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准确切入,可以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为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理解和感悟打下基础。因此,找准语文教学的切入点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从文章的中心句切入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的中心句多数都比较明显,不仅是文章主要内容的体现、概括,更是体现作者写作方法独到之处的典范。在教学中,从文章的中心句  相似文献   

2.
中心句教学三式翟和喜,童亚平小学语文不少课文中出现中心句。中心句是文章的灵魂,是学生理解文章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的突破口。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中心句统筹全文教学呢?我设计了如下几种形式。一、层层剥笋式《海上日出》一课的中心句是:“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相似文献   

3.
刘元生 《青海教育》2002,(12):27-27
《鲸》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鲸的大小、属类、种类和生活习性;难点是理解鲸的进化过程和它的生活习性。教学步骤是:1.通读全文,感知整体。2.从全文入手。让学生找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3.让学生有顺序地把有关描写“鲸”的主要词语(中心句)说出来。4.板书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指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来默读课文。通过画、思、讲、读,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课后的思考题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课文,抓住课后的思考题讨论分析,将全文从不同的三个问题划分成三段。第一段,写鲸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没有丰富的词汇,阅读理解和交际就变得很难。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丰富词汇量,从而达到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金侃 《四川教育》2001,(5):31-31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汗哺育着她的儿女。”这句话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慈爱的母亲,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甘甜、清凉的泉水,养育一方村民而对人毫无所求。一般教师在进行此句教学时,往往从“哺育”一词人手,让学生理解“哺育”之后,再理解句意。而“哺育”是个较生僻的词,绝大部分学生没接触过,所以他们只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回答:哺育是喂养、培育的意思,学得枯燥、被动。笔者以为,教学此句可先从句中包含的文意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哺育”,最后再理解句意便水到渠成,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句子教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中心句进行解读、指导,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因此,教师要加大对文本句子的解读,尤其是中心句的解读、揣摩、赏析,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  相似文献   

7.
侯桂英 《湖南教育》2002,(10):50-50
教师在教学时,可先从文章的整体入手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或中心意思,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接着,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以便他们体会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最后,归纳总结全文。如《詹天佑》一文的首句便是中心句,即“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教学此文时,教师首先可引导学生找出这个中心句,然后紧扣中心句提出问题: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一中心的?这样,从整体入手,通过提问,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探索课文的部分内容。接着,就是对部分的条分缕析,理解各部分的层次。最后,又…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中强调阅读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语感的训练,即语言直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语感训练采用初读课文,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细读课文,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课文,品尝语感,体味神韵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许道平 《山东教育》2006,(11):35-36
传统的阅读教学以词汇和句子教学为中心,由词及句,由句及段,再到篇章理解,学习内容支离破碎,学习方式固定单一,学生死抠语法条条,一字一词寻找句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把发展语言能力变成了学习语言知识,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阻碍了学生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中,对《回忆我的母亲》中第七自然段的“中心句”有争议:观点一,句(1)是中心句(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认为);观点二,句(11)是中心句(《语文教学通讯》1999年第4期“此句不是中心句”一文的作者认为);观点三,无中心句(部分同人认为)。笔者认为“观点一”对,句(1)是中心句。其理解如下。语段共有11句。句(1)是中心句。句(2)写“祖父”在家庭中身体力行、躬亲示范的勤恳劳作,句(3)写“祖母”在家庭中组织和分派工作,句(2)句(3)从祖父、祖母不同的身份、地位、作用来解说句(1),显示“勤劳的…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课题。在英语教学中,八十年代出现一种很有应用价值的前沿教学理论,叫做读者反应理论。它强调读者对于课文的主观参与作用,着重建立读者与文章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笔者认为,由于语言教学的共通性,读者反应理论完全可以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去,读者不仅仅是理解课文本身,理解作者意图,而是在理解中进行再创造,通过再创造而加深理解。这样,由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字、词、句…  相似文献   

12.
《詹天佑》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篇好教材。课文第一句话“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我在教学中,抓住中心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紧扣中心句,理解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1.勘测线路:课文里连用了四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精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其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进行了探讨;列举了使学生理解受阻的一些常见句型,剖析了学生理解受阻的原因,提供了讲解这些句型可以通过寻找介词搭配、代词识别、认知及还原倒装句和强调句以及辨别无if的虚拟句并使之公式化等教学法,说明了在精读教学过程中句型认知及读解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语篇教学是相对于以词汇和句子结构为中心的教学而言,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主张词不离句,句不离景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篇幅。本文通过让学生阅读前准备,阅读中理解,阅读后领悟,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更高效地进行语篇教学。  相似文献   

15.
中心句,顾名思义,就是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从中心句入手教课文有两大好处,一是直奔课文的重点,二是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小学阶段能运用此法的课文不少,如《海底世界》、《詹天佑》、《海滨小城》、《草船借箭》、《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如何扣住中心句进行教学呢?一般说来,可以设计如下三个操作程序。一是指导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并帮助他们理解句意。二是指导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内容。三是指导学生掌握课文中哪些词句跟中心句的关系密切,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中心的。教师也可以根据以上…  相似文献   

16.
语篇意识就是指教师帮助学生整体理解学习材料的思维方式。这种整体理解不仅包括学生对词、句、篇章的含意以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包含了学生对词、句、篇章等综合运用能力的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树立语篇意识,把"语篇意识"积极运用于日常教学,运用于不同类型的教学材料,运用于单词、对话、故事、读写等教学过程。以下就是笔者运用语篇意识在教学PEP小学英语教材时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学是以文本为中心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文本的理解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的理解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理解,而教师受到他的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影响。由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依赖教师的理解,因此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成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他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也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现代解释学的方法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变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来。新的教学模式关注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我理解,强调教师在学生自我理解中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问题情景的设置是教学过程的关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我理解所出现的错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同样的价值,学生认识上的错误不仅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必经阶段,而且也是学生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8.
我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比较注意学生读和写能力的培养。我每讲一篇课文,尤其是精读课文,都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写文”的学习情趣。具体做法是通过启发学生读懂课文中的中心句、关键句、哲理句、优美句、过渡句、照应句等句子,并让学生写出自己对句子含意、意境的理解,或让学生模仿写出相类似的句子,或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写出有创意的句子,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整篇课文和写作的能力。下面是我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阅读训练教学中,切实做到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后进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这远比单纯让他们记一个现成的结论所产生的效果要理想得多,对此,我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最为关键的是要抓住后进生理解型语文阅读训练,其主要做法是:找中心句。通常,作者用中心句来表达段落或文章的主旨,体现文章的方向,对内容有指导和限定作用,它依靠其它句子体现、展开确定,常有诠释、举例、分析三种。在教学中我将其结构分为演泽性和归纳性两种,并作出如下提示:前者是用一般原理阐明特殊事实,其中心句一般在开头,如《理想的阶…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课文内容。   2.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教育学生做任何事,都应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怎样写清楚一段话。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重点理解 1- 12自然段。   2.了解“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   3.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