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从收视率的节节攀升、名牌艺人纷纷亮相、众多戏迷踊跃参与和大量观众来信可以看出,河南电视台的戏曲栏目“梨园春”在省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并寄予希望。1999年10月,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广播电视厅共同举办了“梨园春”研讨会。2000年年初,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和河南省广播电视学会在北京举办了“梨园春”现象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河南电视台创办的电视戏曲栏目《梨园春》,从去年5月改版至今,由一个不被瞩目的戏曲栏目,一跃而成为全国普遍看好的戏曲类主打栏目。不仅中原人爱看《梨园春》,陕、晋、冀、鲁、皖人爱看《梨园春》,新疆、甘肃、四川等省份的人也爱看《梨园春》,在河南及全国的不少地方,出现了“满城争说《梨园春》”的现象。 《梨园春》火了,火得让人始料不及,火得让众多戏迷观众每周日晚锁定河南卫视。这种现象,先是引起河南省委宣传部领导的重视,在省内召开专家座谈会,探讨《梨园春》现象;继而引起国家广电总局和广电学会领导和专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河南电视台的戏曲栏目《梨园春》自1999年初改版以来,逐渐成为河南卫视“火”起来的名牌栏目。1999年10月27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广播电影电视厅共同举办了《梨园春》研讨会,专家、艺术家和新闻工作者及一些领导同志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指出不足,希望把《梨园春》办成全国省级电视台中的名牌栏目。《梨园春》栏目之所以在全国独树一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突出地方特色,创办精品栏目 电视原本就是综合的艺术,它要追求最大可能的观众收视率。面对喜好鲜明的观众群,如果没有吸引人的节目,便无法抵挡有更…  相似文献   

4.
卢焱 《声屏世界》2005,(8):37-38
《梨园春》自1994年创办以来,经过多次改版、创新,节目质量稳步提高,收视率不断攀升,已经成为河南电视台的名牌栏目,成为我国传统戏剧与现代传播媒介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的有效载体,在全国戏剧界、影视界形成了强大的名牌效应、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4年7月下发《广电总局关于开办戏曲栏目保护弘扬地方传统戏剧的通知》要求各级广播电视管理部门和各级电视台认真学习河南电视台《梨园春》的经验,探索内容与形式创新,不断推出观众喜闻乐见的戏曲节目。  相似文献   

5.
王佳兰 《新闻前哨》2004,(12):26-27
名牌栏目是电视台的“闪光点”,“闪光点”多了电视台就会变得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河南电视台戏曲栏目《梨园春》可谓是河南电视台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其收视率在河南地区比电视剧还高,几年来稳居河南卫视播出节目的第一名,是河南电视台的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6.
《梨园春》:创新求变的强势平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梨园春》是河南电视台的品牌栏目.是在全国电视界有一定影响的戏曲类名牌栏目。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最为突出.那就是创新求变意识。创新是电视工作者执着的信念.也是我们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梨园春》风风雨雨走过了十年的路程,有失败的痛苦,也有成功的喜悦,酸辣苦甜,样样俱全,感慨万千。1994年,在戏曲处于低迷的背景下,河南电视台的领导决心创办《梨园春》这样一个戏曲栏目,这种做法首先就是一个创举,这个创举成就了一个奇迹。1999年,《梨园春》改版后,由于增设了观众参与的环节———戏迷擂台赛,提高了节目的竞争力和群众的参与性,使栏目很快在全社会产生轰动效应。2004年,《梨园春》坚持创新原则,在固有节目框架的基础上,又对栏目进行了调整,注重了形式上包装,使节目样式在保持河南本土特色的同时,向“更新、更美”这一方向…  相似文献   

8.
经常关注河南电视台的观众也许会发现,不管是河南卫视展示新形象的宣传片,还是河南电视台出版的各种出版物上,河南卫视名牌栏目《梨园春》主持人庞晓戈青春亮丽的形象总是出现在最显眼的位置。如果说《梨园春》是河南卫视的一个骄傲,庞晓戈则堪称是《梨园春》的形象代表。  相似文献   

9.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97电视社教节目评选会,于1998年6月9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河南电视台专题部摄制的专题节目《历程》,因真实反映香港回归的题材,荣获社会政治类二等奖;河南电视台国际部摄制的《一个中国农民的情怀》,荣获系列类二等奖;河南电视台教育部摄制的《城市绿地》,荣获电教类二等奖。 本届评奖是对1997年度全国电视社教类栏目的一次大检阅,由21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委会认为,获奖节目较往年有了新的提高,表现领域进一步拓宽,节目导向正确、主题鲜明、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表现手法有所创新、栏目风格日趋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梨园春》的传播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梨园春》诞生于1994年10月,是河南电视台创办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为基本内容的电视戏曲栏目。栏目的平均收视率保持在20%以上,最高收视率达到37.48%,始终位居全台第一,并带动了整个卫视频道的收视率。一、《梨园春》的受众意识河南地处中原,文化积淀深厚。河南是戏曲之乡,是戏曲的一块沃土。河南戏多,戏迷多,剧种、剧团也多,全国300多个剧种,河南就占了40多个。针对这种情况,《梨园春》把它的受众稳定为以河南受众为核心受众,同时向周边地区乃至全国辐射;以豫剧戏迷为核心受众,同时向其他剧种延伸;以中老年人为核心受众,同时培养青年、少年…  相似文献   

