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Lakoff和Johnson(1980)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概念域之间的映射是概念系统的一个固定部分。人们用具体的概念去理解抽象的概念。以此为基础的概念隐喻理解模型认为,长时记忆中的概念隐喻对隐喻理解起重要作用。Glucksberg与Keysar(1990)提出的范畴包容模型认为,XisaY形式的隐喻是直接被理解为范畴包容性断言,本体x被归于一个以喻体Y为典型成员的临时范畴。文章通过分析两个模型的实验证据,提出概念隐喻理论是一个隐喻解释模型,能很好地解释隐喻的系统性,而范畴包容模型是一个隐喻理解模型,反映了隐喻理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杨秋颖 《考试周刊》2009,(22):122-123
隐喻认知是指通过喻体理解本体的过程.它是隐喻使用和隐喻理解的基础,是促进教学的一务有效途径。本文从借助于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加强隐喻认知和借助于语境加强隐喻认两个方面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隐喻认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龚翼蓉 《海外英语》2011,(3):221-222,224
该文试图从范畴化角度对隐喻的生成及理解作分析,隐喻的本体范畴与喻体范畴之间的互动、新范畴的创造过程为隐喻的生成及理解以及认知和语言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介绍隐喻的研究对象及理解过程。隐喻的理解可以分两个步骤,首先是隐喻的辨认,然后是隐喻意义的推断。隐喻的理解过程实际上就是听话者将隐喻中喻体的主体特征转移到本体上并由此重新认识本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通常把拟人视作最典型的本体(实体)隐喻,称为拟人隐喻,从而认为隐喻和拟人都是基于体验性和相似性的源域向靶域的映射。在认同隐喻和拟人都是不同概念间跨域联结的心智模式基础上,本文提出:隐喻是喻体(源域)向本体(靶域)的静态映射,本体、喻体在字面上兼具;而拟人是将本体融合在拟体中,非人本体被活化在拟体人中,并不显现,源域中拟人之体代其行事,从而得出结论:拟人是基于"转喻人"的隐喻。  相似文献   

6.
《宜宾学院学报》2015,(4):118-125
在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式下,传统修辞学中名词性隐喻的喻底可以被抽象成为临时认知域(ad hoc cognitive domain,ACD)。该认知域是原隐喻中本体和喻体的上位概念,本体和喻体是这一认知域的范畴成员。由此,名词隐喻中的跨域映射经由临时认知域转化成为同一认知域域内成员之间的映射,即转喻或转喻机制在名词隐喻的产生或理解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从转喻和隐喻的各自的认知基础来看,这也是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相似性基于邻近性,邻近性保证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英语习语中的概念隐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习语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大来源是人类本身的各个部位。Lakoff&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是通过一个概念去理解另一个概念,即源域向目标域的单方向性映射,也就是跨域映射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目标域概念的某一(些)元素被凸显,而其他元素则会被隐藏。本文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了英语中的人体部位习语,发现英语习语里的隐喻使用非常广泛,认为认知语境对于跨域过程中的凸显和隐藏有很大影响,制约着习语的形成和我们对英语习语的运用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隐喻只被修辞学家视为研究的焦点已有很长时间。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对于隐喻这一具有语义和语用的语言现象必须通过语境知识来体现其本体和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通过解释隐喻理解中想象性经历的特点,分析影响隐喻理解的因素来试阐述语境对隐喻理解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严蓉  李萍 《考试周刊》2009,(30):42-43
理解隐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及喻义是隐喻翻译的着手点。本文在Newmark对于隐喻的分类的基础上,针对各类隐喻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类别隐喻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隐喻的标志性特征是本体和喻体既相异又相同。从意识活动的视角来看,隐喻的本体、喻体在意识感受性上具有同一性,这为隐喻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隐喻研究中的同一性是一个连续统的概念,大致分为相同的同一性、相似同一性、相应同一性和相关的同一性,借此进一步为隐喻的认知分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概念隐喻·经验主义·体验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分析概念隐喻、经验主义以及隐喻的体验动因。在当代隐喻理论中,隐喻不是语言表达式,而是概念系统中的跨域映射;隐喻系统不是任意性的,而是基于经验的。  相似文献   

12.
认知隐喻理论宣称语言中无数的隐喻表达可以追溯至有限数目的概念隐喻,这就意味着概念隐喻有可能在我们的语言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以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旨在探讨隐喻对中国大学生英文阅读理解的影响。本文用量的研究方法对广州某高校英语专业三年级54位学生隐喻知识培训前后所得阅读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隐喻知识有助于他们的英语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13.
以“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翻译观”为基础,研究美国总统GeorgeW.Bush2003年3月17日至5月1日美国发动对伊战争前后发表的五篇重要演讲中的隐喻的翻译,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翻译说”对隐喻的翻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政治演讲中结构隐喻的可译性高于本体隐喻(容器隐喻)等。  相似文献   

14.
隐喻普遍存在。从本质上来说,隐喻不只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概念体系。概念隐喻就是将具体的、熟悉的始源域概念映射到抽象的、陌生的目标域概念上,以理解抽象的、内在结构欠清晰的事物。概念隐喻主要研究隐喻概念中一般的、常规的模式,即常规隐喻,从而揭示人类的一般认知规律。人类的认知始于身体经验的物质基础,因此,本文根据隐喻概念理论,以英汉身体部位词“脸(face)”、“限(eye)”为例,探讨身体部位词的常规隐喻,旨在对常规隐喻的研究作一补充。  相似文献   

15.
韩礼德主要提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两种形式。概念语法隐喻指概念元功能的及物性过程可以隐喻成另一个过程(以及名词化),人际语法隐喻则包括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在《雾都孤儿》原著和简写本的对比分析中,发现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都更多地存在于前者,且对意义表达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和简单的语言产物,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根据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人们借助熟悉的具体概念建立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构建陌生的抽象概念.文章以玛格丽特·米切尔《飘》为研究文本,抽取并分析小说中关于“女人”的隐喻.通过分析各个隐喻的始源域到目标域映射的过程,不难发现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带有消极负面特点.这也反映了在20世纪初的美国,普通大众对“女人”有很深的偏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用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对NBA英语体育新闻中出现的概念隐喻进行认知分析。按照他们的概念隐喻理论将所得到的概念隐喻分为结构概念隐喻、实体概念隐喻和方向概念隐喻,然后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三个不同类别的概念隐喻的投射机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隐喻的认知研究成为最近三十年的热门话题。从汉语春节过年的食物、数字、装饰以及生肖等其他文化特征项目看隐喻,文章赞同认知观对于隐喻的认定:即隐喻是两个认识域的投射,概念隐喻存在并具有文化共核,以及隐喻普遍存在并对认知和思维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基本方式,通过映射有助于人类从源域到目标域来认知世界。《围城》中"人是动物"概念隐喻及其翻译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证明:人类共同的身体经验和英汉两种文化模式的异同决定了有些隐喻可译,有些隐喻不可译,以及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英汉隐喻完全移植的实现是翻译过程中求"同"忽略"异"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隐喻构成的双域性体现在隐喻概念系统从"源域"向"目标域"的投射,这是多个心智空间相互映射并形成最忠实于语言语境和社会语境的表达和阐释的概念复合过程。这个过程以概念隐喻理论、相互作用理论、概念复合理论为依据,受认知主体的认知能力、文化背景、语言语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