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贺曦子 《儿童音乐》2016,(11):41-43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儿童的教育中,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孩子离不开的伙伴,孩子的发展需要音乐.在音乐的诸多构成因素中,节奏可喻为音乐的"骨骼",旋律可喻为音乐的"肌肉",而情感便是音乐的"灵魂".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情感"这条无形的线,让童心随音乐翩翩起舞,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育工作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本文阐述了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从多方面剖析了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园幼儿的情况做了几点提高幼儿游戏性的措施,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那么,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怎样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过河呢?那就是游戏。  相似文献   

3.
新教育背景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它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聆听音乐、表现音乐,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以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中,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但分析现如今的教育现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音乐课堂里这些"美"的元素已在逐渐消失。如何让音乐课堂"美"起来?如何让孩子在"美"的熏陶下全面提升其艺术素养呢?这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课题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计娟 《华章》2010,(34)
音乐是一种独具魅力的音响艺术,它不仅以其动听悦耳的音响激发孩子的情感、陶冶孩子的心灵,而且以其神奇的魅力开发孩子的智力,并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天真活泼的孩子来说,音乐艺术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以理寓情,以情育情,以情促行,使孩子们身心不断健康成长.幼儿园的音乐活动正是运用这种"心灵体验"去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使孩子在音乐美的感受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帮我们叩响孩子听力的大门,让孩子享受音乐的自由快乐,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帮我们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时代是游戏的时代,在游戏中,幼儿模仿各类人物、动物及各种事物,使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得到发展。游戏成了他们参加一切活动的准则。在游戏中他们所获得的轻松和愉悦,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本身就能吸引孩子并能让孩子积极参加。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把"游戏"作为对孩子进行音乐能力培养及整体发展和教育的有效手段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日常音乐教育必须在遵循幼儿发展、学习规律的前提下,让孩子参与音乐活动,并从中获得快乐。如何把音乐融入到游戏中,发展适合幼儿的、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游戏,把音乐和游戏整合是我们近几年一直探索思考的问题。但目前深入到幼儿园音乐活动现场时,看到的是"教授音乐的教育"。怎样通过节奏朗诵、歌唱、拍手跺脚、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音乐等多种形式,把语言、律动与音乐教育相结合来教授音乐。改变传统的幼儿音乐教育的方式,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给幼儿提供学习音乐的场景,在情感体验的同时,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将"教授音乐的教育"变成"通过音乐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真正的音乐教育是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他科目的教育一样,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孩子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音乐教育则具有音乐艺术的特点。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引导小学生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奏乐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孩子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在音乐活动中有素质能力上的差异。教师要细心地、反复地观察孩子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接受音乐教育时的一些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做好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当代教育追求的是素质教育,即儿童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音乐教育在儿童综合素质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当代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儿童美育的培养。加上当代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儿童的欢迎,学琴人数日益膨胀,逐渐掀起了一股"钢琴热"的潮流。然而,当今钢琴教育的现状是学琴人数快速增长,学琴质量却逐渐下降。不少儿童在学习钢琴过程中,丧失对这门乐器的兴趣和热情。音乐和技术是学琴的两个方面,技术训练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音乐吸引孩子,而不是枯燥的进行反复的机械训练。对于儿童音乐教育者而言,应该牢记只有培养儿童的兴趣,才能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音乐,提高儿童的音乐水平。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的孩子必会快乐而轻松地飞,心灵压抑的孩子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  相似文献   

