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一、充分发挥老师的榜样作用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教师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激发幼儿的这种情感及行为,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  相似文献   

2.
前些时候,我们参观了一所幼儿园,发现该园大班42名幼儿中有80%的孩子说话时喜欢挤眉弄眼,而且都是将嗓门捏紧,使声音变得尖尖的。当我感到困惑不解时,同去的一位老师发现了秘密:原来这个班的老师说话时就是这样的。这件事使我想到,目前各地幼儿园普遍实行的“教师跟班制”有缺陷,它会使全班孩子的爱好及言行习惯趋向同一。这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爱好和不足之处,有自己或好或坏的言行习惯,而这些都将为孩子所模仿。假  相似文献   

3.
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过程中,受老师深刻影响,很容易去模仿老师的言行,身教胜于言教,幼儿老师一定要为孩子做好如下榜样:言语文明、举止规范、保持卫生、乐于助人.  相似文献   

4.
低年级的孩子朗读课文时,很难正确地把握语言,也不会、不知道什么叫有感情地去朗读,所以教师有必要引领其做到正确、规范。但这样时间长了,老师的统一规范多了,就会出现孩子在读课文时会有意、无意地模仿教师。  相似文献   

5.
在孩子的德育实践中,教师、家长的影响是最大的,他们的言行在孩子心中是偶像,是标准,是规范。如果成年人,尤其是教师、家长的言行稍有不慎就会给孩子道德观念的形成及德育实践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下面的几个德育实践细节就是例证: 细节一:一天,学生午餐时,值日生向老师报告说,一名学生将喜爱吃的都倒到自己碗中,其他学生意见很大。当老师对他进行教育时,该生语出惊人:是妈妈让他这样做的,妈妈还说集体生活中你不这样做不行。  相似文献   

6.
小班幼儿入园后,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原因造成幼儿文明礼貌素养总体比较缺乏。根据小班幼儿爱模仿、爱游戏等心理、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在园一日生活,采取积极的措施将文明礼貌言行传承给孩子,使孩子们获得礼貌言行的积极体验和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的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十分光荣。从幼儿教育工作的特点出发,我认为幼儿教师应努力具备以下这些条件: 一、热爱幼儿,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幼儿的身体发育还很不成熟,知识经验极其贫乏,独立生活能力很差。教师在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影响他们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发生不幸事件,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教师必须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把热爱祖国和热爱孩子联系起来,象母亲一样细心地照料和教育孩子。幼儿的模仿性强,教师的言行幼儿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照样模仿。因此教师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  相似文献   

8.
一、教师要以热情、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幼儿教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神圣的,从他们跨进幼儿园的第一天起,教师的言行就在影响着孩子的心灵。所以,教师要以热情、平等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幼儿。孩子,是很敏感的,他对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很注意,如果孩子感到老师不喜欢自己,就会产生一种“反正老师不喜欢我,我也不用做好”的想法,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表现自己,因而形成自卑的心理。对于胆小的孩子,老师更要了解他的心理状况,使孩子产生亲切感,觉得老师像亲人。  相似文献   

9.
谈幼儿模仿行为的积极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会在有意无意中学习和模仿父母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是思维的方式和对待事情的态度。在幼儿园的活动中,你随处都可以看到教师、幼儿之间的模仿行为。我们都知道,幼儿时期,幼儿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而有时  相似文献   

10.
付娟 《早期教育》2010,(9):21-2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二十一条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中明确提出:教师要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从我进入幼儿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开始,就一直接受着这样的教育观念,实习的时候,指导老师也经常提醒我们:老师不能将小朋友的错误言行在全班重复,以免产生负面强化,加深幼儿的印象,甚至引起其他小朋友的模仿和学习,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不雅言行是指学生之间讲脏话、粗话等粗俗言行。这些言行只是小学生懵懂之时的模仿言行,相对于文明言行来说,显得不雅,故本文称之为小学生不雅言行。这些不雅言行虽是顽童模仿之言、懵懂之举,若不及时矫正,则会在学生的心理、人格上产生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甚至在成人以后会有怪癖出现。一、小学生不雅言行的典型表现和形成规律(一)小学生不雅言行的典型表现1.爱讲脏话粗话,话语内容极其低级龌龊。说话时干脆生猛,常以此来代替说理辩论。2.爱在同学面前做不雅动作。如故意将同学推向异性同学,表情较为亢奋,并常以此为乐;有些男学生爱…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不雅言行指的是学生之间讲脏话等粗俗行为。这些言行的某些方面虽类似于成人之间的荤段子,但是性质却不同。它只是小学生懵懂之时的模仿言行,相对于文明言行来说,显得不雅。这些不雅言行虽是顽童的模仿之举,若不及时矫正,则会在学生的心理上、人格上产生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甚至会有性方面的怪癖出现。  相似文献   

