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蒋晋光 《文化学刊》2011,(1):146-150
辜鸿铭中西文化观的价值,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秩序越来越需要一种文明的规范或者是一种文化的范式来约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方文化,存在着同样甚至更加适合于今天社会生活的精神价值。辜鸿铭中西文化观的价值,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时代背景下逐渐地显现出来。重视文化间的融通与互补、探求文化内的转型机制是辜鸿铭中西文化观思想价值的集中体现,对社会转型的独特视角和独到的见解则构成了辜鸿铭中西文化观社会价值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苗春凤 《文化学刊》2008,(4):190-191
盖奥尔格·西美尔(另译称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是德国古典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罗伯特·默顿评价西美尔是"一个有着无穷创新思想的人"。他一生勤于思索,在许多领域广泛涉猎,著作甚多,其中《货币哲学》是他在1900年发表的巨著。他的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宋代道教斋醮仪式过程与《三官图》画面内容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对《三官图》之《天官图》中的视觉因素加以解读,认为《天官图》中庆云的造型应是借鉴了道教灵图“观觉郁鉴”的云篆形式,用以强化《天官图》中对天与帝图像内涵的表达,同时指出《天官图》中的庆云形象对《新编对相四言》中天图像造型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研究道教视觉文化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化学刊》2011,(2):88-88
郝立新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撰文指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中的主导。然而,文化领域并非只是存在某种单纯形态的思想文化,并非由某种思想文化独占天下,而是存在着各种文化思潮的涌动,不同的思想文化在力争扩大影响甚至争夺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蒋金运 《文化学刊》2011,(6):158-164
以《约伯记》与《九辩》为个案,探讨中西元典包含的人生观,可以发现人类在人生价值的追求上呈现出不同特征。在道德方面,《约伯记》求真——真即德,《九辩》求善——善即德;在正义意识方面,前者注重人类的乐于世俗的、浓厚的人生欢愉,后者注重人的坚强意志和温柔敦厚品质及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在价值的终极追求上,前者是利己的,关注的是个人的世俗化的执着追求,关注的是个人的现实情感和生命体验突显和张扬,后者是利他的,关注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的执着追求,关注的是如何将人生价值寄托于人生理想的实现,将个人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6.
孟庆梅 《文化学刊》2023,(4):106-109
本文以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关照,结合文本细读就诗歌《老虎》与《鹰》的意象语言进行文化与审美价值阐释。在伟大代码的破译下,诗歌《老虎》与《鹰》都扎根于《圣经》,与《圣经》意象存在一定意义上的关联性、互文性、共通性。两首诗歌都映射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展示了诗人极其唯美的诗歌创作艺术与超越时空有限性的丰富想象力。两首诗歌都是诗人借物抒怀,找寻形而上慰藉的心灵独白,都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关怀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刊》2011,(5):87-87
师英杰在《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撰文指出,我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不仅要有硬实力的支撑,还必须依靠文化软实力的运作。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应遵循五条原则:坚持“以一领多”的原则,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以驾驭当今文化层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坚持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以墨西哥独特的亡灵节为文化依托,讲述了一段亡灵世界的冒险故事。影片以鲜明的死亡美学脱颖而出,表现出的新奇的死亡文化认知具有丰富的艺术伦理价值。该文以死亡美学为视角,以影片中所阐发的“终极死亡论”为切入点,探讨跨文化语境中,“终极死亡论”与中国传统死亡文化所阐发出来的共通性,感悟跨越时空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充满信心和自豪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接受和信任。海外华裔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着无法抹去的中华文化烙印,展示着传承民族历史和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美国华裔文学既有西方文化的元素,更有中华文化的显现,其中所反映的中华传统文化无疑是海外华人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追求和在异域文化下对自身中华文化的自信、坚守和传承。该文从新历史主义理论出发,关注文本与历史的互文性,以文本细读的方式研究《中国佬》和《接骨师之女》两部著名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从戏仿的写作方式和“小历史”的叙事手法入手,聚焦文本中的华裔历史重构和中华文化传承,以此建构中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以及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接触意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国际调研平台SSI于2017年开展第三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研。考虑到整个调研报告体量,为了让相关问题分析更为聚焦,课题组将调研报告分解为中国文化符号认知与印象、中国文化接触意愿与渠道、中国文化产品与文化活动偏好三个分主题进行数据呈现。此文为系列报告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11.
