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声音传播内容,是广播最重要的特性之一。作为具有语言优势的女性来讲,一名广播军事女记者,更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我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在儿时懵懂的记忆中,就有着浓厚的军人情结。当兵入伍后成为一名广播军事记者,能够用声音记录军营里的所见所闻成了我的人生追求和最大乐趣。  相似文献   

2.
声音     
早在儿时我对音乐的灵性来自于“声音”或叫“噪音”,我站在马达前听见那个怪物发出一阵阵的“突噜、突噜”声音,于是我就把它当成了最美妙的音符,手抓栏杆颠颠地“起舞”,那时我还只有两岁。这些记忆一直没能使父母忘怀,尤其是音乐师范毕业后转行从医的  相似文献   

3.
声音是城市记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播濒临消失的城市声音,是构建城市记忆的必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北京记忆"项目成果《声忆京城》,明确城市记忆视角下声音档案的类型和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声音档案特色提出讲好方言故事、注重活态传承、建立共享平台等开发策略,利用声音档案展现城市特色、弘扬城市文化、构建城市记忆,为开发利用声音档案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的声音档案是指与人类历史发展密切相关的声音记录的集合。这些见证过去和现在的声音档案是各级教育中的重要资源,是学术研究的_手资料,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时代记忆、国家记忆、民族记忆乃至世界记忆的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5.
郑士炎 《声屏世界》2009,(12):32-33
典型音响在广播新闻报道中最具表现力,丰富多彩的声音资源带来的强烈震撼力和巨大感染力是文字报道所无法比拟的。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中,先后推出《纪念宁波解放60周年》《红色记忆闪光片刻》《追寻声音的记忆》等系列特别报道,充分运用历史音响,使得听众在收听报道时容易获得事物特定的声音形象,从而产生更为强烈的真实感和有效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弄堂童趣     
张新国 《档案与史学》2006,(2):F0002-F0002,F0003
一个童谣。会有一段故事.一段故事会有一帮儿时的朋友。任凭当今世界如何的精彩纷繁.翻读一段我们儿时的童谣.童真、童趣、童言无忌.把我们童年的游戏跃然纸上.将封存在记忆中的童年情景激活起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对图书馆的最早记忆,还要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家乡的图书馆搬人了一座五层高的新楼,这在当时是一件很轰动的大事。儿时的我跟随小伙伴去看热闹,好奇的第一次踏人了图书馆的大门。记忆中的图书馆是一排排一列列高大的书架子,满眼数也数不清的书籍,既神秘又令人向往。  相似文献   

8.
储蓄书     
《中国新闻周刊》2009,(20):86-86
还记得小时候的储钱罐吗?听着钢锔丢进去的声音,是多么的快乐。想重温一下儿时感觉吗?我们可以换个方式,来本储蓄书,一样能听到钢铺丢进去的声音,还可以把它和其他书放在一起,完全不用担心有人会去翻开它。此产品售价39.95美元,约合人民币270元。  相似文献   

9.
她的另一面     
李强 《视听界》2007,(1):113-113
她这样回忆早已不在人世的老允“我和爸爸同一天生日。我爸爸可会唱歌了,我对周璇、自光的老歌的记忆.都是来自儿时坐在爸爸膝盖上他的哼唱。”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上个世纪出生的人来说,年画代表一种对于岁月的温暖回忆。"新桃换旧符"虽说是用于描述贴春联的情景的,但也总与儿时贴年画的记忆紧紧连在一起。一向清苦的乡村生活因为春节的来临而变得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11.
王翠华 《出版参考》2010,(14):34-34
罗大佑的一首《童年》不知唤起了多少人的儿时回忆,而《诸葛四郎》是20世纪60年代红极一时的连载漫画作品,也成了那一代台湾孩子的共同记忆。在物资匮乏、信息封闭的年代,一部作品、一本好书所能产生的影响实在是超乎你我的想象。  相似文献   

12.
“只有不曾忘却童年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凯斯特纳告诫我们要珍视童年,那么当我们从忙碌喧嚣的生活中回望童年时,又能打捞出多少记忆的碎片呢?高凯无疑是在童年之海中打捞记忆的高手。他带领我们领略一片片儿时的欢乐海区,伴随着洁白美丽的浪花聆听童年时代的开怀大笑和稚拙的心声。于是我们在童年的海洋中畅游,那是迈向知识殿堂的最初的蹒跚脚步。  相似文献   

13.
1月9日,对于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率的王可来讲,是一个圆梦的日子——儿时关于声音的梦想,在2007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金话筒奖”颁奖晚会上实现了,她荣获了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奖”,这也是四川广播电视界的第一次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4.
俞云峰 《视听界》2012,(6):91-93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在江苏电台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个个动人的声音留在了听众的记忆之中,有的鸿篇巨制、气势恢宏,有的短小精悍、沁人心脾。广播人一路走来,不断创新变革、提升拓展,现代广播融合时尚元素,愈加丰富多元。  相似文献   

15.
罗大佑的一首<童年>不知唤起了多少人的儿时回忆,而<诸葛四郎>是20世纪60年代红极一时的连载漫画作品,也成了那一代台湾孩子的共同记忆.在物资匮乏、信息封闭的年代,一部作品、一本好书所能产生的影响实在是超乎你我的想象.  相似文献   

16.
档案部门参与社会记忆建构的能力及其培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档案部门参与社会记忆建构的时代意义、提高参与社会记忆建构能力的必要性和具体的能力要求进行了分析,并对档案部门参与社会记忆建构能力的培育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旨在表明档案部门必须重视自身的能力建设,才能在社会记忆建构中大有作为,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示自身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12,(27):84
中国新闻社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9月13日在北京举行。温家宝为中国新闻社题词:"传播中国声音,留下历史记忆"。李长春在贺信中指出,中国新闻社成立60年来,始终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沟通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为使命,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向  相似文献   

18.
皮新月 《视听》2022,(4):145-147
城市题材声音纪录片的发展迎合了时代需要,成为塑造城市形象和传播城市文化的一种新方式.作为城市题材声音纪录片中唯一的感官符号,听觉符号的建构不仅关系到受众情感,也影响着城市形象.听觉符号是城市题材声音纪录片中最重要的因素,具有发挥声音情感力量、重塑城市文化符号、再现城市社会变迁、加深听众沉浸体验、构筑城市集体记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梳理了国外档案记忆的研究热点主题,包括档案与记忆关系、档案与权利关系、非传统档案与边缘记忆、档案与记忆建构四方面的主要观点及研究不足。国外研究对深化我国档案记忆研究有重要启示:增强学科知识建构意识,警惕泛档案学研究;加强队伍建设与培养,彰显国际档案记忆研究的中国声音;结合我国社会时代主题,反思理论走向与具体实践等。  相似文献   

20.
郭桂萍崔瑀 《视听》2023,(9):110-113
乡村怀旧短视频通过乡村符号化景观对乡村生活进行重演,利用画面、声音、文字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乡村,唤起并重塑了人们脑海中的乡村记忆,引发了大众的乡愁。虽然大众能在乡村怀旧短视频制造的乡土记忆中获得暂时的精神放松以及乡愁的抒发,但媒介选择性地制造乡土记忆以及资本的过度介入,破坏了乡土记忆的真实性,使得乡村面临着被异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