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语文新课标对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指向性的要求。话剧的排演,通过实践把语文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了起来,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生活实践活动结合了起来,在活动中学习,通过主动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培养、提高语文知识技能,健康发展读、写、听、说等方面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候京祥 《新疆教育》2012,(20):137-137
语言是思想、文化、信息的载体。教学内容要渗透思想道德因素,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教育不能搞空洞的说教,要通过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来进行,有机地把传授知识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将指导英语学习活动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在全方位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将与该活动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人文知识都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让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的理念,按跨学科的以活动为中心的要求编写让学生进行综合性活动学习的教材——学习领域教材。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论述了学习环境对于知识获得的重要性,并提出把课堂教学实践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策略,尽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将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完整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和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美国课程理论家派纳提出“课程”应该成为一个动词,一种行动。那么我想,“语文”也应该成为一个动词,它不再是静态知识的集合体。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把面向结果的学习活动与面向过程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把学习‘语文课本’与学习‘生活课本’结合起来,把学习课文、体验生活、增长知识、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每一位老师都可以让“语文”成为一个动词,来完成这种心灵的传递。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教学应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语丈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的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而编演课本剧就是其中一种很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蔡晶 《语文天地》2015,(10):89-90
语文课堂实践活动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通过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它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活动当中,把知识落实到语言的实践当中,为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和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创造了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必须在实践中获得,在实践中检验。在语文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要为学生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环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就如何学习邓小平理论作过多方面的论述 ,主要有 :把全面、正确地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与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 ;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与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 ,把学习邓小平的著作同学习党和国家的历史文献结合起来 ;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与学习其他知识、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与发展邓小平理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更强调语文教学应强化实践性,把语文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课本剧以其特殊的形式,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通过分析课本剧编演的步骤,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生物发展性评价教学方面,论述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应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教学设计与评价结合起来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综合实践能力。并在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生命现象、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基础教育课程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主动的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依据政策导向的外适性质量观和质量标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在教学输入环节主要受到生源、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受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日常教学管理的影响,在教学输出环节主要受到教学评价和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试论预设性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预设性教学是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组织形式等,进而提高教学活动效率的一种教学活动。预设性教学的实质即为追求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使教学活动按其内在的规律来进行。自古以来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教学规律的探寻,也都通过教学原则、教学环节等来体现教学活动的可预设性。预设性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目标导向性、内容封闭性、过程控制性、方法程序性等方面。教学预设性与教学生成性之间既有相对的统一性、互补性,又有一定的矛盾性、对立性,二者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相遇,生成课堂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13.
教材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分析高教版《世界史现代史编》教材优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教学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的5点建议:教学中贯穿教材整体史观;重新编排教材内容形成清晰讲解思路;优化教材内容;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教材理解与领悟;再现教材隐含的情感目标。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角色、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多维度着手,构建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教师授课与学生汇报、末端评价和过程评价有机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通过知识点的碎片化管理,构建出适合于微视频教学、角色翻转教学、视频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四种教学方式的知识点组群,以提高理论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相似文献   

15.
教学实践家作为在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全国知名的教育家,能够做到擅长教学实践,深度解读和改善教学实践;自觉开展教学研究,构建个性鲜明的实践教学论;投入教学感情,与学生一起成长;秉持教学理想,积极投身和引领教学改革。教学实践家的成长要经过一个复杂而艰难的历程,需要内在动力和外在环境的共同作用,通过个人主义的成长方式和社会取向的成长方式相互配合,才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教师登上事业上的顶峰。  相似文献   

16.
论教学的二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二重性指教学过程中的预设性和生成性。预设性教学是预成性思维影响下的教学形态,关注教学性目标、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结果以及教学的秩序等,具有明显的科学主义取向。生成性教学是在生成性思维影响下的教学形态,关注表现性目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等,具有明显的人文主义取向。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活动,具有科学的预设性与人文的生成性的双重属性。教学的二重属性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共存、互补关系。教学研究应加强对教学生成性的研究以弥补过去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17.
周彬 《教育研究》2012,(5):95-101
课堂现象学坚持"回归课堂教学事实本身"的原则,认为教学现象与教学本质在课堂教学中共居一体,正是教师的课堂教学体验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要真实地认识课堂教学,并优化真实的课堂教学,需要悬置既往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假设,回避主观的理论假设和已有的教学成见,在回归课堂教学事实的过程中,直接直观教学现象本身,从而揭示教学本质。教学本质并不像预设的教学理论那样具有普适性,它旨在揭示特定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为特定课堂教学的优化提供依据;但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体验的分享,来提高把握课堂教学本质和优化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观念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够反映课堂教与学本质特征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观点。新中国成立以来,课堂教学观念的演绎过程可概括为四个阶段:以教代学,以教带学,以教促学,变教为学。其中。近年兴起的“变教为学”观念颠覆了前喻文化的“过去时”,转而面向后喻文化的“未来时”,它以个人主体为逻辑起点,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力和表达力。“变教为学”顺应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引领着未来课堂教学观念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9.
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当前大致存在着"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合一"、"教学相长"五种范型。其中",少教多学"主要表征为一种批判"多教少学"的有效教学理念";先学后教"主要表征为一种突破"先教后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定教"主要表征为一种反驳"以教定学"的教学活动逻辑;"教学合一"主要表征为一种针对"教学分离"的教学协同意识";教学相长"主要表征为一种超越"教学互损"的教师职业境界。探讨这五种关系范型的理论价值在于构建一个关于中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认知框架。  相似文献   

20.
提高教学质量依赖教学工作创新。创新教学工作要求高校教师走教学与教研一体化的道路 ,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促进教学工作与时俱进。只有在不断地教学与科研的过程中 ,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汲取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教学改革的最新经验以及学科建设的最新成就 ,才能实现教学工作的创新 ,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