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某闹市区广告栏贴出一张“寻物启事”;“本人昨日下午不慎在401路公交车上遗失一张洗衣机提贷单,有拾到并归还者,本人愿付酬金200元,决不失言。”路边两青年看见后竟为其中的一个词争论不休。甲说:“‘启事’中‘失言’是‘食言’之误。”乙说:“不对,语言怎么能吃呢?显然用‘失言’是对的。”甲反驳道:“语言怎么能‘失掉’  相似文献   

2.
教学《在炮兵阵地上》时,我正指导学生阅读品味彭总饭桌上的一席话,一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彭总明明说自己‘只错了一句’,为什么却说‘我又说了错话’呢?这个‘又’字不是说明他说的错话不止一句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认为把‘又’拿掉反而好一些。”这一串连珠炮的提问,原来是对“又”字有意见。我正想用三言两语解答,可发现几个学生跃跃欲试,我马上改变了主意:且慢,看他们怎么说。我扫视全班,问:“你们的意见呢?”教室里出现短暂的沉寂之后,一双又一双的手举了起来。一同学说:“我觉得彭总根本没有说什么错  相似文献   

3.
吕叔湘先生的《错字小议》有三处疑点: 一是题为《错字小议》,但文中举的例子并非“错字”,而全是“别字”,这就有些题文不符。作为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大家的吕叔湘先生,不可能不知道“错字”和“别字”这两个词语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尽管“别字”俗称“错字”(即用错字),但评论语言文字的专业性文章,还是应该使用规范的、专业的术语为妥,更何况是名望极高的语言文字学大家呢。 再是选例失察。文中选了1981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的一则报道《“启示”的变化》,作为正误共处的例子,余以为是误解了原作者的本意。纵观这则报道,原作者是以“遗失启示”到“招领启事”的变化,表明母校学生不仅  相似文献   

4.
袁小珠!小魔女秦天月仍然是一脸很酷的表情,你如果向你爸爸妈妈宣布:我同意你们离婚!那才叫‘酷’呢!兔巴哥突然问道:袁小珠,你想跟你妈,还是跟你爸?我就是拿不定主意。袁小珠哭笑不得,我喜欢妈妈,也喜欢爸  相似文献   

5.
<正>卖小鸡的挑着两箩筐小鸡蹲在门口卖。我妈妈过去问:“怎么卖?”那个老头儿揭开筐盖,把手一摊,说:“便宜,5角钱一只。”妈妈站着拿不定主意。我在门后早就听到小鸡们叽叽叽的呼唤声了,赶忙跑到箩筐跟前。  相似文献   

6.
生日     
生日年年过,然而最难忘的是我过10岁生日的情景。那天是星期日。早上,我被闹钟催醒了。爸爸妈妈呢?起身以后,发现桌子上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们在一个有趣的地方,头一个字藏在‘长江’和‘长城’里,第二个字躲在‘微风’里,但不在‘微笑’中,最后两个字是‘公园’。怎么样?好想吧?早饭不用吃,8点到门口等,再见啦!”  相似文献   

7.
一、问字“老师,‘恐惧’这两个字怎么写?”一位老师在操场上匆匆走过,一位学生追在后面问。“就是‘恐怕’的‘恐’,‘工具’的‘具’加个竖心旁。”“老师,‘恐惧’两个字怎么写?”在另一个场合,又一位学生问。“‘巩固’的‘巩’加个心字底就是‘恐’,‘惧’就是‘具体’的‘具’加个竖心旁……”这是笔者有意安排学生做的一次“问字”游戏。在教师潜意识主导下,“脱口而出”回答学生。从学校领导,教研员,语文、数学等不同专业与岗位的十多位老师的回答,只有两次的答案里有“恐龙”的“恐”。答案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但“‘恐龙’的‘恐’,…  相似文献   

8.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人把“招领启事”、“寻物启事”等误写成“招领启示”、“寻物启示”。这是由于不知道“启事”是什么意思造成的。古人所谓“启”是一种文体,它的意思是“陈述”,“启事”是陈述事情的书信。后来报纸上发表的公开信也叫“启事”,现指为了公开声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而“启示”是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的意思。可见这两个词的意义大不相同。我们在使用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9.
(一)“鲸”字妙解学习《鲸》这篇课文时(课前曾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我刚写上课题,孩子们就针对“鲸”的字形提出了自己的创见。一个孩子说:“老师,我认为‘鲸’实际上是一个错字,因为通过预习我们都知道鲸是一种哺乳动物,不是鱼,怎么能写成鱼字旁呢?”另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想是因为以前科技不发达,人们对鲸有着错误认识,以为鲸是鱼,把‘鲸’写成了鱼字旁,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们知道了‘鲸’是哺乳动物,就应该把鱼字旁改写成反犬旁。”又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认为‘鲸’不是错字,不应该改。因为‘鲸’是形声字,右边的‘…  相似文献   

