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养黑熊取胆汁事件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在动物伦理与哲学研究上,中国还处于文盲状态。中国目前似乎没有一个哲学家是动物伦理哲学家,没有一所大学开设动物伦理学课,没有一个机构专门做动物伦理研究。西方人在对待动物的伦理研究上远远走在中国的前面。西方有专门研究动物伦理的机构。美国的很多大学都有"动物伦理"课程,这样的课程一般设在哲学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理论及历史的角度再现了西方动物伦理的思想根基——人类中心论和机械哲学观。几千年来,西方人对动物野蛮残忍的思想态度和实践行为正是源于这二个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3.
中国伦理思想的世界意义——施韦泽的中国伦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韦泽不仅是20世纪西方世界一个在文化和道德意义上的伟大人物,而且基于其实现西方文化再生的目标,对中国思想、特别是中国伦理也进行了独特和系统的研究:提炼了欧洲接触中国思想的进程,给予中国伦理以最高的评价,对中国文化的复兴充满了期待.在21世纪初中华文化呈现复兴曙光的关键时刻,充分了解和深入探讨施韦泽关于"中国思想的世界意义"的观念,对于中国学界提高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觉性,将提供有益的镜鉴.  相似文献   

4.
先秦和古希腊的伦理美德思想是当今社会伦理美德思想的源泉,也是现在道德的重要构成要素.通过对中希伦理美德思想的比较可以加深我们对伦理美德的意义的了解;借鉴中西方伦理美德思想的理论和方法对构建社会和心灵秩序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介绍先秦和古希腊伦理美德思想产生的背景,伦理美德思想的内容,得出对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现代人对于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纠结,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哲学思想中却蕴涵着大量滋养动物保护伦理成形的土壤,认为残酷对待动物会使人变得残忍,为动物保护提供了思想基础。所以,野生动物的保护须以伦理制度化为基础,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最高层次,应充分利用此观点全面加强对国民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关怀伦理学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女性特有的心理特征为视角来对现代人际道德关系进行构建,因此其所包含的思想具有独特的内涵和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在分析中国传统伦理哲学中的关怀思想和西方关怀伦理学派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关怀伦理对我国高校贫困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儒家修身伦理与现代健身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修身伦理源远流长,它涵容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修身伦理上曾达到登造极的地步,形成中国人思想史上一大景观,从而折射出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人在身心、道德和伦理观念上追求和谐一致发展观的历史现实。现代健身运动是以中国传统修身伦理为基础,接受西方传统健身观念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充分吸收了儒家传统思想的精髓。本旨在探析儒家修身伦理与现代健身观念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研究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大学生学术诚信建设上存在的差异,运用伦理学分析其背后存在的伦理性质根本差异,指出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学术诚信建设的伦理性质为契约伦理,与其市场经济相符,而我国大学生学术诚信的伦理背景仍是与市场经济不符的身份伦理,因此,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促使大学生学术诚信思想的养成,提出了实现我国伦理转型、优化大学生学术诚信建设的四大工作机制教育引导机制、制度保障机制、主体作用机制和监督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消费社会"的兴起,消费主义取代新教伦理成为支配资本运作的价值观基础。消费主义的支配作用使自然、社会、人及人的思想走向了"单向度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伦理困境与危机,思想与现实之间的批判性张力消失殆尽。面对这样的历史与思想语境,需要我们发挥道德哲学的否定性批判功能,在对消费主义的伦理反思与批判中,回归消费的本质,重新确立一种"合理的"消费伦理观,超越消费主义。对西方消费主义的伦理批判与超越,将为当今中国社会消费的和谐发展和新型社会秩序的形成提供富有启迪性的学理资源。  相似文献   

10.
马克斯·韦伯认为,西欧宗教改革形成的新教伦理及其传播生成了经济伦理,是资本主义理性经济行为内在冲动力的源泉.韦伯把西方资本主义过于理想化,但对隐藏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背后的伦理因素的发掘,仍发人深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当注重人的现代伦理精神和伦理意识的培养,通过伦理调控来约束人欲,把获利的行为纳入到伦理规范和社会价值当中.  相似文献   

11.
面对当代高技术社会的伦理困境,当代技术伦理导向马克思的技术伦理思想研究。作为一种系统的整体论,其技术伦理思想分为技术伦理的社会制度环境、组织制度条件和技术主体道德三个方面,并以技术史和工艺学实证研究为基础,为现代技术伦理的社会、技术和人的协同发展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公共服务改革:一种伦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旨归,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公共服务伦理作为研究人类社会公共服务正当性及其操作规范和方法论的价值哲学,对公共服务的改革和进一步发展,具有导向、规范和终极价值关怀的意义。公共服务伦理的构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制度伦理、政策伦理和个体伦理。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生态经济伦理是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相结合的产物。重视生态经济伦理,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伦理学的应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伦理学领域的重大转向必然会对道德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设置网络伦理课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的步伐常常比伦理道德的步伐要急促得多 ,而正是这一点对社会构成了某些严重的威胁。因此 ,当网络以其飞快的速度走进人们的生活时 ,社会也同时需要网络道德的建设以支撑技术能继续健康地向前发展并为人类作出积极的贡献。本文通过对现实网络出现的道德问题的分析 ,提出在高校设置网络道德课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滇池污染现状、趋势及其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滇池草海属异常富营养化水体,外海属富营养化水体,水中TN比TP增加快。以至于滇池水质污染程度在短短十多年时间已上升了一个台阶。应从污染源治理和控制、内源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管理和法制建设等方面采取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民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伦理观的养成是正在发育中的中国公民社会的内在诉求,在公民社会和公民伦理观的发育中,必须走出用西方市民社会发展观来审视中国公民社会的学术误区。中国宪政制度上的优势决定了公民社会的必然性和塑造公民伦理观的必要性。科学的公民伦理观必须是以公共理性交往为基础,以主体间平等为轴心,以明确的道德责任为界限,以追求政治的正义为归宿,并与传统的“内圣”之德、道德本位主义、奉献型道德、强制型道德和索取型道德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18.
儒家伦理思想中的和谐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其核心的伦理思想对于现阶段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在涉及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人际关系、实践原则的三个方面,“德治”、“忠恕”、“中庸”等一系列的儒家伦理精神都可以起到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发展对伦理道德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以新的科技伦理精神丰富一定时代伦理道德的内容,以新的科技手段推动伦理道德建设,对伦理道德的进步产生积极效应;也可能引发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导致伦理道德的败坏,产生负面效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受到伦理道德的规范。以正确的伦理道德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是要科学认识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辩证关系,同时赋予科学技术发展与时俱进的伦理道德视野。  相似文献   

20.
论教育伦理学的个体善与社会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门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对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分析和行为导向的交叉学科,教育伦理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的有机统一。现代教育伦理在研究视阈上不仅要关注个体教育善的实现,而且应重视社会教育善的构建。个体与社会之教育善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把握教育世界的精神实践,两者都存在价值合理性根据,有其应然的一系列规范性要旨。教育伦理研究范畴的这一拓展,既是弥补传统教育伦理研究在作用范围上存在缺憾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