哀求少东家黄世仁放过他惟一的闺女。我不知按上红手印意味着什么,反正要发生什么很可怕的事,我心里紧张极了。另一部电影是关于土改的,至今我还诧异片中那个斗恶霸地主的农妇身上鳞片般的布片,是羽毛还是衣服?  相似文献   

4.
“看电影”一词的重心在“看”。无论是评论类栏目还是描述类栏目,主观倾向都巧妙地隐藏起来了,像电影一样,把看的权利交给读者,积极地营造出一种看电影的氛围。  相似文献   

5.
海外视野     
《视听界》2012,(2):10-10
超五成外国观众不进影院看华语电影由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针对美、英、法、德、日、韩、印等国35岁之下的电影主流观众的调查显示:超过1/3的外国观众一点不了解中国电影.超过58%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电影对世界电影影响一般。除了整体关注不够,外国观众也不怎么进电影院看中国电影,其中55.1%的人是通过录像带、DVD观看的。  相似文献   

6.
田华 《编辑之友》2012,(2):84-86
由于粉丝看偶像不看电影,能够在包团观影等活动中找到归属感,获得情感的宣泄,2011年“粉丝+明星+电影”的粉丝电影在国内迅速蹿红.但是粉丝电影为了满足粉丝的消费需求一味注重偶像在电影中的表现而忽视电影本身,这不仅进一步助长了粉丝的追星行为,也更削弱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张秋 《编辑学刊》2012,(4):51-55
中国的电影刊物,大约可以分为两个时代:一个是《大众电影》时代,另一个是《看电影》时代。《看电影》将"迷影"的能量转换为"迷刊"。它给读者制造的阅读狂欢,和观众坐在影院里的观影感受互为呼应。"《看电影》模式"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两个字:激情。  相似文献   

8.
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到1478名青少年的观影现状、审美爱好、观影动机等信息,结果表明:大多数青少年对看电影感兴趣,更喜欢结伴看电影,表现出观影动机与审美偏好的倾向性,在家国情怀、中华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受到电影的影响。基于调查,对影视教育实践、影视教育研究、影视教育路径创新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伊朗电影《一次别离》"纪实美学"的特性出发,看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对当今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以选题内容、表现手法、角色形象为出发点探讨伊朗电影是如何将新现实主义电影进行本土化。  相似文献   

10.
网上电影谁不会看?乍一看这标题你可能会觉得不屑一顾。是的,网上电影人人都会看,可是,你的网上电影看得流畅吗?你的宽带的带宽全都利用上了吗?所有的网上电影你都能看得见吗?不一定吧,而这些却是很有学问的。如果你不会,那就跟我来吧,我教你学会看网上电影。  相似文献   

11.
电影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大众喜爱,而有百年历史的中国电影,也在走过蜿蜒曲折的发展道路后厚积薄发.中国电影业目前面临多种困难,从大的环境看是电影的崛起,从电影业内看,是改革的滞后.中国电影不仅是一项文化产物,也是我国历史传统和世俗文明的延续和传递.可以说,中国电影的新气象是众多创作者在现实生活题材领域内创新和探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表情     
《报林求索》2012,(4):66-67
<正>NO.1天堂电影院3月9日,荷兰阿姆斯特丹,一名母亲带着宝宝在当地一家名为"电影"("The Movies")的电影院里看电影。这是影院推出的一项服务,面向希望带着宝宝一起看电影的父母。这样的一场电影也许会在孩子的生命中起重要作用,就如《天堂电影院》中萨尔瓦多一般受用一生。  相似文献   

13.
与一般的电影不同,邪典电影不仅是被观看的影像,还是一种创造"看与被看"的革命行为的行动;其所引发的观影奇观、年度拜物教狂欢、小型政治暴动、"不健全人士"大游行……都显示了某种"电影原始主义",某种与生俱来的迷狂,某种社会学意义上"仪式"的阈限性。  相似文献   

14.
电影市场近年迎来爆发式增长,看电影逐渐成为大部分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方式,如何拍出一部打动人心、受观众欢迎的电影成了从业人员越来越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意象对话技术为电影从业者打开一扇通向观众内心的大门,有助于从业者拍出优秀的电影.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看电影的趣味和习惯就像我们这个国家一样,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变化之一就是 看外国电影时不再希望有中文配音,而是放放原声,上中文字幕。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这是不可想象的事。那个时候,进口的电影有一个统一的名称——译制片。顾名思义,这些电影的  相似文献   

16.
早期放映电影并无影院,看影戏都在茶楼饭馆里,这大概是沿袭了饮茶听书的风俗。1897年起,上海天华茶园、奇园、同庆茶园等都放映过电影。但看电影与听书到底不同,它须隔绝光亮使观众置身于黑暗中,所以放映电影从一开始就辟单室于茶楼,另售门票。  相似文献   

17.
电影和电视有什么不同?有人答:一个在影院里看,一个在客厅里看。说得一点没错,只是还不在点子上,国外有机构早些时候就做过这样的调查,最终一个小孩的答案获得第一名:电视是在和我说话,电影是我在看别人说话。太有才了!确实,电影总是“自说自话”,而电视不同,  相似文献   

18.
徐克执导的《智取威虎山》有良好的口碑传播,将旧题材重新包装竟然也有良好的票房,称得上是个奇迹。传统电影行业也曾有过像传统媒体行业当今这样的整体经营滑坡,但在左冲右突中慢慢摆脱了困境,《智取威虎山》产生的传播效果,更使人看到电影行业的出路,当然也引发了传媒人对“内容为王”陷入困境之后如何突围的思考。《智取威虎山》上映时我本不太在意,这些年我极少到电影院去看电影。后来听看了这部电影的亲友说,场景拍得很精彩、技术呈现很吸引人,于是我也买票去看了。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  相似文献   

19.
50多年前在上海老西门中华大戏院附近总是出现一个小男孩,他常常盯着琳琅满目的电影广告流连忘返,他多想进去看一看啊!可是他家里没有钱。后来这个戏院一位善良的老职工让小男孩每个星期日来帮助分发电影说明书,只要不是客满,发完了就可进去看电影,就这样男孩走进了电影院,从此迷上了电影,这个小男孩就是我。  相似文献   

20.
郭小春 《东南传播》2016,(12):61-62
从票房看主旋律电影的传播效果不如人意。本文通过追索华莱坞主旋律类型电影概念,反思主旋律电影传播效果不佳的原因,认为叙事淡化说教意味,提高主旋律电影创作的观众意识与市场结合是主旋律电影的良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