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配合今年夏季高考学生作文的复习,教育部考试中心向我刊推荐了华南师范大学陈佳民教授的一篇文章。该文从内容、文体等方面对去年话题作文的特点作了具体的分析,并从丰富多彩的试卷中归纳出了五种主要写法,更重要的是通过剖析写得不好的作文,总结出了写作失败的三个主要原因,引出得失成败的思考,对考生将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因篇幅有限,我们将分两次刊登。  相似文献   

2.
根据高考阅卷,今年考生在作文上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 一、偏离题意 偏离题意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审题不清,诚信的含义是诚实、守信用,有的考生把“诚信”等同于“诚实”,审题不全面。还的考生把诚信理解成为“诚实+自信”或“诚实+信仰”;有的考生把“诚信”拔高为“忠诚”。二是转移话题。这种作文开头尚能扣住话题,但越说越离开话题,直到完全转移话题。 例如有一个考生是这样展开论述的:诚信很重要──诚信属于精神文明建设──只有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培养好大批人才──人才很重要,要珍惜人才,培养人才。三是另起…  相似文献   

3.
目前,地市党报记者队伍中对党的喉舌作用认识比较深刻,作用发挥也比较好。而对内参的写作却了解得不深不透,也不是那么重视,有的甚至不屑一顾,认为是份外事。因此,出现有些记者连续数年不写一篇内参稿件的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4.
2001年高考作文是一篇材料作文,试题提供了一则寓言故事:船小负载超重,须丢去一个背囊,抛进水里方可安度难关,年轻人选择了‘诚信’这一背囊。题的要求是: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根据作文试题提供的材料用途的不同,此篇作文属于最近几年流行的“话题作文”。 这篇话题作文的特点是:写作能力的考查,与思维能力、思想道德、价值观的考查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是全面推进中学素质教育后的一次高考作文改革的探索,是语文科综合能力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说,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在克服1999年远离考生生活的“科幻”;…  相似文献   

5.
去年高考语文的作文题是:“有的同学说:‘每逢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题目要求,根据上面两段话所反映的情况,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定;要求文章观点要明确,有所分析,有真情实感。不少考生反映,这篇作文题出得比较活,不冷僻,联系实际方便,不难写。但是,要写得好,写出深度,写出新意,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在  相似文献   

6.
养气     
《养气》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二篇。养气就是培养体气,反对劳神苦思、呕尽心血来写作,这是同刘勰主张写作要自然的理论一致的。用心过度,写作过劳,都会损害体气,他都不赞成。他认为写作要从容宽舒,写不出不要硬写,文思来了,有话要说才写;文思不来,没话可说,就不写。这是一。写作有时和作家的才性有关,比方有的长于写得婉转曲折,有的长于写得慷慨激昂;有的长于写诗,有的长于作文,不妨各人保持各自的特长。  相似文献   

7.
新闻评论作为媒体的旗帜,受到普遍重视。然而新闻评沦多以严肃话题给人以硬邦邦的感觉。如果在坚持新闻性与政论性的前提下把新闻评论写得更加充满生气与灵机,增强可读性,就可以吸引受众,更好地发挥新闻评论的作用。 评论写得生动,可以让道理讲得更有新意、饱含感情、警策有哲理,也就深化了论题、深刻了论证,增加了评论的深度。 那么,怎样把新闻评论写得生动有趣呢?主要可从以下几  相似文献   

8.
“作文,作文,难死小人儿”,这是学生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老师们也常常在作文教学方面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作文难、难作文还是师生一个共同的永恒话题。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写得快乐.让老师们教得轻松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我认为片断练习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能为学生铺设一道通向习作成功的阶梯。  相似文献   

9.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大多采取了给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所谓给材料作文,就是提供一定的材料,提出具体要求的命题方式。如根据某个材料写评论,阅读一段文章写感想,根据来信写回信,根据寓言写现实,由某几句话或某一件事引发出联想或议论,以及看图作文等,这些都属于给材料作文的范围.1986年高考作文提供给考生一种自然现象,即森林能改变气候,而形成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让考生从社会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陈中华 《青年记者》2007,(13):61-61
我说要写一下《大众日报》的名专栏《小逢观星》,同事说意思不大,也就是写得活一点。其实我要说的不是“小逢”写得活不活的问题,而是这个栏目设置的更深层的意义。我想有的同事还未理解这个意义,许多热衷于阅读这个栏目的读者恐怕也未全然理解这个意义,我就觉得更有必要说一说。  相似文献   

