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学界有一种误区,以为王学在清初即被摒弃。余英时先生的"内在理路说"也以为乾嘉考证学是朱子道问学传统的发展。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惠栋、戴震是乾嘉学术的中坚,而其学皆与王学有关,这意味着王学传统并未在乾嘉中断,在余先生所说的朱子道问学传统之外,乾嘉学术还存在着另一条王学传统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2.
在对王学的研究作多维度思考的时候,方法的多元尤为重要,方法决定视野,视野决定论域。在知识与价值的关系中,“价值中立”应与“非价值中立”交互并存。除了从历史与现实的相互联结上来展开对王学的研究外,宏观与微观的不同角度,结构主义的方法以及比较文化的视野的建构都是非常必要,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3.
"知行合一"作为王学立言宗旨,它是基于"心即理"的内省式思维方法,对人人自足的良知本体进行发用、践行,进而通过知行并进等修养工夫,成就人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理想。探讨王学旨趣,辨析知行义理,无论就解读历史,抑或是观照现实都显得必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4.
明代中后期,程朱之学受挫于王学之盛,造成了学风空虚的流弊.以顾完成为首的东林学人源出于王学,而反之于王学,以"格物"辩"无善无恶",成之于实学,造就了儒学内部王与朱共天下的格局,为东林学派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思想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作为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罗近溪最具特色的思想就是"赤子之心"论,他高度重视赤子之心,赋予其良知的深刻内涵。他以不学不虑为"赤子之心"的基本根据,回应孟子的良知良能学说,视不学不虑为一种大学;以生生之仁为"赤子之心"的发展线索,结合《易传》的"生生"提出"赤子之心"为最高仁,是一种"完仁";以至善至美为"赤子之心"指导下人的修养的最高境界,善不单是指"性善",更重要的是指"心善",美不是外貌美,而是"心美"。罗近溪正是通过"赤子之心"连接先秦时期的传统儒学和当世的王学,使王学的发展能够走上正路,保证王学的发展与正统儒学能够相契合,从而激发王学在新时期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朱献贞 《德州学院学报》2005,21(1):26-31,37
先锋小说审美主体对文学书写对象和文学价值功用的"唯我主义"思想,最终导致了其叙事内容带有浓厚强烈的主观性色彩.而先锋叙事内容的主观性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故事化的叙述;2、情绪化的历史;3、工具化的人.  相似文献   

7.
<正>主观性试题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题型,其科学设计不仅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活动产生导向作用,更能反映学科育人之效。近年来,对主观性试题设计的讨论是业界焦点,能力立意导向的认同度较高,虽在知识立意和价值立意上没有太大争论,但具体试题设计还存在较大偏差。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为主观性试题设计的知识立意和价值立意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江西具有朱学与陆学发源地的双重身份,故而王学在与朱学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在江西遇到的抵制与挫折要大大超过浙江。而王学在江西的遭遇。又主要集中在皖浙赣交界的新安地区。明正德中后期王学在新安地区首先遇到了以汪循、程瞳等为代表的新安理学集团的阻击。尤其是汪循。早在王学进入新安之初,他就已归乡讲学。培植势力,致使盛极一时的王学思潮在进入该地区后,几乎颗粒无收,遂使新安地区成了王学传播过程中的一个“孤岛”,这与王学在南方其他地区畅行无阻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照。尽管汪循等人的阻击与抵制可能只是王学难以顺利传入新安地区的原因之一,但把汪循为代表的新安理学集团的存在与活跃,视为王学在该地区传播的最大障碍之一,则是能够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江西具有朱学与陆学发源地的双重身份,故而王学在与朱学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在江西遇到的抵制与挫折要大大超过浙江。而王学在江西的遭遇。又主要集中在皖浙赣交界的新安地区。明正德中后期王学在新安地区首先遇到了以汪循、程瞳等为代表的新安理学集团的阻击。尤其是汪循。早在王学进入新安之初,他就已归乡讲学。培植势力,致使盛极一时的王学思潮在进入该地区后,几乎颗粒无收,遂使新安地区成了王学传播过程中的一个“孤岛”,这与王学在南方其他地区畅行无阻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照。尽管汪循等人的阻击与抵制可能只是王学难以顺利传入新安地区的原因之一,但把汪循为代表的新安理学集团的存在与活跃,视为王学在该地区传播的最大障碍之一,则是能够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的"主观性"研究集中于"主观量",即言者对句中现实数量相对于预设量"向大"或"向小"的偏移主观评价。如果改变考察角度,可以发现量的"主观性"本质内涵与"主观量"并不相同,而应是基于"单位比较基点"所对应的"现实比较量"与"潜在比较量"之间的对比,言者对"单位现实比较量"相对"单位潜在比较量"偏移的主观评价。现代汉语中量的"主观性"存在"单位现实比较量"相对"单位潜在比较量"的"偏移"和"逼近"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指的是句法范畴中副词的"主观性";后者指的是语用中"主观性"的优选策略,如"非自然会话"中的言者会利用其信息优势,选定"主观性"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