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史料》2006,(1):27-27
1987年费孝通在北京梁漱溟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做学问其实就是对生活中发生的问题,问个为什么,然后抓住问题不放,追根究底,不断用心思,用心思就是思想。做学问的目的不在其他,不单是为生活,不是为名利,只在对自己不明白的事,要找个究竟。宇宙无穷,世海无边,越用心思追根,便越问越深,不断深入,没有止境。”费孝通谈“做学问”  相似文献   

2.
华平 《视听界》2001,(4):50-51
我没有去过美国,但看过栏目《大千世界》美国尼亚加拉大瀑布的精彩镜头。白水青山,汹涌澎湃,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令人惊心和动魄。电视是以画面为主的,而画面也往往有一个“落差”的问题。讲反差,讲对比,往往反差越大,对比越强烈,给人的印象越深,效果也就越好。在接到拍摄《费孝通》片的任务时,我们在分析这部片子  相似文献   

3.
费孝通是我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他这一生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深受世人敬仰和爱戴,在其思想中最受世人关注的是其文化自觉思想。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的意蕴丰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费孝通在新闻出版领域的媒介实践始于少年时期,并在以后的学思生涯中将其扩展到学术研究、高等教育和大众传播领域。他借助书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将成果及时刊布,其观点和思想由此得以广为人知。为了推进社会学、新闻社会学等学科建设,费孝通同样注重《社会》等专业期刊出版、《社会学概论》等教材编写工作。他还时常以图书题献、作序、写后记等形式来纪念或缅怀亲朋师友。他倡行的通俗文风革新了学术表达,促进了思想的传播。费孝通倡议整理出版潘光旦、梁启超、冯友兰等学人的文集作品,反映出他的文化传承理想。以费孝通为代表的学者投身于新闻出版界,这是中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书写中不可或缺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为纪念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费孝通百年诞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推出《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英汉对照版)。  相似文献   

6.
微型社会学是以一个小范围社区为研究对象,研究者亲自参与当地的社会活动,进行亲密的观察.由于地区的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所处条件基本相同,因此通过对一个小范围社区的调查研究,也能反映出相同地域的基本情况.在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微型社会学”概念意指马林诺夫斯基所言的“社会学的中国学派”的特点.费孝通20世纪30年代末的《江村经济》则是微型社会学本土实践的里程碑之作,这是一本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地方民族志.本文尝试从费孝通的“江村”经典研究中,透视微型社会学的具体超越路径,这也值得每一个实地研究工作者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7.
《中国图书评论》2010,(2):121-121
一套20卷、700余万字、完整呈现费孝通思想遗产的《费孝通全集》,亮相201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这是费老留给中国的一部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8.
一直到19世纪以前,作为一个文明意义上的中国从未遭遇过真正的危机。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和中原汉民族之间冲突不断,但从长期来看,冲突的结果是各民族的融合。游牧民族统治中原民族的开始恰是其接受中原文明涵化的开始。中原的礼仪制度与马背民族的阳刚风气互相涤荡,江山易主,但"体""用"未变。这种情况在19世纪晚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差序格局这一本土社会学概念的普遍性理论价值恰恰在于它对社会科学中个人、群体、社会三个维度的同时把握,以及它有益于对"群体是怎样互动的"和"个人与社会关系"这两大社会科学基本命题的探讨,而这正是学界一直所忽视或存在许多误解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汤礼春 《湖北档案》2014,(11):31-33
相恋未明湖畔 70年前,在燕京大学垂柳依依、芳草萋萋的未名湖畔,常有一对被公认的最佳学子情侣在此漫步。男的叫费孝通,燕京大学才华横溢的高材生;女的叫王同惠,不仅有女子才俊的美称,而且人也生得秀美,特别是那对秋水般的眸子,嵌在酒窝的圆脸上,十分妩媚动人。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0月28日,记者在江苏省档案馆的征集处看到了一张78年前的股单。据征集处的陈志远先生介绍,这张78年前的股单,完整的记录了当年乡村农民用5年时间完成人股的过程,号称“中国乡村工业第一股”。而且,这张股单背后还与有“现代黄道婆”之称的费达生女士(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费孝通的姐姐)有关。  相似文献   

12.
“架阁库”是宋朝首创的档案保管机构,“架阁文字”“架阁文书”是宋朝用于指代保管在架阁库中的档案的专门名词。国内对于“架阁库”“架阁文字”“架阁文书”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本文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整合、新增了一些史料,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更深入地剖析,并纠正了王金玉先生引证的《梦溪笔谈》版本与文字之误等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共56回,其中有50回提到了茶,茶是故事情节发展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学的视角,以茶为纽带,可以从书中发掘清朝时期的一些社会特征,尤其是士群体的一些生活特征.  相似文献   

14.
没有后门的教室——人类学随谈录王铭铭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近些年来,国内学科本土化的探讨不断在社会学、人类学界出现,形成一股热潮。李亦园先生曾指出,一个学科研究的本土化或本国化,不但应该包括研究的内容要本地化、本国化,而且更重要的是也要在研究的方法上、观念上与理论上表现出本国文化的特性,而其最终的目的仍是在建构可以适合全人类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行为与文化理论。(?)在人类学界,我们看到。费孝通先生从村庄到小城镇、再从小城镇到大区域的研究策略为研究方法本土  相似文献   

15.
每年的两会报道,媒体都会有所创新,比如今年的《主播朋友圈都有啥?》.由此想我起三十多年前费孝通的“政协小记”.1985年春,为了迎接即将召开的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光明日报》负责两会报道的机动记者部正在紧张部署.怎样才能让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出新、出彩呢?老记者郑笑枫打起了老朋友的主意,即解放前即有“专栏作家”之誉、时任政协委员的费孝通.  相似文献   

16.
十年前,“读书热”作为我国新时期重要的文化现象盛行于世,经久不衰。然而近一二年来,整个社会的“读书热”呈现降温态势,读书活动在不少企业出现了“滑坡”现象。据最近统计,上海市读书活动参加人数已从高峰时期的100万跌至60万。如何分析“降温”和“滑坡”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简要介绍了深圳从2000年开始组织举办"深圳读书月"活动的初衷,以及举办活动的内容、过程和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概况,全文旨在阐述了充满特区经济特色的深圳其实更是一座热爱读书的城市。  相似文献   

18.
佚名 《出版参考》2011,(2):10-11
“你见过我这样没房没车,不敢生病,老了也不靠谱的中产么?”  相似文献   

19.
《大观周刊》2006,(37):58-58
思茅是普洱茶的故乡,历史上是普洱茶的中心原产地,加工地和集散地,思茅(原普洱府辖区)又是茶树起源的摇篮,这里有第三纪景谷宽叶木兰(新种)茶树始祖化石;有景谷,景东,澜沧中华木兰化石,有镇沅千家寨2700年野生茶树玉及大量的野生茶树自然群落,有澜沧帮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有以澜沧景迈千年栽培型古茶树为代表的大量栽培型古茶园,茶树生产繁衍的生物链环环紧扣,延续进化的历史轨迹无比清晰,它处于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KUSO(恶搞)这个词其实起源于日文,其意义据说是“粪”。烂”的意思。这个字之所以风行起来都是因为日本电玩界的“认真玩烂GAME”风潮。由于日本的电玩市场极大,理所当然会出现一些几乎毫无可玩性的游戏。但是,在这些游戏之中,有些游戏烂到让玩者想哭,但却又因其极端不可思议的烂而让人想要一探究竟,甚至成为其忠实的拥护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