10.
【正】老师应关注孩子通过音乐活动在人格完善、智慧成熟和幸福能力方面的提升,让音乐成为提升他们生活与生命质量的路径之一。从事了这么多年的音乐教育研究,也常到幼儿园观摩音乐教学,在我看来,幼儿园日常音乐教育必须在遵循孩子发展、学习规律的前提下,让孩子参与音乐活动,并从中获得快乐。简言之,就是"通过音乐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高琴 《儿童音乐》2015,(2):69-72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旨在让孩子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力量。在音乐课堂中,儿童理应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体、音乐课程的建构者、音乐文化的"再创造者"。体验式音乐教学是旨在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和音乐知识的学习,如果没有孩子们主体参与体验,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当孩子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亲身主动地去体验、领悟、感知,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才是真正的有效学习。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快乐"三部曲,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他们音乐体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幼儿教育学家陈鹤琴曾说过:"音乐的美,可以使肉体和情感产生共鸣"。所以音乐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给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所有的音乐都离不开节奏感,因此,要想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首先要教会孩子用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指导幼儿打击乐演奏进行探讨,希望可以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  相似文献   

13.
我最喜欢…     
音乐能够丰富和深化孩子的情感,激发孩子的艺术灵感。每个父母都能成为孩子的音乐启蒙老师!音乐应该 是父母送给孩子享受终生的珍贵礼物,它能让孩子的生命充满热情,让孩子的情绪得以最惟美的抒发。 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Orff Schulwerk),是由德国作曲家Carl Orff和他的同事Gunild Keetman所创建,是一种统合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图画等多种艺术领域的教学法,注重于通过全身心的感 受和律动,来丰富孩子的音乐性和乐感。这种在游戏中学习并累积经验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在脑中记忆、关 联、重组,再创造出自己的音乐语汇和动作,并增加语言、听力、反应、智力上的能力,以及提升人际关系的沟 通技巧,美育,为孩子开启音乐窗口。 为此,我们联合了在奥尔夫音乐教学领域有着20多年经验积累的[美育奥福儿童音乐舞蹈国际教育机构], 特别推出"快乐奥尔夫专栏',让不"懂"音乐的父母和孩子一起享受音乐、游戏音乐,让音乐成为能和孩子一 路同行的朋友。  相似文献   

14.
教孩子从小学音乐、练舞蹈,这类学前艺术教育,究竟是快乐教育,还是牺牲孩子快乐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中,艺术教育直通孩子的心灵,能使小天使们练就积极心态,培养"自理、自主、自信,大胆、大方、大气"的气质。艺术教育能否"润物细无声",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印度哲学家奥修在《当鞋合脚时》一书中写道,"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亦是如此——孩子需要"合脚"的教育,"穿"上时不"硌脚",甚至感受不到自己正  相似文献   

15.
"玩是孩子的文化,孩子通过玩来认识世界,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由此可见"玩"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巧妙地设计"玩"局,让学生在在"玩"中引发兴趣,增长知识,求得发展,为此我做了一些尝试,现与同行们交流。在"玩"中炫出精彩与自信音乐是一种表现艺术,课上,学生或唱、或跳、或奏、或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我们应该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孩子。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一样自由,像天空一样清新明亮,像海洋波澜跌宕,他愉悦人的感官,感动和激发人的热情。世界在音乐中得到了完整的再现和表达。爱因斯坦把童年时代的音乐教育看成是他一生事业成就的基础,他曾经说过:"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我都会一事无成"。贝多芬也曾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正确的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委员提出的口号。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可见,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定基础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2011年新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  相似文献   

18.
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可贵之处在于:音乐教育不再是个别的,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同时,我国陈鹤琴先生在《我们的主张》一文中提出:"我们主张幼稚园应当特别注重音乐。音乐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同时,陈老认为应当突出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价值。幼儿教育应当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教育部门工作者要树立"全面为孩子终身发展而努力奋斗"的教育理念。国家课程的重要部分包括音乐课程,是为全面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重要课程。初中阶段学习音乐是对学生审美能力以及音乐鉴赏能力提高的重要时期。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课程不能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对于音乐教育方面也进行了很大的关注。之前只重视的"德智体"的教育理念慢慢地不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现在的教育理念是学生要进行"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对于学校来讲,学校不仅仅要给孩子提供实用性的教育,而且还要让孩子在美感和体育方面得到培养。我们以初中的音乐教学体系为案例,来对孩子在美感中的培养所受到影响作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