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极富魅力的作家之一,他的魅力就是他的叙述模式的创新性,尤其是他的“叙事视角”的独特运用。这就使他的小说为当代文坛开创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景象,本文主要从“儿童视角”方面来论述莫言小说对传统叙事视角模式的颠覆。  相似文献   

2.
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是对他叙事艺术的全面总结。在该小说中,叙事视角的自由转换、元小说叙事等多种典型特点都有所彰显。文章以《生死疲劳》为线索,主要分析莫言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并探究各个手法在莫言的"文学王国"中的初显、成熟运用和不同文本中所展现的具体变化。  相似文献   

3.
莫言是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现代写作技巧的感性传承人。独特的叙事视角使莫言小说不但耀眼于中国当代文坛,而且在世界舞台上光彩夺目。文章选取《红高粱》、《蛙》、《丰乳肥臀》为视点,从"亲缘"的角度诠释了战争、政治、人性和文化,凸显出这种与众不同的美学风格,它使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阅读摆脱时空的羁绊而挥洒自如,在更为广阔的艺术世界中去游刃有余地表达和品味独特的思想感情。亲缘叙述视角使莫言的小说创作显示了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和样板意义。  相似文献   

4.
莫言是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现代写作技巧的感性传承人。独特的叙事视角使莫言小说不但耀眼于中国当代文坛,而且在世界舞台上光彩夺目。文章选取《红高粱》、《蛙》、《丰乳肥臀》为视点,从"亲缘"的角度诠释了战争、政治、人性和文化,凸显出这种与众不同的美学风格,它使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阅读摆脱时空的羁绊而挥洒自如,在更为广阔的艺术世界中去游刃有余地表达和品味独特的思想感情。亲缘叙述视角使莫言的小说创作显示了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和样板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莫言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长篇、短篇小说,从叙事视角、历史情怀和个体生命三个层面可以发现其小说的独特魅力。评论界给了莫言很多称谓,但莫言本人始终坚持着自我创作,通过他的小说,可以看到一个作家正在努力地实践着自我的艺术追求、努力地去探寻生命价值和意义,以实现自我的超越,这是莫言小说的内在生命,也是作家自我精神不断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依凭对"高密东北乡"的独特叙事,莫言不仅获得了国内文坛主流作家的崇高地位,也赢得了国际文坛重要作家的充分认同。在葛浩文已译介的20多位中国现当代作家的近50部作品中,莫言的小说翻译最多。《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标识性小说,其英文版充分表征了葛浩文以"直译式意译"或"异化式归化"为原则的翻译伦理。  相似文献   

7.
莫言是当代文坛上有影响的作家,对于他近年的小说创作,读者一直存在争议。本刊特邀渤海大学当代文学研究所的几位青年学者对莫言近年小说创作进行评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先锋实验小说以"新"掀起了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当代文坛的创作和评论浪潮,这股浪潮既是一批新锐作家有意借用西方的创作观念来打破固有的小说创作模式,更是在一批新生的评论家的推动下掀起的小说创作革新。他们的创作给文坛带来了新鲜的气息,但是也带来了作品与读者的疏离。可是在这其中更出现了如莫言和余华这样的生力军,莫言以他扎根中国的古典气息和魔幻的现代派手法赢得了声誉;余华以他虚伪的形式和真实的人性的书写感动着读者。他们的创作都表明先锋实验小说的创作不仅应该关注如何写,也应该关注写什么。  相似文献   

9.
《白狗秋千架》是刚进入文坛不久的莫言的标志性小说之一,它不经意中表现了莫言小说甚至世界文学的四大经典主题:离乡/还乡、宿命/抗争、桃源/荒原、爱情/婚姻;同时巧妙运用了人物之间对话的复调、人物内心对话的复调、文本之间对话的复调、叙事视角的复调,从而使该小说的内涵十分丰富,得到一些作家和评论家的极力揄扬。  相似文献   

10.
客观冷静的创作手法和叙事风格,使得梅里美成为19世纪法国文坛的特殊存在。从三方面论述了梅里美小说的叙事风格:第一人称的视角、现实主义的叙事原则以及精巧的叙事结构。这三方面使梅里美小说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梅里美小说的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11.
莫言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的作家,他深受南美魔幻小说影响。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以中国传统魔幻因素与现实生活内容相结合,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诡异、空灵特性。《生死疲劳》是莫言魔幻现实小说中的代表作,以生死轮回展示不同人与动物的视角体会。从莫言小说的魔幻元素形成,独特的语言叙述,魔幻色彩与现实生活三方面解析,有益于理解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村庄为莫言的文学创作开启了创造性的文学视角。莫言以村庄为书写对象,借以独特的村庄叙事手法成功的塑造了"高密东北乡"文学村落,利于他对中国民间、历史与当下进行现代性的发现。  相似文献   

13.
在小说《蛙》中,莫言延续了《檀香刑》中的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立场的对话,借此凸显出民间叙事的优势。小说民间叙事的特点表现为:提供另一种历史文本;展现文化的多元性。但是在面对政治意识形态和消费主义时,民间叙事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左右为难,这正是莫言的民间叙事无法规避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莫言是上世纪80年代大陆先锋文学中极具个性特征的作家,他在文学创作上所表现出来的极致个性来源于他在文本创作上所采取的极端叙述。通过对死亡、人与人之间、象征寓意景物等几方面的极端对照的描写,传达出作者立场分明的爱憎感情。同时这种极端的叙述又催生了一系列的美学效应,因而非常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在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其在中国当代文学教材中的地位值得重新思考和定位。莫言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乃至世界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如何进行当代文学的教材编写及在教材改编滞后的情况下如何讲解莫言及其作品是当代高校文学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乡村的自语--论莫言小说创作的精神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的小说大都以乡村为题材,他以较明确的乡村自我立场,表现了乡村的深层文化精神。莫言展示乡村精神的两个典型意象是苦难和幻想,叙述方法上也融入了较多的乡村文化特征,体现出乡村自语的精神姿态。莫言的乡村书写与其生活经历、文化姿态有深刻的关联,也有充分的文学史意义,但一些作品中也存在着浮浅和炫奇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自1986年以来,日本就开始关注莫言.日本的学界、媒体以及普罗大众都围绕莫言及其作品进行了大量的评价,尤其是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后.日本各界的评价状况真实地反映了莫言在日本漫长且曲折的接受过程,也比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日本对以莫言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学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莫言是充满野性精神的作家。语言、性爱和死亡是野性精神的重要表征。莫言小说的语言多源于民间,生猛鲜活,富有热性和蛮力,呈恣肆狂欢风格,汉语的表现潜能得到酣畅淋漓的发挥;他"袒露性爱灵魂",肆无忌惮地撕下文明面纱指向赤裸裸的性本能,颠覆伦理道德纵笔书写性爱;莫言作品的死亡叙事残酷野蛮,精心描写惨烈的死亡现场甚至酷刑细节,挑战现代文明规约下的审美规范。莫言创作的野性精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莫言的创作是民间立场下的知识分子写作,彰显的是知识分子的独特创作个性。从《丰乳肥臀》开始,他才步入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写作,民间内化为莫言小说创作的血液,方法论意义上的历史暴力想象还原为本体论意义上的历史存在现实,与苦难一起成为民间生活的本质存在,悲悯甚至忏悔的人文意识超越了人性层面的关注。莫言小说之暴力叙事,是必然向自由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