《水经注》作为地理和文学合璧的综合性著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记载的内容颇为繁杂,上至河道流经地区的天文地理,下至各地差异性的风俗民情、奇幻怪诞的神仙鬼怪等皆载入书中,其中不乏一些经久不衰的话题,鬼怪故事便是其中之一。该本记录的鬼怪故事较为丰富,依据故事情节大抵可以分为申冤诉苦型、突破禁忌型、报恩复仇型、害人作祟型、死后托梦型及死而复生型。这些怪异的鬼怪故事不仅再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鬼怪多元化的形象及人鬼之间复杂的关系,同时也映射出这一时期独特的鬼怪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2.
李钧 《文化学刊》2011,(1):134-139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重写文学史"工程给郭沫若研究带来新契机,至今已取得了许多具有突破意义的研究成果。但"重写"郭沫若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矫枉过正的、非历史主义的"酷评"——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就是典型代表——这需要学界加以关注和警惕。就目前研究状况来看,郭沫若研究还有许多重大学案和学术增殖点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从现代学统建设的角度对郭沫若研究进行概览,力图反思"唯新唯西"思想的负效应,并重申文学史研究中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孙子从美国来》是一部有温度、有深度、接地气的陕派小成本电影,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中的权力距离、个人主义、长期取向与放纵四维度着手,宏观上从长晚辈间的代际冲突与磨合过程展现了中美文化下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与交融。微观上呈现代表性象征符号、生活习惯、教育方式、语言及饮食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旨在印证文化差异对价值观塑造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闯关东》与主旋律电视剧的文化传播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春 《文化学刊》2011,(5):148-151
人电视剧作为直接面向大众的文化载体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充分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这方面热播剧《闯关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与引导作用,堪称传播先进文化的一个成功范例,为当下电视剧创作如何坚持主流文化体系下的艺术创新与价值取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中华饮食文化之发达,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息息相关。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说:“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深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中国烹调之妙,亦足表文明进化之深也。”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具有民族的特点、地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屈服》(The Submission)是美国女作家艾米·沃尔德曼(Amy Waldman)的小说处女作。小说深刻地揭示了9·11恐怖袭击事件给美国民众带来的巨大创伤,细腻地刻画了由此引发的社会冲突以及人们的心理变化。同时,针对美国社会究竟如何才能从创伤和冲突中走出来这一问题,作者也尝试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答案,那就是——对话。  相似文献   

17.
《清代汉学家的治学方法》一文是胡适整理国故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将其置于20世纪20年代整理国故的文化脉络下进行考察,并认为该文通过对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与西方近代科学方法的共通之处的研究,体现了胡适通过中西文化对接以再造文明的文化现代化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一书中,海德格尔建议把德语中的道路“Weg”与道家的“道”相对应。《庄子》中“道”作为形而上的存在,不可言传,不用语言显露自身,与语言疏离。海德格尔所说的“道”,特指文学书写的运思和表述,与语言结缘。《庄子》用于文学书写的卮言以“道”为依托,是对“道”的顺应。海德格尔则认为文学书写的语言是对大道召唤的回应。在“道”与语言关系方面的持论,《庄子》与海德格尔殊途同归。《庄子》的寓言和海德格尔所说的语言的诗意因素,都是象征性的表现方式,具有暗示性。象征义与象征物之间的本质关联,反映出两位哲人对思想表达媒介深层认识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寻梦环游记》是一部讲述北美洲国家墨西哥人生命哲学的电影,《焚巾曲》是一部描述中国苗族人生历程及人生价值的丧葬文学作品。这两部作品虽来自不同时空,存在着文化背景和艺术形式的差异,却在祭祀习俗的呈现、死后世界的想象、生命哲学的表达等方面有诸多相似性。它们共同探讨了关于生命、死亡、记忆与遗忘的主题,表达了人们对亲情的追求,抒发了人们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传递了人们对祖先的敬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发了人们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激发了人们追求更高人生价值的热情。通过两部作品的比较,既可加深中华民族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交往,也可为中国与墨西哥的交流与对话奠定和谐、理解和尊重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在海外传播中,文化符号给受众留下直观印象,传播文化内涵给受众带来中国文化认知上的改变。现阶段借助海外栏目的品牌效应,制作、传播符合中国文化内涵的电视节目,是让世界听到更多中国声音的有效途径。受众从了解文化符号上升到理解文化内涵的过程是认同中国文化的前提。本文通过对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制作的一档美国真人秀节目《极速前进》(The Amazing Race)及上海外语频道ICS改编版《极速前进:冲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