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研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自卑”影响理论自信不足;理论“移植”引发本土效力失衡;研究“虚华”导致研究流于形式;“经验主导”催生研究主观臆断。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研究理论自觉的缺失。因此,要树立学前教育课程研究的自尊与自信;坚守学前教育课程研究的本土化立场;强化学前教育课程研究的理论深度;唤醒学前教育课程研究的理性反思;构建学前教育课程研究的话语体系。如此,才能实现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研究的理论自觉,继而形成引领本土实践、化解研究困局、完善学科建设的学前教育课程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2.
从课程论教材反思我国的课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学科领域的教材代表这个领域的专业成就,也反映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课程论领域有代表性的五本教材的分析,发现我国的课程论学科建设刚刚起步,研究缺乏基本规范,已有研究对课程改革实践关注不足。以后应该立足我国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加强课程论本土化建设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理论创新与学科建设研究,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研究,教育评价改革与教育质量提升研究,信息化教育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互联网+背景下课程与教学发展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研究,核心素养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机制研究,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研究,面向未来的课程与教学评价研究,面向未来的学习理论研究,深度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国属于东亚之一员,故东亚史的研究于中国而言,自有与其他区域国别史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迥异的立场、价值、理论和方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之“三大体系”指引下,深入研究东亚史的学科建设、学术体系、话语形态、课程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意义重大。中国的东亚史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刚刚起步,故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东亚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任重而道远,需要相关研究者,共同努力,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2010—2020年是我国砥砺奋进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十年。在这十年间,我国幼儿园课程实践发生了深刻变革,表现为从“立场彰显”向“科学发展”迈进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以幼儿为本的课程价值与理念呈现”“彰显教育本质的课程组织与实施推进”“指向内涵质量提升的课程实践成果转化”三方面。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厘清课程、教学、游戏等基本概念的边界及其关系”“如何融合借鉴模仿国外与本土创新实践”“科学教育观念如何有效落地于实践”等挑战。为此,我们还需要把握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如下实践方向:关注逻辑起点,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课程理论话语体系;扎根中国大地,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模式;依托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促使课程实践向内涵式发展迈进。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我国教学论研究围绕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这一主题,不断拓宽研究范围,深化研究内容,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不仅在子学科群的发展、学科基础的扩展、研究主题的深化、学科建设原则的共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且形成了生命实践教学论、回到原点的教学论、课堂教学论、现代教学论等中国特色的教学论学派。与此同时,我国教学论的研究还存在科学化问题、体系化问题、中国化问题三大主要问题,今后,教学论的研究趋势也将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而展开。  相似文献   

