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地制度的创新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解放以来我国农地制度的变革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创新在各地产生了多种具体形式,每种形式各有其优势与不足;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主要思路是从法律上界定农地产权,促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依法严格保护农民的土地产权。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所确立的农地产权关系还不明晰,农地集体所有制存在缺陷,产权主体虚位,导致在土地的流转过程中,农民集体表面上只出卖了使用权,实际上丧失了所有权,这极大地损害了农民集体和个体的利益,所以农地所有制的改革势在必行,选择农地个体所有制应是当前最适合的土地所有制.  相似文献   

3.
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是发展中国家促进农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而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解决农村土地的所有权问题。农地股份化与其他配套措施共同作用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顺应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需要,进行了一系列农地制度重大改革和创新。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刺,建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带来了建国初期农业生产的高速增长。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从互助组逐步发展成立初级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土地所有制得以确立。人民公社制度对农村经济产生了严重破坏。家庭承包责任制重新确立了家庭自主经营的基础地位,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固有的农民土地产权残缺现象,导致农业生产在经历短期快速增长之后逐渐放缓。建立现代农地产权制度的关键是确权和完善土地要素市场。  相似文献   

5.
从农民土地产权强度视角分析中国农地制度的演变路径,可以发现:农民土地所有制制度赋予农民的土地产权强度最大,短期内绩效较好,但长期存在一定弊端;土地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制度赋予农民的土地产权强度最小,制度绩效最差;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赋予农民适度的土地产权强度,制度绩效显著。未来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逐步增加农民的土地权利,保证农民获得更加合理化的土地产权强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问题是“三农”核心问题。迄今为止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在不断扩大、强化和稳定农民的土地产权。这一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改革仍不彻底。农村产权制度的不完善及内在矛盾导致农村广泛而持久的土地之争,必须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农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产权,从“两权分离”到“五权合一”。在农地制度改革的同时必须进行社保、财税、行政及乡村社会组织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土地政策是构建农村地权秩序的基本遵循。建党百年来,党的农地政策经历了由革命性资源到组织性资源以及经济性资源的历时性演进。具言之,在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农地政策意在通过土地产权重整来发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热情,进而实现中国农村社会秩序的结构性重塑;在国家建设时期,党的农地政策意在通过集体农业实现对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组织化塑造,进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农业剩余;在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农地政策意在通过农地产权结构的制度性调整来重塑农村激励结构,进而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统一经营留下制度空间。历史经验表明,始终保持开放型认知模式和使命型信念结构,可以保持领导集体对复杂决策场域的立体性透视和整体性认知,进而实现党的农地政策存续的有效性和变迁的适时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而土地问题的关键则是产权问题。当前由于存在分散的普通农民谈判能力较弱、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因而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损害农民根本利益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农民缺乏对土地的有效产权。针对我国当前农地产权存在的问题,提出“虚拟所有权”及其系统构建,旨在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确立农地产权是对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前提,明晰农地产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保护农地产权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拳措。然而现实中,农地产权保护中主体虚位、产权虚置、权能残缺、帮助权缺失等,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对此,我国应通过科学设置农地产权、完善村民自治、保障农民结社权、强化司法救济等,为农地产权保护提供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0.
日本通过以农地制度改革为中心的农业改革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文章着重对日本的农地制度改革进行了考察,并根据其经验、教训提出了中国农地制度创新的首要任务是改革现有的农地产权结构,建立稳定、清晰、完整的农地产权制度;同时,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农地的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11.
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的土地管理模式的一些弊端和问题,提出应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科学地管理土地的必要性,并就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详细地介绍.  相似文献   

12.
县级市土地定级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级市大都在原来县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土地市场还未完全形成。在对其建成区域内土地进行定级估价时,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以综合定级为主,选取影响土地价值差异较大的商服繁华影响度等主导因素进行定级。在综合定级基础上,与土地估价相结合,以级差收益测算法为核心方法对土地价格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3.
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职教师资培养和培训一直是职业教育乃至整个师范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河南科技学院(原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培养中实施"四双"工程建设,培训中实行"五开放、一优化"培训模式的路子,提高了教育质量,充分发挥了"一个基地,三个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土地法》是70多年前湘赣边区农民土地斗争经验的结晶,中共土地政策的规范定型。它的颁布实施,是中国土地革命的成功预演,标志着封建土地制度的开始崩溃和新民主主义土地法制的开始建立。《兴国土地法》正确解决了没收土地的对象问题,《修订土地暂行法》标志土地所有权问题的正确解决,两部土地法基本确立了新民主主义土地立法的根本原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则体现了空前彻底的反封建精神。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地使用权是指非土地所有人利用国有土地进行建筑并取得其上建筑物所有权的权利。我国土地使用权产生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其对提高国有土地利用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由于该制度在形成之初就存在先天不足,导致至今仍有许多问题诸如土地使用权名称、土地使用权内容、土地使用权保护等需要我们去认真检讨和解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城市用地制度的创新,是进一步深化我国城市用地制度改革的一种客观要求。因此熏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然而熏在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运作的实践中还存在若干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分析当前我国土地储备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其原因是农民增收缓慢。选择农民增收的路径是实行土地规模经营,而现行一家一户分散零碎的土地使用权是规模经营的“瓶颈”和障碍。设想成立国家土地银行,盘活和整合原有的土地使用权,为规模化经营的实施创造一种新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催生了“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失地农民的数量还将急剧增加.而当前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缺乏相应的医疗保障制度.因此,针对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构建广覆盖、多层次、多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尤为必要,该制度应当包括医疗保险金的筹集、监管、医疗保障制度的模式以及具体实施办法、医疗服务的管理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其原因是农民增收缓慢.选择农民增收的路径是实行土地规模经营,而现行一家一户分散零碎的土地使用权是规模经营的"瓶颈"和障碍.设想成立国家土地银行,盘活和整合原有的土地使用权,为规模化经营的实施创造一种新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土地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9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均告失败的国民党政权从大陆退出.南京国民政府在其执政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始终表示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施政宗旨,在土地问题上为赢取民众支持,同样宣传以孙中山的土地思想为核心,并在各阶段推出多项土地政策.这些土地政策虽也包含若干进步因素,且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国民政府统治基础的封建性与反封建的目标取向之间的根本矛盾,孙中山的民生思想被大大扭曲,其土地政策基本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