10.
左雀斑把曹熊领到一个贴满各种文字的招贴栏跟前。左雀斑一边在这些纸片间寻找着,一边嘟哝:“那张租房启事哪去了?”曹熊问:“你要租房吗?”“哈!”左雀斑伸手撕掉一张刚贴上去的假药广告,便露出她要找的“租房启事”。“曹熊啊,”左雀斑说,“你看这个‘房’字,它上半部是什么?”曹熊说:“是个‘户’。”“‘户’是什么意思?”“是门的意思。”“对,你朝‘户’的方框里看,[睛不要眨,把这个方框看大了,你就可以进门了。”曹熊就目不转睛地盯着“方框”……果然,方框渐渐扩大……左雀斑拉住曹熊的手,两人朝方框里一跳!曹熊只觉得[前像被黑布蒙…  相似文献   

11.
讲读完省编小学语文第九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以后,我对同学们说:“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请提出来。”一个同学说:“课文中‘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这句中‘蹲着’、‘半跪着’的各是谁呢?我不知道。”他提出这个问题后,我请同学们回答。一个同学说:“这个问题还不好回答?不管是谁‘蹲着’、‘半跪着’都行。”另一个同学说:“本文是作者的回忆。因时间长了,作者记不清楚了,所以就没有交代是谁?”很明显,这两种回答都  相似文献   

12.
《红领巾》2009,(11):39-39
皮克的家被盗了,虽然东西丢得不多,但其中有一个音乐盒是皮克的祖母留给他的.意义非凡。皮克向好友——名侦探南可求助,南可给他出了个主意:“我给你写个‘寻物启事’吧!”  相似文献   

13.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06年度社会生活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十大语文差错。这些差错是:将“像”错为“象”,将丙戌年的“戌”错为“戍”,将神舟的“舟”错为“州”,将“即”字错为“既”,将“启事”写成“启示”,将“哈密瓜”错为“哈蜜瓜”等。小朋友,你是不是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呢?想杜绝错别字吗?那就快看看郑菊老师的“高招”吧!主持人:开心果  相似文献   

14.
标点趣话     
一学生跑到学校办公室门口高喊:“老师打架哩。”一幽默老师问道:“老师没有打架呀?”“是学生打架。”学生回答。“那怎么能说是老师打架呢?”原来是四年级教室里两学生打架,老师处理后,对那位报告的学生说:“应当说‘老师,打架哩’,加个标点。”  相似文献   

15.
“暖”字学生非常容易写错,错的地方也几乎“不谋而合”:把右半边写成“爱”,把左半边写成“目”。学完课文之后,该学习生字了,其中有个环节是在小组内交流难记的字,然后说说自己的好办法。梁昊翔同学的办法真是妙极了:“‘暖’为什么是‘日字旁’呢?‘日’就是太阳的意思,没有  相似文献   

16.
宾老师作文讲评中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感觉她指导得特别到位,特别好。她上的作文课是《给文具设计名片》。当堂讲评时,一个学生读他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铅笔的头上有一个红色的东西,可以用来改正错字。”老师马上说“:这句话好吗?怎样写更好呢?”一个学生说“:在‘东西’后面加上‘那是橡皮’。”另一个学生说“:铅笔头上有一个红色的帽子。”老师说“:很好!把‘东西’改成帽子就更清楚、更形象了。”这时又有学生举手,老师让他回答。他说“:还可以‘把一个’改‘成一顶’。”又一个孩子也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可…  相似文献   

17.
将“争”写作“争”就成了错字,为什么?有篇题作《“彐”和“■”形辨》的短文谈到:“凡没有笔画自上而下从中间穿过时,一律写‘彐’;凡有笔画自上而下从中间穿过时,一律写‘■’。”(载《中学课堂内外》一九八四年创刊号,作者潘泽生)从新《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等书看来,这说法是正确的,它从汉字书写的角度告诉了大家一条形辨的规律。但是“彐”和“■”为什么非如此写不可呢?下面,我简单说一说其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选段《赤壁之战》,是高中语文的传统教材,多年来,书刊上有关它的讲解、分析、评注的文章比比皆是,但对其原文的校勘和评述则极少见。这里,想就这个方面,及其与语文教材建设有关的问题,略抒鄙见,以求正于行家。一、《赤壁之战》错字“元”高中语文通用课本,对“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中的“元表”,在正文下加注:“应作‘文表’,秦松的字。”但既说“应作”,何以不迳在正文中订正,而要在注释里附加说明呢?  相似文献   

19.
“郭志忠,你和xx比,谁高谁 矮,!’’老师问个子较矮的那个幼儿。 “我高,xx矮。”老师吃了一惊。 “你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老师忙把郭志忠拉到自己跟前 “老师高,我矮。” ‘你再和x又比一比,谁高谁矮?” “我高.xx矮。”孩子还是 不改口 这是某幼儿园中班上计算课时 所出现的一幕。后来老师请别的小 朋友回答并纠正了郭志忠的错误判 断之后再问郭志忠,他还是一个劲 地说:.‘我高,x又矮。”看来, 这个孩子是在有意坚持错误,而且 似乎是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我对 此发生了兴趣。 课后,我在活动室门口找到了 郭志忠。’你叫什么名字?”我拉 …  相似文献   

20.
选择问中间该不该用问号?选择问中间不能用问号,一般讲语法的书都这样说,高考试题也这样要求。如去年全国五省一市的高考试题一大题5小题就将“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看作是标点符号有错误。前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