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岩 《考试周刊》2012,(68):117-117
少年期是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最佳时段,是提高运动成绩的最有利时期。为不断提升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脚步灵活性.提高他们脚步灵活性的训练质量,创新训练手段和方法。本文通过对专家走访、教学实验、文献资料的查阅对少年篮球运动员脚步灵活性多元训练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接受多元训练法后的少年篮球运动员要比未接受训练前脚步灵活性和速度有明显提高;多元训练法是在训练桌内容同时.采用其他相关或不相关项目的训练方法,达到较好效果:多元训练法在短期内能提高运动员下肢作用肌和关节韧带力量及柔韧性:多元训练法对提高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兴趣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体校25名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进行力量分期训练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力量训练在篮球专修学生整个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展力量训练要遵循全面发展、共同作用和系统训练原则。对篮球运动员一般力量、专门力量和专项力量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心理训练与少年篮球运动技战术发挥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照实验法对少年篮球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从而验证了心理训练对少年篮球运动员战术、技术发挥具有高度的相关。其结论是少年篮球运动员在正确掌握各项技术、.战术后,加强其相关的心理配合训练,是提高他们技术、战术临场发挥的关键;同时各个运动也应注意对少年运动员心理品质,心理过程培养,为更高教育层次输送后备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法,对少年篮球运动员在罚球训练时结合心理自我暗示法进行训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训练手段相结合能有效提高少年篮球运动员在比赛时的罚球命中率。在平时罚球训练中增加心理训练,不占用训练时间,不影响训练计划的实施,有效提高训练质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方法也日益多样化,其中"意识训练法"对提高高校篮球教学质量与推动篮球教学改革都有着重要作用。意识训练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篮球技术的掌握与提高,而且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意识训练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中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包括对战术意识的认识与对战术意识的培养以及对心理意识的认识与心理素质训练两方面。  相似文献   

6.
就少年运动员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建设性地提出在篮球训练中如何根据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进行战术训练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天津市体育运动学校12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组合力量训练在少年篮球运动员SJ跳跃各个方面提高远远大于大负荷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运动生理学和体育控制论原理为根据,针对罚篮技术的特点以及在比赛中的重要制胜地位,采用文献资料查阅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运用科学的“条件限制法”对运动员在罚篮时的心理加以调控,旨在为科学、合理地进行篮球教学与训练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少年女子篮球训练效率,只有通过科学选材和训练,抓好基本功并重视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篮球意识培养等举措,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们的潜能,为他们日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篮球运动是现代体育运动中重要的球类项目之一,在国际赛事中篮球运动员的运动决策决定着赛事的输赢,拥有精湛的篮球技术和运动策略是篮球运动员必备的基础和不断追求的目标。在运动决策训练指导下,篮球运动员的决策速度和准确性在激烈的球场上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现场发挥考验运动员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在决策指导下将决策速度和准确性发挥到最佳,对篮球运动员的职业性技术训练是最好的反映。本文探讨在运动决策训练下,篮球运动员决策速度及准确性的相关问题,分析篮球运动中运动员技术、战术,为篮球运动员训练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1.
少儿体育训练问题是关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少儿体育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少儿体育训练的有效策略分析和培养少儿的终身体育意识三方面探讨了少儿体育体育训练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对于少儿体育训练效果的提高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机制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迅猛提高,高原训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会更加引起固内外体育界的重视。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完善,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本文就高原训练时生理、生化机能的影响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少年运动员超等长训练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超等长训练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采用访问调查法、观察法,得出超等长训练在少年田径运动员中早已普遍应用,但目的不明确,教练员对超等长训练认识不足,方法的科学性有待提高。结论:(1)少年运动员可以采用超等长训练;(2)提高基层教练员对超等长训练的科学认识;(3)加强少年运动员超等长训练的应用研究,以提高我国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4.
对运动训练理论中的运动负荷进行了分析.运动员训练的成败在于合理、科学安排运动负荷,研究旨在完善运动训练理论,为广大体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杭州市高校青年教师的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杭州市高校青年教师对体育锻炼功能的主观认识是好的,但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很少,影响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忙没时间。杭州市各高校应该重视本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使更多的青年教师投入到全民健身中来。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介绍了肌酸在运动训练中的主要生理作用,外源性补充肌酸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以及外源性肌酸在运动训练中的研究意义.补充肌酸在运动训练中研究的不足及将来值得研究的方向.以此为运动训练中合理补充肌酸提供参考,进而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儿童少年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和训练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青少年生理特点与训练运动之关系说明青少年合理训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众多《运动训练学》专著的“运动训练特点”章节中没有“运动训练的仿真特点”这一内容,这殊为不当。“运动训练的仿真特点”是“运动理论”和“运动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应把它作为“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并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现代运动训练实质上是一个循环过程,恢复是训练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负荷与恢复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际训练中往往忽视运动训练中技术不合理导致疲劳过早产生,轻视运动训练过程中恢复的重要性,以及缺乏对训练课结束部分恢复的重视。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在降低运动过程中不合理疲劳的产生、重视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疲劳恢复、加强运动训练结束部分疲劳的恢复以及运动训练课后疲劳的恢复等方面做了进一步探讨,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对运动训练过程加强恢复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原训练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重视。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亢得到了重视和完善。本文就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