13.
最近读了侯登强老师的《做一个有故事的教师》.这本书按照"体恤、陪伴、倾听、激励"四大主题词对故事进行分类,在一个个带着暖意的故事里,蕴含着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文情怀.也表达了作者对教师专业姿态的期待. 体恤.这是一种情感的姿态,也是一种共情的智慧. 在儿童遭受各种委屈甚至伤害的时候,教师深沉而自然的体恤之情是具有疗伤功能的——儿童发现老师在自己身旁,在用言行表达着真切的关注,会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侯老师的文章中体恤的情感可以用这样的句子来表述:脸上带着笑,眼里含着泪,心里滴着血.在一个个孩子面前他把自己放到低处,用自己的童年经历来设想眼前孩子的处境,不断叩问教育者的良知.  相似文献   

14.
考考家长?     
婴幼儿时期,孩子的语言和行为大都是在模仿中得来的,关系越近、越亲,模仿得越多。上学后,家长的言行也无不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影晌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许并未认识到,自己在有意无意中说的某些话,做的某些事,对孩子的成长甚至一生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形象。下面这些言语和行动,都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表现,请您对照一下,看自己做得怎样,给自己打打分。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大文豪都是在儿时启蒙老师的引导下从点滴积累开始的。我们只有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每个细小的言行,加以正确引导、悉心培植,才能使孩子具有扎实的语文根基和良好的文学素养。在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孩子的每一个举止。细微处不能疏其一,随时提醒、反复强化,要循序渐进,直至良好习惯养成。养不成正确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必然养成错误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对此,教师要尤其重视。  相似文献   

16.
正一、原因探析1.恐惧、缺乏安全感使然。旺旺吐口水的行为有可能是教师、家长过分强化的结果。若老师、家长在孩子每次绘画、游戏时都特别强调:不能把笔含在嘴里、不能把玩具放嘴里咬,吃了会有毒,会生病的……如此反复的提醒会让孩子产生紧张感。而当孩子一不小心把东西吃进嘴里时,他会很恐惧,不由自主地吐起口水来。2.习惯性动作。敏感型的孩子会很在意成人的评价,某一次孩子吃了这些东西后,成人会提醒他:赶紧吐出来。于是便出现吐口水行为。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习惯,即便是没有吃任何东西也会有此行为。3.模仿。一些孩子注意到成人或其他孩子的吐口  相似文献   

17.
李楠 《家教指南》2007,(4):27-28
幼儿的许多行为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的范本主要是自己朝夕相处的人,尤其是共同居住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长辈亲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都能看到儿童对于榜样各方面的模仿,如行为模仿,言语模仿、衣着姿态模仿,甚至在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倔强性格方面都有模仿。不管家长愿意与否,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都在被孩子有意无意地模仿着。如果家长平时不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考虑自己对孩子可能带来不良影响,那么无意之中,你就会成为孩子的负榜样。  相似文献   

18.
父母是孩子成长中最亲密的人,其言行和情绪都会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乐观开朗、善于处理自己情绪的父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自信心,提升孩子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反之,情绪反复无常、焦虑不安的父母,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  相似文献   

19.
一、一堂好课起码应该体现其亲和度 亲和度指的是教师从情感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入手,与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我国古语中就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意思是学生只有在情感上接纳教师,在人格上去尊重教师时,才能听从老师的教诲,模仿他的言行.  相似文献   

20.
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往往是成人制定一些标准来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卫生习惯等进行评比。可是生活中常常见到这个现象,有的成人对孩子的要求很高,对自己的要求却较低,有的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做有悖社会公德的事情。这些势必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甚至促使孩子去模仿。因此,成人言行的不一致,对孩子与对自己要求的不一致,都会使孩子失去对评比的兴趣,有的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弄虚作假、敷衍成人。为了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