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动力驱动而不是现象描述的角度透视中国电子政务阶段差异.可以发现中国电子政务有三大驱动动力:一是政府转型驱动力,二是企业利益驱动力.三是公民需求驱动力。对应于不同的驱动动力和驱动特性,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总体将呈现为三个不同阶段:一  相似文献   

2.
通过案例分析了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借助现代通信技术,改进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模式,根据不同社会群体,提供“一站式”电子政务门户、“一号通”公众服务热线、乡镇一级的“柜台”公众服务中心等县、市级政府电子政务“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和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3.
指出新时期电子政务的内涵更加突出公共服务的理念,重点应助力提升公共服务领域的能力和水平;总结了国际电子政务发展在理念模式、整合治理和应对互联网政治挑战方面的新趋势,指出其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启示;归纳了新时期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并提出新时期推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建议:通过电子政务加快政府转型,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提升电子政务覆盖受益面,以基本公共服务为根本,加强电子政务在社会管理领域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4.
引入外包机制发展电子政务是当前国内电子政务建设的趋势,分析了电子政务外包的三种模式,讨论了政府信息化外包与企业信息化外包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实施电子政务外包的障碍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指出要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电子政务来促进社会和谐,将成为未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新重点。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重大课题“电子政务的行政生态学理论、方法与策略研究”第一次从国内外行政生态学的角度,对电子政务进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将行政生态学引入电子政务分析,并发展到量化分析阶段。通过研究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的生态匹配关系,将公共行政理论分析与实际国情测评结合起来,为探索中国特色电子政务发展道路,提供了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7.
2003年,中国电子政务全面实施.开启了中国电子政务产业大门。我们心怀电子政务的产业憧憬.迎面而来的却是无数的孤岛、黑洞、沙丘.电子政务的棋局扑朔迷离。成功的路线和位置成了电子政务企业的战略难题。  相似文献   

8.
从理念、政策、技术互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丹麦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理念变迁、主要政策制度变更轨迹和技术的主要特点,指出实现理念、政策、技术的有效互动是保证丹麦电子政务建设发展取得成功的的重要原因,丹麦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子政务2005年九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根本目的就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信息源泉的导向。与一般的建设项目相比,电子政务具有高投资、高收益、高风险、运营周期长以及投资不完全可逆的特点,这更加突显了对其进行绩效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也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许多研究机构、咨询公司和学者对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总的来说,科学、客观、合理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制定科学的评估准则。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可以具有不同的评估方法和采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但是,必须具有统一的评估理念和准则。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急需制定出一个公开的、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通用框架和标准。 选择恰当的评估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应用净现值、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对实施电子政务带来的货币化的增量效益进行评估;而对一些难以货币化的指标,一方面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数据包络分析(DEA)法进行多目标分析,另一方面可以使用软性标准如顾客满意度等进行测评。 建构合理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建构合理的指标体系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本篇《评价:2005》收录联合国经济与发展事务部、国信办、赛迪顾问、计世资讯、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及国脉互联政府网站评测研究中心、《互联网周刊》、时代财富等国内外机构对2005年度中国部委政府网站、各级地方政府网站以及电子政务企业所做的绩效评价结果,共有电子政务九大评价以期对2005年度中国电子政务评价作一个小的总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陈亦泛 《情报杂志》2003,22(5):48-50,53
通过对电子政务的概念、现状与及其他国家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比较分析,指出了电子政务建设在我国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提出了普及民众电子信息知识、开展快餐式信息培训班、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电子政务、加强监管、加快关于电子文件和电子签名方面的立法等主张。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今后发展的道路是: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结合;内网、专网、因特网的三网合一;保密性和透明性的结合。在不同部门和地区间则是立体交叉整合中体现需求。  相似文献   

11.
刘寅斌  刘杰 《科技与管理》2004,6(5):104-106
通过对韩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设计蓝图、实施方略及成功因素的全面描述,分析了韩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框架和发展策略。在分析韩国电子政务成功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韩国电子政务的成功经验对于正在进行中的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当代信息化的主题是信息资源运用。因特网的广泛应用对政府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子政务应运而生,政务信息具有与其它信息资源不同的特点。加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课题.本文针对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利用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研究思路与几点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强政府依法行政建设,同时也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提供合法性依据和标准,我们必须为电子政务的实施营造个良好的完善的法律法规环境。良好的法律环境是开展电子政务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关于电子政务的立法还处于起步阶段,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4.
2007年5月26日,“推进电子政务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倡导使用国产软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宗旨是配合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要求,推进中国电子政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建设.大力促进民族软件产业发展。会议由电子政务理事会秘书长柳刚主持,电子政务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席陆首群教授做了主题发言.国家版权局、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国家税务总局信息中心,北京市软件行业协会等有关部门领导专家以及金山软件、用友致远软件公司等国产软件厂商代表到会发言。大家从不同的视角发出呼吁.在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倡导软件正版化和软件国产化,对推进民族软件产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会议由本刊电子政务理事会主办,北京金山软件有限公司承办,北京用友致远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公司协办,众多企业信息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本刊编辑部将相关发言整理刊出.以飨读者。整理稿均经本人审阅,以发言先后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15.
2003,联想IT服务成绩令业界侧目中国五大“最具影响力的IT服务品牌企业”、中国IT服务年会“电子政务专业服务用户满意度奖”、中国电子政务IT百强企业四强、“中国市级政府网上审批平台优秀解决方案”奖。联想IT服务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建设中最受欢迎、最可信赖的品牌之一。联想IT服务逐步演绎着电子政务的未来,也续演着其电子政务的品牌故事——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笔者一直坚持对下一年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做一个趋势性的分析和展望,尽管这样的预测不一定准确,但通过这样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作一些集中思考,另一方面,也为全国关注电子政务建设的各方人士提供一个参考。2007年马上就要过去了,那么,2007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有那些主要特点,2008年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又可能呈现什么样的趋势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基本判断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深度整合     
目前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着几种典型病症“孤岛型”电子政务,“克隆型”电子政务和“冒进型”电子政务。  相似文献   

18.
美、加、英三国电子政务发展概要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小菁 《情报杂志》2003,22(10):95-96
对美、加、英三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状况进行了逐个分析,并绘出三国发展的对比表,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基本类型与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益清  李忱 《情报杂志》2006,25(12):7-8,12
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组织的资源和财富,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基本类型,并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组织模式进行了阐释。对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组织、规划和电子政务网站的建设,可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虽然从联合国2005年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排名来看,北美、欧洲仍然远远排在亚洲之前,中国的电子政务水平还远远落后于美国、丹麦、瑞士和英国之后,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这些年在国家的积极倡导和财政的大力支持之下,国家的系列“金”字工程和地方的电子政务建设如火如荼,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为IT企业的发展提供商机的同时,也为政府部门的管理创新和公众网上服务提供了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