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要提高德育效果,必须正确认识并把握德育系统的结构,保持系统的有序性.受教育者是德育系统中的主体,与教育者是主体间性关系.受教育者具有自组织的特性.教育者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组织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真正成为自身道德价值体系建构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正表扬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应该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司空见惯、无处不用的一种工作方法了。它是对学生好的思想和行为的肯定,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进一步巩固和发扬,同时让其他同学也从中接受教育。就是这样一种人人喜欢、个个欢迎的德育方法,在德育实践中却遭遇了比较尴尬的境地,虽然表面上人人满意,但就其德育效果却并非使教育者如意,受教育者顺心。表现在德育的现实生活中就  相似文献   

3.
如何全面地从实质上认识德育过程,它关系到学校德育的方向、性质和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问题.人类社会有学校教育以来,任何学校全面的德育过程都应有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受教育者的能动过程,受教育者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受教育者德的社会化过程.德育过程的实质,就是使受教育者德的社会化.德育过程是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进行教育导向和调控各方面影响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按照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在德的性质和德的发展方向上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导向,并将家庭、环境和社会各方面对受教育者德的影响调控到统治者所要求的德上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者要根据社会需要,在品德、思想和政治等方面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导向,使受教育者沿着社会所要求的德去发展提高.二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  相似文献   

4.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彰显师生尊严,构建和谐的精神家园,是以满足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为出发点,构建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协调相应、配合得当,形成合力,以引导教育者掌握德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5.
一、如何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1.从培养目标来看——根本目标一致,具体目标有别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根本目标都以培养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但在具体目标上,德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影响,促进学生在政治态度、思想倾向、道德品质、法律意识与行为习惯等方面健康发展,逐渐适应社会要求的育人过程。而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受  相似文献   

6.
夯实德育的基础 基础教育阶段是为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打基础的时期.这个基础,既包括知识、能力的基础,也包括"如何做人"的基础.我们对学生进行的政治思想教育、"主旋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两史一情"教育都需要建立在健康人格的基础之上.所以,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的"自由与必然"辩证关系理论对当前学校德育的启示必须承认并尊重受教育者的意志自由,实施"主体性德育";应帮助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实现"自由",变"规范教育"为"发展教育";要从"封闭"、"课堂"走向"开放"、"生活",实现"实践德育";应把科学"自由观"列为当前德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德育过程实质上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在平等对话基础上的共同参与和构建过程。学生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独立的精神整体,然后才是受教育者和学习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必然具有主体属性。德育实践中,学生并不是教师灌输、征服、改造和利用的被动的对象,而是作为德育主体性存在去主动地、能动地选择和接受德育信息,占有和享受德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要树立八个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树立素质德育观 ,切实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 ,已为全国人民所认同。高校德育也要树立素质德育观。素质德育观要求教育“应该成为开发和释放人的创造潜能的发动机”。素质德育观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素质德育观要解决的是道德素质问题。什么是道德素质呢 ?国际 2 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报告中提出了现代教育四大支柱的见解 ,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素质德育观的根本任务 ,就是教会学生认真求知、努力做事、友善相处、诚实做人 ,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面…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内部规律揭示出,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的直接功能是促进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智育、体育以及美育的全方位教育,即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为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各种因素是密切联系的,在实施物理教学中各种因素应当"兼顾",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以和谐、健康、全面发展.但长久以来,由于中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中学教育一直遵循"以智取人"的原则,常常是"一智遮百丑",对于非智力因素,往往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手段、方法上有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1.
心育主体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育"即心理教育或心理素质教育.心育是"以人为目的"的教育本质的回归.心育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使之成为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的和谐的完整的人.心育注重实践,注重过程;强调对全体受教育者进行全面的心理素质教育;强调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紧密联系及全面渗透.所以,心育具有主体性、实践性、全面性和整体性.心育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强调:"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而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一个人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主动地自觉地学习.因此,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是现代教育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13.
在电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素质教育,具体到学生身上来说,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艳玲 《考试周刊》2011,(92):236-237
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排首位。所谓德育就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的活动。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新世纪人才要求和素质不断提高,素质教育早已深入人心。教育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书",而是更加注重于"育人",即如何教学生做"人"。可见,德育在教育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班  相似文献   

15.
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 ,带来了研究生德育新问题。研究生德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研究生人数的增加 ,使得以往研究生德育的形式、方法都发生了变化 ,如何提高研究生德育过程的有效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德育的过程是以受教育者一定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 ,教育者与受教育共同参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是教育者根据社会需求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 ,是通过受教育者能动认识、体验、践行从而形成思想规范、发展其品德心理、培养品德能力的教育过程 ,是受教育者实现从知到行…  相似文献   

16.
和谐德育,指的是德育以满足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和谐德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创新.笔者认为,农村的小学和谐教德育,其内涵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需要.情感教育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情感智商",即"情商"的教育过程;而"情商"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生存、竞争、发展的重要能力.因此,在德育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情商",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为学生今后实现成功人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邹波 《广东教育》2022,(4):45-46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与传授知识相比,如何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格和适应未来的习惯与能力,更受教育所关注.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就要以教育主体个性化的生命为基石,服务于受教育者的人格全面发展,创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机制,构建符合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9.
学校每项工作都担负着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而德育应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占主导地位.因为受教育者思想品德不合格等于出了废品,也就是教育工作的失误,我们对这点有较深刻的认识,因而,任何时候都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贯穿着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德育需要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才能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因此,新时期班主任应重视德育教育,把德育工作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坚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