11.
古文有长篇巨制,也有写得短小精悍的,视内容而定。但写得短而精的古文,不等于内容非常简单,有的是尺幅而具千里之势。就内容看,虽不能与长篇比,也还是有变化,有转折,并不简单化,却写得非常短小,那是怎样写的呢?由于各种不同的文体有各种不同的写法,同样写得短小,体裁不同写法就不完全一样。因此,这里试举几篇体裁不同的短文来说说。先举一篇记叙文:  相似文献   

12.
郑树琼 《大观周刊》2012,(14):215-215
作文涉及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语法修辞等方面.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对小学生来讲.写作难度很大,以至于很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无从下笔。教师觉得难教.指导过细吧.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特点。指导得简略点.很多学生又写不具体。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小学生轻松作文呢?  相似文献   

13.
也许有同志看了这篇文章的题目感到不很理解:党报当然姓党,党报不姓党又姓什么呢?!然而,正是在这个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上,有的党报出了问题。在今年第二季度发生的那场动乱和反革命暴乱期间,有的党报有一个阶段,或者有那么几天,就离开了党的立场,背离了人民的利益,这个教训是深刻的。完全有必要重申这个根本原则:党报只能姓党。  相似文献   

14.
周占亮 《大观周刊》2013,(11):219-219,232
每次判卷.作文总使人不太满意。发下卷来,考生又总对分数不满意,觉得自己的作文不应只得这点分。教学,考试,考试,教学。翻来覆去,覆去翻来这种状况却始终不能改善,学生、教师总也走不出这种怪圈。为什么呢?我认为,这说明了j点:一、学生对作文存在着不够端正的认识.心中没有标准.也没有达成标准的方法.甚至从没有写好作文的意识;认为只要自己写出来,就应该给多少多少分。二、作文教学效率不高。三、多数教师对作文教学不太满意.也深感无奈。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有的记者有写也写不完的新闻,而有的记者却常常徘徊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自己该去采访什么?为什么有的记者采写的报道个个精彩,总能写出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事物和新发现的规律,而有的记者采写的报道却是角度老套,写法陈旧,语言枯燥?有政治修养、文化修养的因素,更有业务修养的原因,其中缺少发现,眼中没有新闻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搞了十多年的新闻,我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要要学会发现新闻。要提高投稿命中率,就要首先在发现新闻上下功夫。 发现新闻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有的同志总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新闻的写法上,而忽视发现新闻能力的培养,这是不足取的。我认为,能抓住有价值的新闻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而写作手法的高低,却是第二位的。如果你抓的问题很有价值,写作手法差一些,文字粗糙一些,经过编辑加工仍可采用。但如果问题抓得不好,没什么价值,文章写得再好,哪怕一字不用改,也无法采用。当然,如果问题好,文字也好,那就算完美了。 从认识和工作过程看,发现新闻是写新闻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同一位通讯员聊天,谈到稿子写完要不要修改的话题,他说:稿子写完就结束了,还修改什么,那多费事啊!据了解,有的通讯员或是记者,稿子写完就马上发往编辑部,根本不做修改;也有的人是不懂得怎样去修改。  相似文献   

18.
对高考作文命题思想的理解,是有一个过程的。过去的作文试题,有多种形式,如命题作文(改写、补写、续写);看图写说明文、议论文;一个材料两用的“平分秋色”的作文;选角度,联系实际作文……,都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不能还写作的本质,限制较多,有时因为考生审题上的错误,不能准确的考查  相似文献   

19.
经济报道,往往不像社会新闻那样具有故事性,不容易 写得引人入胜。经济新闻,怎样写得引人入胜?参加"聚焦中 部话崛起"系列报道,我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以理见长,靠思想的深度体现经济的精彩 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蕴含着经济规律。认识其中的 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是经济报道所追求的境界。认识得深 不深刻,全不全面,决定着报道的精彩程度。许多报道,我们读 过之后,能回味许久,是因为里面体现出了思想的深度。有些 报道,因"工作味太浓",让人不忍卒读。 采写"聚焦中部话崛起",我们有意识地体现一种风格:  相似文献   

20.
刘郎 《现代传播》2003,(2):121-122
一不管张子扬当什么样的官儿 ,我依然认为他是一位电视导演。文化人的身份 ,谁还能多过苏东坡 ,但他永远是一位诗人。是导演就得写阐述 ,弄一部作品 ,至少就得写一篇。先写还是后写 ,写长还是写短 ,都是见机行事 ,丰俭由人。写法也是五行八作 ,繁复的 ,有些写成了陈情表 ,简单的 ,有些写成了派工单。后者绝不是贬意 ,“辞达而已” ,也是上境。明清尺牍已经洗炼到家了 ,但读起来竟是一份享受。我常想 ,既然有“文无定法”之说 ,那么 ,这导演阐述便可以视作一种最为宽松的文体 ,它甚至可以比书信来得更自由。据说艺术大家也有不写的 ,述而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