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构建了形象生动的展示地震现象的教学环境,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地震的基础知识并提高防震意识,而且在语言运用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培养.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曾听过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地质灾害",教师在这一节课使用的教学手段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通过多媒体模拟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逼真地感受地质灾害的巨大威力。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有自主学习,有小组合作讨论,有小游戏(玩中学)等。在学习"地震"时,教师先播放地震带来的破坏场景,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一些有关地震的基本概念后,小组讨论"地震来了怎么办"?教学过程按预设"轨道"有序展  相似文献   

3.
地震致残学生数字化学习支持策略的研究是教育技术学和特殊教育学的一个新课题,它对提高地震致残学生的学习效率、生活技能、职业技能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该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根据地震致残学生的不同特征和数字化学习的不同内容提出个性化的数字化学习支持策略.在方法上需要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和参与式观察法以及比较研究法的紧密配合.  相似文献   

4.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10,(3):79-79
四川地震灾区95%以上学生已搬入永久性校舍 截至去年12月底,四川地震灾区已实现了95%以上的学生在永久性校舍中学习的目标。按照地震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2010年春季开学.灾区学生全部告别板房进入永久性建筑学习。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阶段的学校教育对人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5.12汶川地震及4.20雅安地震使得四川省教育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学生伤亡惨重。本研究中从学习动力、学习行为、学习习惯、适应能力四个方面分析四川省地震致残青少年学习适应特点,试图藉此构建学习适应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学生对所学地震勘探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浅层折射地震勘探实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进行了有效结合,研究了浅层折射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及实践教学环节,处理并分析了采集所得实验数据。实践结果表明,学生通过亲自布置测线、用仪器设备激发和接收地震波,并对记录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激发了学生理论课程学习的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双语教学是工科院校学生国际竞争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我校地球物理勘探专业本科生课程《地震地层学》双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了将常规教学方法与基于团队学习(TBL)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课程双语教学的途径。研究认为,国外原版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地震地层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将常规方法与TBL教学法的结合可以解决课时与教学内容、专业学习与专业英语学习之间的矛盾,并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全面学习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能掌握相关的英文专业词汇及相关领域的国外研究进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未来参与国际油气地球物理勘探市场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信息快递     
数字●四川地震灾区95%以上学生已搬入永久性校舍截至去年12月底,四川地震灾区已实现了95%以上的学生在永久性校舍中学习的目标。按照地震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  相似文献   

9.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是地球物理专业本科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首先分析了近年来笔者在地震勘探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了在地震勘探原理课程建设中进行改革措施和方法,主要包括课程内容优化、加强平时教学互动、增强实践和改进考核方式等。这些方法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际教学验证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7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对本地区建筑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震害现场调查、总结地震中不同结构体系建筑物破坏特点,从建筑结构震害和防灾减灾设计来分析现有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优缺点。强调抗震工程实践的重要性,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深入探索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查找资料,提高学生结构抗震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地震资料解释是获取地下油气藏信息的重要手段,由于地下地层特征在现实中不可见,很难通过传统实验再现真实的地层特征,为学生理解地下构造和沉积特征带来困难。通过地震解释人机联作仿真系统,学生可以在虚拟仿真系统中,通过选择不同沉积环境下的地震数据和不同属性类数据,进行数据的三维查看,亦可选择不同的切片观察地下地层数据的平面和剖面特征。相比传统教学,该系统能够更加生动再现地下地层特征,融入的三维地震可视化技术,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下地层构造样式和沉积形态,提高学生地震资料解释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该仿真系统已在“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课程中进行了实践和应用,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深学生对地震岩石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结合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专业特色和教学特点,从研究性教学的理念出发,设计了地震岩石物理综合实验,并详细阐述了实验设计的思路、内容和方法。实践结果表明,地震岩石物理综合实验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培养实践创新思维、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符合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位于震中的汶川县县城,有三分之一房屋倒塌,其余的房屋也严重受损。地震过后,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培养学生在面临突发性灾害事件时的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增强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星湖小学积极开展了校园地震科普学习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工科"建设需求,对"地震勘探原理"课程实践内容进行更新,设计了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综合实验。以解决实际地质工程问题为导向,设计了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垂直剖面解释、水平切片解释和地质构造图绘制等4个实验模块,同时在实验拓展环节引入机器学习前沿技术,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断层自动识别。实践表明,综合实验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对于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起到重要作用。怎样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根据兴趣选择合作探究内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就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如教学《地震》一课,在课前的学情调查时,发现学生有的对研究震前的预兆感兴趣,有的对研究地震的危害情况感兴趣,有的对研究地震时如何逃生感…  相似文献   

16.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两个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本文根据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课程地震方向实验课程要求,利用超声地震物理模拟系统模拟实际海洋地震采集系统,探索了课程讲授过程中相应的实验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案将地球物理方法原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我校海洋科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带着主动探索生活的兴趣走向课堂,将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会产生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日常生活入手,做到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乐学、爱学.在处理《珍爱生命》的课堂导入时,我从学生熟知的"玉树地震"入手,播放"玉树地震"的相关视频.感人的画面和温总理激励人心的话语在视频中呈现,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18.
在以往的多次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是采用了教师提供信息——给学生讲述历史上的地震及观看图片,学生在听和看图片中,探索来自地球内部的信息,想象地球内部的情况,推测地震发生的原因,像这样教学,总感到没有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尽管教师也考虑到磨炼学生、训练学生的思维,但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分析、研究事实,想象地球内部的情况,推测地震的成因时,总是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了让学生在一堂课中有所“得”,有时不得不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地震勘探系列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内容抽象难以理解,致使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时间久易失去兴趣。所以以这一系列课程的问题为导向,引入PBL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为目的,为地球物理领域培养适应国际化竞争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地震预测基础"课程为例,探讨防灾减灾类特色课程建设。通过对课程的社会需求调研,以需求为导向,把握人才培养方向。通过对课程特点的分析,确立教学内容设置的基本原则,搭建地震预测的知识体系。依托地震预测实验室,构建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教学,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震预测的思路、方法和分析软件,增强深入学习防灾减灾专业的动力和行业就业能力,拓展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