7.
学科教材话语体系是依据课程标准运用一系列语言符号按照特定体例编制的课程内容系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科教材建设经历了重建转型、实验探索、多元发展、改革创新四个阶段,依次形成了着眼于训练“双基”、发展“能力”、形成“三维目标”、培育“核心素养”的学科教材话语体系。在四十多年变迁中,学科教材话语体系在历史与现实融合中逐渐深化人的全面发展观,在传统与现代整合中推进学科课程文化的发展,在统一与多样对立中凸显国家意志和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用学术话语揭示和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逻辑,构建体系完整、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话语体系,实现学术理论和知识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我国设立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现实任务,也是凝聚民族共识、提振民族精神、繁荣民族文化的时代课题。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中国经验"、贯穿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模式"、反映当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中国道路",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话语体系的实践基础和致思取向。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学科教学论课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已由“单一课程”向“课程群”转变,且课程的性质也由“必修课”向“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转变,同时丰富了实践教学课程.如何更好地完善学科教学论的课程,使其与基础教育更好地契合,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学科教学论课程设置应走人本价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富有时代气息、多学科教学论相互融合、具有学科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正>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研究二、“党的领导”等新时代重大主题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三、中国特色课程论、教材论和教学论的学科体系及话语体系构建四、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五、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课标修订及其在教材编写、教学改革及评价中的落实研究六、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的教学使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化是学科人在其学术部落中共同参与的一种社会践行。张敷荣先生对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化建构为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化奠定了基础,表现在以下方面:在学科制度结构完善中以其所处的学校院系为阵地,实施学科计划,拓展学术交流;在学科边界划分中通过知识专业化、学科本质探寻、教材编订等彰显学科独立性;在学科主题确定中将教师、学生、课程、过程与方法、教材、学科历史等作为专业领域;在学科方法论上,结合学科属性和发展情况形成了特别注重比较法、实验法,并将访谈法、案例法、观察法、文献法作为重要支撑的学科方法体系。由此,形成了其学科化实践中多学科支撑的学科体系,兼容并包、融贯古今的学术体系,基于中国教育实际的话语体系和以“学生的发展”为逻辑起点的概念体系。当前的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化需要进行跨学科、情境性和学科互涉研究,组建多元知识主体的异质性学术部落,建构遵循学术与制度逻辑的学科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是培养新时代教师的主要学科,其教材建设为高水平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建立提供着内源性的支撑。文章基于教材演化的历史逻辑,以“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为切入点,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材“舶来与依附、恢复与重建、开放与援引、创新与自足、稳步与深化”等五个阶段的历史嬗变,并从价值、理论、内容、治理等维度对教材的发展困境进行审视。针对存在的教材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缺失、教材内生性理论质素供给不足、教材内容结构一体化程度不够、教材治理效能需要进一步优化的问题,提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以及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纾解策略,即“厚植中国本土现实,坚定教材价值立场;把握学科逻辑之基,加强教材理论供给;超越边缘学科层级,统整教材内容体系;创新教材治理机制,重构教材发展生态”,以更好地满足处在全新历史起点上教师教育发展之需。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话语与实践话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话语与实践话语的争论经历了从“数量”到“逻辑”两个阶段。尽管在学术领域实践话语占据了主导,在实践领域却是学科话语占据着主体。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正处于从传统的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转向以项目课程或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阶段。职业教育课程从学科话语到实践话语的转换,实际上意味着思考课程问题的思维方式的转换。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打破从理论到实践的机械课程设计思路,转向让学生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来建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4.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问题作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基本理论问题,长久以来存在多种声音。不同视角下的“课程”与“教学”及两者的关系存在差异,因此,从实践话语体系、政策话语体系与理论话语体系三个不同的视角对“课程”与“教学”及两者关系展开新论,在多元话语体系下对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反思与回答。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推行了自上而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多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设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与“根本问题”的理论逻辑,以综合的思维与辩证的方法统整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与操作策略,形成了中国特色基础教育课程设计模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计将党的教育方针、基础教育课程方案与学科课程标准、教材体系建设、课程实施与评价纳入课程方案整体设计,形成了中国特色课程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上半叶,中国课程论研究的发展经历了萌芽与依附时期、独立与自觉时期、低潮与反思时期三个阶段。中国学者从课程本质、课程标准、课程编制、课程实践、课程改革等主题进行了研究,不断推动着我国课程论研究领域的丰富。这一时期,在研究者的不懈探索下,我国课程论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呈现一定的时代特征:课程论成为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其研究内容以服务课程现实为中心,其研究方式以“译介型”为主线。回顾与梳理20世纪上半叶我国课程论研究的发展样态,对当今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论学科、探寻我国课程论研究的未来走向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数学教育学学科建设始于对“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相关问题的探讨,经历了作为一门课程的“数学教育学”、作为系列课程的“数学教育学”及作为学科群的“数学教育学”和“数学教育学”的主题研究繁荣等几个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学学科。数学教育学是一门涉及数学、教育学、哲学、心理学、文化学、传播学、教育技术学、思维科学等有关内容的新兴交叉学科,在数学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过程中,通过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究,形成了数学教育专门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发展、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学科体系。今后,数学教育学学科建设仍需关注理论体系建构、研究团队建设、研究视角拓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发展迅速,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课程论非常必要,并已经具备构建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课程论应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中国话语体系,立足中国实践问题,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践创生路径是善于借鉴西方课程论研究,积极寻源中国传统智慧,注重多种研究范式融会贯通,以及加强与实践领域多方协同。以此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力量,展现中国自信。  相似文献   

19.
一、如何构建中国特色教育学、课程论、教材论和教学论的学科体系及话语体系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研究三、国家统编教材及中小学各科教材的编写与使用研究四、新时代中小学教材编写理论和评价标准研究五、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70年我国中小学各科教材建设的冋顾与展望六、学科育人质量提升与学科教研创新。  相似文献   

20.
4月4日至6日,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南京召开全国高师化学教学论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一)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二)新世纪我国高师化学教学论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三)高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化学学科教学论)”和“教育硕士专业(学科教学·化学)”研究生的培养;(四)高师本科《化学教学论》和《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