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合学生主体发展的教育观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应是现代教育的标志取向。教育要“适合学生”,首先必须明确学生是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属性和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具有独立主体、能动主体、发展主体等方面的属性,因此,“适合学生的教育”,必须是以个性教育观、主体教育观、创造教育观为主导思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学生主体论与现代教育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应是现代教育的标志取向。教育要“适合学生”,首先必须明确学生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避性和特点。现代人科学给予教育过程中的学生以权利主体,独立主体,能动主体,发展主体属性的解释。因此,“适合学生的教育”,必须是以人本教育观,个性教育观,主体教育观,创造教育观为主导思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一、科学的教育观教育观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教育观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还影响着未来教育的性质和发展。为此,教师必须确立四种教育新观念,以顺应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1.主体教育思想观马克思最早提出“人是主体,物是客体”的哲学思想。我国教育学研究者使用“主体”一词较早出现于刘佛年主编的《教育学》中,该书在阐述教学及其过程时指出:“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却又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主体。”随着教育界对教学主体的深入讨论,主体教育思想渐入人…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是封闭性和终结性的专科教育,这给高职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我国高职应具有大教育观,采用以课程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走出象牙塔式的学校教育,办大高职,充分利用现有的高职资源,对专科学校和成人高校的专业结构进行市场化调整,对课程进行职业化的改造。高职目标的实现是通过高职教育的模式,而目前推崇采用能力本位的教育会遇到这样困难:首先因教学设备和设施无法到位及教师的的优秀标准不能达标,会造成能力无力到位;市场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变幻莫测,一次就业定终自己不存在了,能力本位的教育仅局限于一技之长的人才规格已不适应了;最后,二十一世纪是要培养具有“自我雇用”职业素养的人才,而不是培养仅胜伤一种岗位的人。因而高职教育的模式应是“职业素养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教师拥有什么样的希望教育观直接影响其教学的效果。中小学正确的希望教育观应当是:儿童是希望的主体(或载体),是未来的创造,是理想的实现;教育的职能是唤醒儿童的内在的希望;教师应当动态地把握希望,并将希望变成儿童内在的精神动力;促使每个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存在明显弊端的传统教育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人的教育成长的需要,教育变革的出路就在于走出“工业化”的泥潭,进入“生态化”的田园,以全新的生命教育观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为此,必须正确理解生命教育观的内涵。把握生命教育观视域中,直面“具体的人”、关乎人的生命,注重“功能性学力”提高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育观是人们在数学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数学教育的一种系统的理性认识,它是由数学教育本质观、数学教育价值观、数学教育实践观和数学教育质量观四种观念所组成的一种逻辑体系,研究数学教育观结构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观,知识能力结构,身心素质三大方面对高面对高师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高师学生的素质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教育教育的改革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创造教育观的形成和发展。实践的发展和相关理论研究的进展 ,都呼唤教师的创造教育观必须从偏重于人的认知性创造素质发展的“知识本位”立场 ,回归到重视人的完整德性生命发展的“德性本位”立场上来 ,实现整体性和根本性转型。“德性本位”教师创造教育观的核心在于 ,教师从德性生命的高度 ,来认识和理解教育的目的、过程、对象、内容、方法等 ,形成以发展学生的德性生命为本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课程观等。“德性本位”教师创造教育观具有人性化、完整性、多样化、内在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不等于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创造教育也必须从本质上反映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内核;坚持和实践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教育的人本主义和主体精神,防止和避免教育因注重和突出其服务社会的功能而忽视人的主体性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