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阿富汗独立到阿富汗战争爆发(1919-1979年)60年的时间里,苏联在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对阿富汗积极推行了施加影响和渗透的政策,并获得显著的成效;同时,美国作为唯一可以平衡苏联的力量,却忽略了阿富汗的战略重要性,采取了相对消极的政策,在有条件挫败苏联计划的情况下,失去了争取阿富汗、遏制苏联的机会。本文论述了这一时期苏联和美国在阿富汗实施不同政策的内容及其原因和影响,从大国外交的角度分析1979年阿富汗危机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阿富汗矿产资源开发:历史、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富汗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由于工业基础薄弱、战乱不止等原因,阿富汗矿产的勘探和开发一直步履维艰。苏联曾在阿富汗展开了大规模的地质勘探,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美国在阿富汗进行反恐战争后,又在苏联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物探等作业,并对阿富汗矿产资源作了经济评估,以期帮助阿富汗政府争取国际合作,通过矿产开发推动经济发展。总体来说,在阿富汗进行大规模矿产开发还需做进一步的地质勘探工作,而安全保障是必要的前提。对阿富汗的矿产开发应该持积极而慎重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苏联出兵阿富汗是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苏联为此而提出的种种借口掩盖不了其侵略本质.究其原因,维护苏联在阿富汗的既得利益是苏联出兵阿富汗的根本原因,控制阿富汗是苏联长期以来的战略追求,阿富汗执政党的内斗与阿富汗局势的恶化是苏联出兵的直接原因,阿富汗内部的亲苏势力为苏联提供了必要条件.苏联的出兵决策与苏联的集权领导体制、意识形态因素、苏共领导人的个人因素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宣传战是现代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富汗战争开始后,基于阿富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现实,通过广播电台、录音带、手机等媒介发布信息成为塔利班宣传的主渠道。随着现代通信媒介的不断发展,塔利班开始使用推特、脸谱等社交网站发布信息,也善于利用西方媒体传播它的思想和主张。塔利班的宣传战削弱了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的道义优势,增加了驻阿美军在阿富汗行动的困难,延缓了阿富汗国家重建的进程。美国及其盟友对塔利班宣传战的反制表明,在现代社会,借力网络技术驾驭和操纵更多的信息资源和社会影响力,日益成为国际政治权力博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阿富汗是当今世界的热点。本回顾了20世纪阿富汗历史,论及大国在阿富汗的角逐与阿政权的选相交替,着重探讨了苏联侵阿对世界战略态势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阿富汗:影响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新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13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接受阿富汗为南盟的正式成员,确认了阿富汗南亚国家的身份。阿富汗加入南亚国家的行列,对南亚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直接影响。它改变了亚洲的政治版图,加强了南亚的重要性,使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增强,使南亚地区政治格局发生了微妙变化,并给南亚区域合作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论塔利班运动时期非政府组织在阿富汗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塔利班正式登上阿富汗政治舞台。此后直至反恐战争结束,塔利班在阿富汗采取了一系列教育政策和措施,严格控制教育体系,灌输和贯彻其宗教极端思想。使阿富汗本来就已十分落后的教育雪上加霜。幸运的是国际社会各类非政府组织在这期间利用其制度和资源优势,保护甚至在某些方面促进了该国国民教育一定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对阿富汗政策的重要历史时期。此时期内,美国经历了杜鲁门、艾森豪威尔两届政府,美苏冷战又出现新的趋势。美国的阿富汗政策在此背景下开始全面展开。此十年间,美国的阿富汗政策在保持一定延续性的同时,也进行了重大变革,美国的阿富汗政策及其基本目标经争论、受挫、摸索,最终确立并沿用至80年代。定型后的美国阿富汗政策为此后几十年间美国一阿富汗关系的基本特点与结构奠定了基础,决定性地影响了此后几十年美苏冷战格局及美阿关系的发展路径。这一时期.美国对阿富汗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目的是与苏联争夺,确保阿富汗的中立和缓冲国地位不被破坏。另一方面,作为美苏在阿富汗激烈争夺的副产品,两大国在阿富汗又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合作”局面。  相似文献   

9.
