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留德学者学生团体联合会(以下简称“学联会”)成立大会和留德学者专业学会2002年联合年会(以下简称“专联会”)日前先后在德国召开。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等领导致电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2.
10月25日,中国留德学者学生团体联合会2008专题报告会暨专业研讨会在柏林工业大学举行。约20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留德学者学生团体联合会主席何星主持,中国驻德国使馆临时代办、公使衔参赞  相似文献   

3.
何星 《神州学人》2006,(2):50-50
旅德医学生物学会,10年前由现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倡导成立。短短10年,学会荟萃了众多的优秀留德医学生物专家学者及学生。多年来,旅德医学生物学会以不同方式参加和组织了各种回国交流服务项目,促进了中德医学界的交流。自2002年起学会每年组织的“中国心-留德华人心血管病专家学者回国交流服务团”活动,受到了海内外政府、机构、团体、企业以及中德两国许多专家学者的积极关注和大力支持,每次都取得圆满成功。其中,由国家教育部和中国驻德使馆教育处所主办的2002年“春晖计划”重大团组…  相似文献   

4.
《神州学人》2007,(8):51-51
为了加强中国留英学者专业学(协)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专业和资源的互补优势,在驻英使馆教育处的精心指导和筹备下,"中国留英学者专业团体联合会(The Federation of Chinese Professional Socities in the UK)"(以下简称专业联合会)于2002年7月在英国伦敦成立。专业联合会定位于跨学科高层次留英学者的专业学术团体。  相似文献   

5.
种林 《神州学人》2010,(2):47-49
全法中国留学人员团体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于2004年在法国巴黎成立。由全法中国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国旅法工程师协会、中国旅法生物医学会、全法中国法律和经济协会、中国留法人员农业学会、全法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等6个在法的主要学界团体组成。联合会的成立得到了中国驻法国使馆教育处的大力协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海外传真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我在外留学人员以各种形式欢度新年,并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德国   2004年12月31日晚,应中国驻德公使衔教育参赞刘京辉博士的邀请,来自柏林德国心脏病中心、柏林自由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以及留德中国物理学者学会的近40位中国学者,来到教育处,与这里的工  相似文献   

7.
《神州学人》2009,(8):22-22
6月14日,中国留英学者专业团体联合会2009年年会在伯明翰阿斯顿大学召开,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田小刚应邀出席。来自全英10个专业团体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留德教育发轫于19世纪70年代,在20世纪20-30年代达到高潮。留德学人多,成就突出。其成因既受国内人才需求、留学政策的推动,也与德国高等教育的学术影响、留德学生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这一时期留德教育具有学科专业集中、学历层次较高、留学生组织活跃、留学途径多样等特点。1920-1930年代的留德热潮,对中国社会政治、科学、教育、文化、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留德学人英才辈出,涌现出周恩来、朱德、陈寅恪、季羡林、冯至、陈省身、朱家骅、王淦昌等一批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等。国内一些大学汇聚不少留德人才,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和治学传统,以蔡元培、马君武、顾孟余、张君劢等人为代表,留德学者促进了民国时期高等教育与思想文化的变革和发展。民国时期的留德传统,对于当代中国的留德教育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是民国时期提倡民生教育的学者为学术交流等需要而创设的教育学者专业团体,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学会自1935年11月22日召集发起人组织筹备会,到1936年5月3日召开成立大会并通过学会宣言和章程,历时近半年。《会章草案》、《宣言》及《分会组织办法》等在定名、宗旨、任务、会员、专业组织、经费来源与选举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会制度,也标志着学会创立过程的完成。  相似文献   

10.
《神州学人》2008,(12):14-14
为增进旅居瑞士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与工作的中国学生学者的相互了解、交流与协作,进一步推动瑞士与中国的生命科学学术交流与合作,在苏黎世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和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的共同努力下,10月25日,苏黎世华人生命科学论坛在苏黎世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1.
为增进旅居瑞士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与工作的中国学生学者的相互了解、交流与协作,进一步推动瑞士与中国的生命科学学术交流与合作,在苏黎世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和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的共同努力下,10月25日,苏黎世华人生命科学论坛在苏黎世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2.
2012年6月11日-21日,美国国际教育荣誉学会(KappaDeltaPi,InternationalHonorSocieWinEducation,简称KDP)执行总裁霏.斯诺德思(FayeSnodgress)。学会侯任会长、美国罗德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苏珊·布兰德(SusanBrand),学会国际委员会联席主席、中国事务协调员、威斯康星大学白水分校教育与专业研究学院梁国立教授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之邀访问中国。本刊记者就该会的基本情况、历史经验、发展特色、主要活动、基金运作及其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等话题.对代表团成员进行了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3.
德国驻中国大使馆于2001年7月成立了留德人员审查部,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今年1月,签证处规定:中国学生如果计划到德国上大学,大学毕业生要出具毕业证书,大学在读的学生要出具高考和大学学习证明,都要到留德人员审核部接受审核。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教育学人三十年的梦想,一次国际比较教育学界的盛会,众多世界著名学者的精彩演讲,千余名国内外专家的思想碰撞,难得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机会。会议时间:2016年8月22-26日会议地点: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单位: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WCCES)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奖励》2011,(9):58-62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的设奖者、承办组织是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和中国硅酸盐学会。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留德学生通过翻译、著述、讲学、举办文化展览等多种渠道,向德国传播了中国的传统学术、音乐和现代社会科学,展示了中国人的良好形象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一战后中德关系的改善和留德教育的发展为留德生对德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基本前提,大力宣扬中国文化是留德生的一种文化自觉与文化责任,20世纪上半叶德国中国学的发展及德国知识界对中国文化的强烈兴趣,为中国文化的对德传播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相似文献   

17.
在获得德国大学博士学位的留德学生中有不少学习法学的学生,他们为中国法学教育、法制建设和中德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尝试以二战前在德国荣获法学博士的中国学人为主线,分析留学人员的留学生活、研究理念和题目、学成后对于中国法制建设的努力,从而探讨留德法学博士在知识传播和制度建设以及文化交流方面做出的成就,同时分析影响他们发挥更大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是当今比较教育学界一个极为重要的全球性组织机构。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附属非政府组织,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出席国际活动。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在促进比较教育学术研究、推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教育和文化理解以及推动全球教育平等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德高校间教育科研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赴德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大幅增加。为了给读者选择学校与专业提供参考依据,依据德国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洪堡基金会(AvH)、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以及德国高校发展中心(CHE)的最新统计数据,对德国高校的科研实力和若干专业及领域进行了排名。主要从高校经费、教授和研究人员数量、科研经费、DFG合作项目和评审专家、洪堡学者、DAAD访问学者和奖学金生数量、欧盟5大领域研究项目及在国际专业刊物发表论文数量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全法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简称“全法中国学联”,为在法中国学者、学生所组成的群众性自治团体。全法中国学联在中国驻法大使馆教育处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其宗旨是“代表学人,激励学人.服务学人”,旨在为在法中国学者、学生服务.促进留法学人之间学习.思想及感情交流,协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及生活遇到的问题,以便于他们完成在法留学和工作任务,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