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数学在大多学生眼里是枯燥的,乏味的,只是出于学习任务去学习。咎其原因,也在于一直以来老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只重知识的输送而忽略了对数学过程的合理化,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这就要求教师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达到: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为我们将来的生活服务,同时我们的数学知识也源于现实生活。在学校的课堂中学习理论性的数学知识不免会有一些枯燥和乏味,而且数学的逻辑性和思维性也很强,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和困难。但是只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学习拥有了一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兴趣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是最好的动力,能够有效地引导和推进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且浓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扩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远不如从前,对待学习数学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差异。人们普遍认为数学就是抽象的符号、刻板的法则和枯燥的公式。上课不认真听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认为在实际应用中无从下手,与生活实际联系不上,太深奥乏味,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应付考试,机械记忆公式、定理,对数学既害怕又反感。所以,要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数学,就必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4.
当前,不少中学生感到数学枯燥、乏味,甚至少数同学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究其根源,是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因而,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学好数学的关键。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当然也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阵地。那么,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一门积累性很强的学科,其学习过程并不简单。对某些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是痛苦和乏味的。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从而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本文通过对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进行探讨,详细分析了各种容易出现的心理障碍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施春华 《考试周刊》2012,(15):59-59
据调查显示:许多学生都认为数学课枯燥、乏味、抽象、难懂.感觉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大,没什么用处。其实不然,数学本身一门深奥的训练思维的学科,如果没有现实生活作为辅助,那么学生很容易脱离实际,变成死学数学。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早就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就在于脱离实际。”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作业是帮助学生在认识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运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因此作业是学生学习中一项最基本、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数学学习活动。然而,如果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定会导致作业陷入题型呆板、单一、形式单调、机械、重复、大锅饭,内容封闭、乏味的境地,定会泯灭小学生的好奇心,丧失学习自信心。  相似文献   

8.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理念下,数学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践、动手,初步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中获取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现实教学中,仍有少数学生感到数学乏味而难学,伴随着知识的增加和能力发展,数学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逐渐讨厌数学,乃至冷漠数学,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数学教师值得反思。根据班上的学情,研究应对策略,让我们每个学生从学习数学到爱数学,最后发展到我要学数学,那么我们就让快乐走进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9.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理念下,数学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践、动手,初步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中获取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现实教学中,仍有少数学生感到数学乏味而难学,伴随着知识的增加和能力发展,数学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逐渐讨厌数学,乃至冷漠数学,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数学教师值得反思。根据班上的学情,研究应对策略,让我们每个学生从学习数学到爱数学,最后发展到我要学数学,那么我们就让快乐走进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0.
樊丽霞 《考试周刊》2011,(33):77-77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本应是学校教育中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课程之一,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学生感到数学乏味而难学。伴随着知识的增加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衰减,于是数学成了学生的负担,逐渐讨厌数学、冷漠数学课。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不得不反思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一门严谨、逻辑性要求很高的学科。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法则比较枯燥,只是简单地说教、机械地传授,必定使知识变得乏味,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减退,使教学效果低下。要避免这一结果的方法,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好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严密性、逻辑性、科学性要求较高的学科之一。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本身也是比较枯燥的。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再一味单调、机械地照本宣科,必定使知识变得更加乏味,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将日见消退,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尤显重要,它能打开学生求知的天窗,也能使它过早地关闭。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作为数学教师要想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索研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强人的内在动力.浓厚的兴趣能有效的激发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去积极的分析问题,探求知识的规律和掌握知识的方法.由此可见,兴趣是学好知识的敲门砖.就此笔者谈谈多年来在教学中总结出的"小学生学习数学‘四步激趣法"'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4.
数学作为一门在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学科,学好数学将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数学的学习并不是容易的,因为其中的知识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使学生产生乏味,导致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的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特殊的人群,那就是智障学生。这些学生先天的智商会有些问题,所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将会更加的艰难。所以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掌握良好的教学方式,并且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2011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而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学关系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普遍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这三个特性使学生对数学的印象单调、枯燥、乏味,难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在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实施的深入,数学的严密性、逻辑性和复杂性日益彰显,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质的变革,致使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相当枯燥、乏味,厌学弃学现象日益突出,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刘燕 《数学教学》2013,(9):35-36
纵观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普遍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取而代之的是解题技巧、解题套路的训练.这种现象导致学生把学习数学理解成了机械操作,让学生感觉枯糙乏味,抹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8,(77):79-80
数学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就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传统数学课堂似乎一成不变,教师讲,学生记,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提不起兴趣,更不用说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的中职学生,他们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较差,觉得数学抽象难懂,而且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对数学的学习更是兴趣索然。但是,众所周知,兴趣对于学习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是事半功倍的事,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数学科,在传统上,被列入“纯理性”学科之列,被误解为枯燥、乏味的学科。事实上,许多学生(特别是缺乏生活经历与经验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确实也只是为应付学习而学习,并没有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没有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际功用。如何改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数学是一门知识性强、逻辑性强的科目。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年龄较小,对事物认识肤浅,既不懂得远大的理想是什么?又不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学前的知识都是在开放性、活动性极强的游戏中获取的,而面对比较抽象、枯燥、机械、乏味的数学,教师要有效的激发和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