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清王朝政权的稳固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土司兵已不再是清政府主要依靠的军事力量。特别是经过清代中期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后,西南地区的土司不再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因此,清朝的土兵制度表现为:一是军事管理的变革,二是土兵编制的锐减,三是土兵职责的缩小,四是官军火器的使用。随着西南地区土司制度的逐渐废除,与之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土兵制度也随之衰亡。  相似文献   

2.
清季是云南继元明之后的又一个移民高潮,所不同的是这次移民浪潮汇集了省内和省外两股洪流。移民为开发云南和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移民土著化进程中的土客矛盾也成为了清季云南区域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影响至今犹存。  相似文献   

3.
清代,广东盐区是全国的大盐区之一,盐课收入是广东地方政务的重要财政来源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盐务官员薪费及日常开支、缉私、捕盗、军饷支出、河工建设、赈济、藉抵赌饷等用途。通过研究盐课收入在地方政务中的流向,可探知盐业经济对地方政务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揭示出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土遗址是指以土为主要材料的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一类古代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多孔材料,由于长期受环境的负面影响,绝大多数的土遗址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其中,盐是直接或间接导致病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土遗址中盐的来源与种类、盐的状态、水盐运移机理、盐害作用机理、盐害抑制研究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与探讨。盐分反复溶解结晶的相变、水合及其他物理化学变化是使得材料劣化的关键因素。目前常用的脱盐法、转化法、抑制剂法都不能有效控制盐害的发生。向土体施加具有一定控水效能的功能材料,进而使土遗址中水盐稳定化才是解决盐害问题的正确思路。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6,(5):57-63
清代、民国时期犍盐运至水码头宜宾后,分为四条路线进入滇边岸以供民食。宜宾处于盐运枢纽地位,宜宾盐商经营盐运占有地理位置、资金和人际关系的优势,宜宾盐帮掌控了滇边岸主要盐运业务,在滇边岸盐运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水码头宜宾也成为滇边岸盐运中心。盐帮和运盐路上的船帮、马帮和背帮及其他劳动者为盐运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川滇经济的发展和古南丝路的复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茶叶贸易以东印度公司为主体,存在着发展中的不发展的问题。而至鸦片战后,刚步入兴盛期.这与茶价、供需及国家政策有关。进入19世纪60年代,由于印度茶的竞争,中英茶叶贸易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7.
户籍制度是科举制度得以推行的基本保证 ,但是清代户籍制度遭遇商品经济发展、流动人员增加、社会变迁加快等因素的挑战 ,户籍管理变得难以实现。商籍是大商人们凭借同籍官员而谋得的合法占有科举名额的途径 ,冒籍则成为各种类型考生谋求走向仕途的不合法之道 ,这其中可以区分出多种不同类型 ,也引起了诸多新的社会矛盾 ,乃至形成严重的土客冲突。从科举的社会史角度出发 ,对冒籍问题加以解读 ,可以帮助我们解开清代社会矛盾的部分死结。  相似文献   

8.
清代两淮食盐运销体制的演变与私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有关资料记载,清代两淮食盐运销体制的演变经历了纲盐制、票盐制和循环转运法三个阶段。而食盐运销体制的演变与私盐的盛行是密切相关的,食盐运销体制的不合理性为私盐的泛滥培植了土壤,而私盐的泛滥则加速了食盐运销体制的败坏与演变,并最终促使食盐运销体制随着清政府的日渐衰败而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9.
清代庄学非常繁荣,研究《庄子》的学者众多,优秀作品层出不穷;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义理、文章、考据等多个方面.清代《庄子》学的发生和繁荣,从学理上看是前代庄学在清代的继续发展,是学术自然发展的结果;从学术环境看是清代考据学影响下的产物;从社会环境、政治形势看则受明清易代和晚清内忧外患的情势影响.在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清代庄学出现了全面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史学界较少涉及到新疆的山西会馆的研究而作此文,以求充实山西会馆的研究,并恳请同行及专家给予指正。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清政府非常重视盐官的设置。尽管长芦盐区的产量、盐课收入不如两淮,但也是清代非常重要的盐区,因此对长芦盐官的选拔和任用、考核和奖惩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鄂西北地处于淮盐边缘地带,与川盐产区、潞盐等引地为邻,出现了严重的私盐问题,特别在清代。私盐为了在鄂西北销售开辟了众多的走私孔道,同时表现出自己的特征,并给当地的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政府虽然花了很大气力,却无法解决,其原因是不了解经济规律。这也为解决现在的私盐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清代晋商在政府的许可下,纷纷进入解州盐池,投资经营制盐业。他们每年组织大批雇用工人雀全封闭的高墙内进行生产活动:及时开辟池旁土地,设置畦池,放入大池卤水并调配淡水,利用天日晒制。所产食盐,按照场官指定位置,储存于固定的盐亭,以待经户部备案的专职运销商人前采购买。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由于清政府要偿付赔款、借款等巨额费用,在盐税的征收上附加了许多条目,并且开始以盐税作为抵押贷款的担保,以此来解决财政困境。从此,中国盐税权制开始动摇。民国初年,袁世凯与五国银行签订了善后借款,我国盐税权制逐渐外移,虽然还保留了云南部分盐税使用权,也已经对云南的政治、军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清代贵州民族地区农产品的加工与储藏技术较中原地区粗糙,发展相对缓慢,但在长期的区域生境与文化迫力的影响下,形成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6.
阐述清代甘肃地区驿站的设置、分部及管理,指出甘肃地区的驿传制度在清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同时得出甘肃地区的驿传是整个清朝驿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清朝边疆的巩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介绍清代奉天地区私塾发展概况及教育内容,探究私塾作为封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受教育群体、提高群体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清代温州私盐问题较为严重,名目繁多。以私盐经营;等为准划分为商私、一般平民走私、官私、枭私四类。私盐兴盛是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政府为禁绝私盐,除制定细致严密的法令外,采取了发帑收盐、保障平民的基本生活、设置关卡、加强缉私机构和缉私队伍建设等具体措施,在当时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禁绝私盐问题。  相似文献   

19.
清代后期,甘肃河州地区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档案馆于1993年主编刊行的《清河州契文汇编》一书内收录的土地买卖契文为基本史料,对清代后期河州地区土地买卖中的中人的特点、中人与土地买卖双方的关系以及中人实际发挥的作用进行梳厘探讨,使得该领域同仁的研究能从一个新视角审视清代后期河州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清代诗学是中国古典诗论的最后一环,清人对“复”的问题的认识,体现出非常强烈的注重回归儒家诗学之正统轨迹的倾向。清人肯定了“复”的价值,但对其弊端亦有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复”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