11.
衡林 《青年记者》2009,(16):81-81
《梨园春》栏目开播于1994年10月,是河南电视台创办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为基本内容的栏目,几经改版,已创新性地开辟了一条现代传媒手段和河南传统戏曲有机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电视戏曲栏目《梨园春》是河南电视台的品牌栏目。在戏曲行业饱受现代传媒和其他娱乐方式冲击的今天,一档以传统戏曲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栏目风风雨雨经历了十年,由稚嫩逐渐成熟继而走向辉煌。《梨园春》成功的重要原因一是将传统戏曲和现代传媒——电视联姻,使观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喜爱的戏曲节目。二是定位准确。栏目制作者深知河南是戏曲大省,戏曲底蕴深厚,是开办戏曲栏目的牢固基础。三是走平民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河南卫视的《梨园春》栏目开办5年来,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特别是去年5月份改版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形成了“梨园热线”。《梨园春》集名家名段、戏迷擂台赛、浓郁地方色彩的文艺节目为一体,吸引了广大戏迷观众,其收视率之高,参与之广,热情之浓,评价之好,刷新了河南电视台文艺节目的历史记录。 一个节目“火”了,主持人也会备受注目。《快乐大本营》中李湘、何炅青春一派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梨园春》中较引观众注目的就是节目中一老一少两位主持人:倪宝铎、庞晓戈。有戏迷说:“倪老师说得很好听,晓戈笑得很…  相似文献   

14.
郑梦玥 《今传媒》2011,(10):87-90
中原地域文化有着"有容乃大"的宽容意识,"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在目前的文化格局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在新时代下,中原文化应该传播什么,如何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是中原文化界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梨园春》栏目是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在1994年10月开播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曲为主的电视晚会栏目,它以河南的地方戏为传播内容,运用了掌握受众情况、了解市场情况、了解竞争者情况等正确的整合传播手段,成功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完成了中原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与传承。本文将通过研究《梨园春》栏目在节目制作、品牌推广、节目运营、节目创新等方面的特色,探讨中原地域文化的整合传播方式与特点,以期望给正在发展中的中原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1月20日-23日,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法制节目委员会的第八届年会在河南郑州举行,本届年会由电视法制节目委员会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委托河南电视台承办.来自全国40多个理事台.会员台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李清林,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志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郭宝新.电视法制节目委员会会长.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王庚年,河南省广播电视局局长宋国华及河南省政法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电视戏曲栏目,如河南台的《梨园春》、陕西台的《秦之声》、安徽台的《相约花戏楼》、山西台的《走进大戏台》等,成功地完成了电视与戏曲的对接和碰撞,使戏曲这一备受冷落的文艺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些栏目经过不断地改版和调整,积极地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节目样式,成为收视率较高、观众喜爱的名牌栏目;有的栏目经营运作成功,更是形成了品牌效应。《梨园春》激活了河南戏曲市场,推动了地方戏曲的传播,被学界称为“梨园春现象”;《秦之声》亦使秦腔这种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被称为“秦之声现象”。这些戏曲栏目…  相似文献   

17.
天道酬勤     
李冰,国家一级播音员,现任河南电视台新闻部播音组组长,河南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管理委员会委员。曾主持《经济大观》、《新经济》、《黄金30分·经济版》、《3·15消费者之夜电视晚会》等经济栏目,也曾主持《谁让我心动》、《河南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等娱乐和文艺栏目,获得过第四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铜奖和“全国百优电视节目主持人称号”,荣获过河南省电视播音作品一等奖。和时下大多数播音员主持人所走的道路不同,很多人是从播音员的岗位上逐渐转到主持人岗位的,而李冰是进入河南电视台11年后,才被调到新闻部播《河南新…  相似文献   

18.
日前,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在黑龙江绥化市举办了2000年全国广播电视优秀老年节目(栏目)颁奖会暨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老年节目研讨会。本次颁奖会及研讨会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桑榆情”栏目、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以及黑龙江参美天赐康集团承办。来自全国42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70多位老年节目主创人员和获奖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声屏漫议     
《声屏世界》2016,(11):71-72
学学梨园春的“不创新毋宁死”
  □耿银平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的要求,让我想到了善于创新的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该节目招徕全国各地戏剧选手,公开打擂,观众和专家参与评分。选手唱得有激情,观众打分打得有水准。几年来,这个栏目收到国内外观众来信百万余封,拨打热线电话的观众90万余次,报名参赛打擂的戏迷5万多人,相继推出500多位擂主。它已成为中国电视界戏曲栏目的第一品牌,2000年至今平均收视率保持在18.6%,最高达35.7%,囊括“星光奖”“金鹰奖”“兰花奖”等国家级电视大奖。  相似文献   

20.
当第二届“擂响中国——全国戏迷擂台赛”在观众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时,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栏目又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走进了又一个繁华似锦的春天。过去的一年,《梨园春》紧紧围绕电视文艺为群众、品牌栏目创辉煌两大工作重点,坚持电视文艺的“三贴近”原则,实施精品战略,提高节目质量,以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在竞争激烈的电视文艺栏目中卓尔不群,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同和喜爱。新的一年,站在新的起点,面对电视发展的新态势,面对观众新的收视诉求,《梨园春》将如何突破发展园囿,继续以卓越的姿态面对观众、迎接挑战,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成为萦绕心头的问题。笔者几经思考,探寻出《梨园春》2006年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