查理的战争     
这本应是一场不难打的仗。苏联把—切都计划好了:为实现国境南面的战略推进,苏联已经在阿富汗这个小邻国身上苦心经营多年。早在正式出兵前,苏联就通过各种援助,在阿富汗进行了详尽地考察,控制了几条战略公路和机场;派出的几千名技术专家,也已经在这个总面积仅相当于西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阿富汗战争自开战到今年3月中旬的战况及阿地区的气候情况,由若干战例分析和研究了在此期间阿地区的天气条件对美军军事行动的影响,着重分析了阴雨、风沙、严寒三种恶劣气候条件对美军飞机和地面部队行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立法院长孙科四次出入苏联,他被蒋介石选作使者乃因他同其父孙中山一样有过俄国情结,他并不赞成苏联的意识形态,但为了中国的抗战大局,他主张把民主国家苏联当成中国的朋友,笔者从他担任“中苏文化协会”会长期间的活动,他同苏联党政领导人进行的谈判,为中国抗战争取到3.5亿美元的贷款,或亲自或促成了几个重要条约的签订等方面,分析孙科为维护战时中苏关系而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苏联驻德军管机构、苏联驻朝军管机构,是二战结束后初期苏联对德国、朝鲜占领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它始于反法西斯战争中对欧亚大陆两大战略要地的军事占领,成长于依照苏联模式对当地战后重建的经济、政治改造之中。由此,确立了苏联对两地深刻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苏德战争初期,德军对苏联实施了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闪电战,苏联的领导阶层和部队对此几乎毫无准备。由于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对内外态势判断失误,加之军事思想陈旧失灵,并且军事战略明显失策,因此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4.
1946年希腊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重新爆发后,南斯拉夫给予了巨大援助,而此时的苏联却持消极态度.之所以出现这种矛盾,是苏南两国在如何应对西方国家的冷战政策问题上存在分歧.南斯拉夫主张战略进攻,苏联则坚持战略防御.这种对外战略的分歧,突出地表现在希腊内战问题上.如何对待希腊的内战问题,是苏南冲突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这一行动对于加速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提前结束战争,无疑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苏联出兵中国是其国家利益的需要。对于苏联出兵中国的真实目的,确实有待商榷。而深刻解读苏联的远东政策,无疑有助于进一步揭开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真实面纱。  相似文献   

16.
1952年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旧王朝,建立埃及共争国。共和国建立后为加强国防建设,纳赛尔积极向西方购买武器,但最终苏联而不是西方的武器进入了这个一直以来西方的势力范围。分析苏埃武器交易的原因,得出结论,西方的冷战政策造成了阿拉伯世界的混乱,迫使埃及寻求苏联的帮助,西方试图拉拢埃及的政策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之前,苏联对外政策遵循两种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原则,加强与西方国家的经济交往,既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又维护了世界和平。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党和政府鼓舞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主导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对外政策忠于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原则,维护了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利益,为保卫世界和平与民主做出了新的贡献。苏联在和平与战争问题上的正确立场,使苏维埃政权经历了伟大卫国战争的严峻考验,苏共公信力也因此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对苏联进行战略遏制、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通过经济、贸易、金融和技术等手段对苏联经济进行战略挤压、围堵、控制、诱导等政策,加剧苏联经济困难并引发国内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走向西方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9.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中朝关系迅速紧密起来。但在朝鲜战争期间,由于中朝两国国家战略目标不尽相同,先后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和"战俘谈判"两个问题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意见分歧。在双方互不相让的情况下,苏联成为分歧的最终裁决者。苏联在解决中朝分歧时从自身的国家战略出发,最终站在了中国一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