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文化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俄两国茶文化各具特色,其文化内涵和饮茶习俗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茶文化的地位和功能方面亦存在相同之处。本文主要从饮茶历史、茶文化的内涵、饮茶习俗三个方面来研究中俄茶文化的异同,从而促进中俄两国文化共同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英文里都含有大量和动物相关的习语、谚语和表达,它们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与动物相关的词汇在应用时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很多差异。中国和英语国家在各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宗教、文化传承和习俗不同,两者与动物相关的词汇文化内涵存在差别。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英汉动物词汇中所存在的文化内涵的差异,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用目的语正确传达原文的真正含义,促进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更加需要切实做好文化传播和文化思政的发展,明确国有企业运营的发展要求,分析企业建设发展的价值特征。在面对企业发展经营与思政文化建设时,要分析二者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其中的壁垒和不足,文章以国有企业思政建设发展的价值理念为出发点,重视文化思想建设的融合,分析思政建设与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差异与不足,为探索符合国有企业思政教育和企业文化发展的探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国与西方的戏曲、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文化习俗做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中国文化重天人合一、戏曲和音乐艺术等蕴含和谐之美的艺术精神与民族审美特征;西方文化重天人相分及其戏曲和音乐重视听愉悦与刺激效果的写实之美,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文献学、民俗学等学科价值,而且开了德国学者研究与传播中国戏曲音乐等艺术“中学西传”的先河。本文从艺术学和中西艺术史的跨文化视域出发,运用比较研究和文献解读等方法对卫礼贤《中国心灵》中记载的中国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文化进行考释,阐发卫礼贤传播与研究中国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孕育了多样化的风土人情。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逐步累积的文化结晶,展现着村民的生活特征、景观特征、生活习俗,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我国数字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创新,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扎实技术支持。该文分别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内涵及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价值进行详细分析,探究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理论基础与策略,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地域文化与设计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将二者有效结合可以更好地表现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设计风格,提升设计对象的价值与内涵,从而实现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因此融合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值得深入研究。该文分析了湖湘地域文化基因融入现代设计的意义,并对湖湘地域文化基因识别与挖掘、提取与设计的方法进行阐述,希望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路径的拓展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情况下,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交际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有鉴于此,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中国传统礼仪内涵,剖析中西方在跨文化交际中呈现出的文化融合和差异,理解中国传统礼仪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所蕴含的价值,如此才能推动中国传统礼仪在跨文化交际视域下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学刊》2012,(6):141-141
董金权在《中华遗产》2008年第5期撰文指出,在节日生活中激活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关键是要改变人们参与传统节日的模式。家庭作为社会纽带联结人们的功能在逐步减弱,而职业共同体成为现代社会整合的基础。我们可以因时代而变,把传统的血缘共同体节日习俗与现代业缘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把原来在血缘共同体内部的节日习俗与伦理仪式通过现代手段运作,变成业缘共同体内部人人可以平等参与的集体狂欢仪式: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各类业缘组织内部的大众文化(如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进行“对接”,从而实现传统节日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得以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仝一菲 《职业圈》2008,(17):130-131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由历史演变而形成的复杂的综合体,包含了习俗与行为准则、道德与价值取向等多种因素。每一个社会的文化身份都与其他社会有所不同,由此导致了文学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历来有慎终追远的传统,丧葬仪礼集中体现了传统的民俗文化意识。由于历史的演进,各地区各民族的丧葬习俗都在发生着变化,从民俗学角度对丧葬习俗的研究与分析,可以探究其中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高有鹏 《文化学刊》2012,(6):142-148
在我国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时期,都存在地域上传统、时尚与民间三足鼎立、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普遍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仅仅懂得时尚,而不了解习俗,那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而更重要的是正确对待文化的发展、创新、传承与保护,特别是科学地对待时尚问题。同时,要充分注意到对民间文化知识传统的尊重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由历史演变而形成的复杂的综合体,包含了习俗与行为准则、道德与价值取向等多种因素.每一个社会的文化身份都与其他社会有所不同,由此导致了文学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相似文献   

13.
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儒、道生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意识带有甚深的文化内涵。本文考索中国古代生命意识的觉醒过程 ,并重点论述儒家重生命社会意义、道德价值的生命观和道家生命即是意义、尚无为的养生观 ,以此揭示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与内涵,而厘清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认识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需要追根溯源,从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的角度出发,深刻了解中华民族在不同时代、不同阶段积累起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内核,以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该文以建立文化自信为主要落脚点,从文化内容、文化溯源、文化实践3方面进行挖掘,并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实践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以期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做出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议题,加强工业文化遗产的修复完善,有助于赓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新时代新征程,该文深刻领会工业文化遗产的内涵特征,挖掘以国有钢铁企业为代表的工业文化遗产,阐述其在当今城市发展中具有的文化价值、产业价值与服务价值,分析工业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现实困境与重点难点,针对当前存在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与实践方向。通过工业文化遗产的熏陶与洗礼,使人们凝聚文化力量,增强文化自信,为构建新时代工业文化遗产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宋朝出海商人和高丽日本两国入宋求法僧侣在宋版图书外流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考察 ,意在揭示高丽和日本两国接受宋朝文化的民族性差异。本文认为 ,宋学传播到日本却未播及于高丽 ,是与两国入宋求法僧侣的书籍选择倾向相关的。而两国社会在接受汉文化方面也存在着不小差异 :高丽追求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全面吸收和模仿 ,而日本却有鲜明的“筛选”意识和现实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不再担心衣食问题。新时代大众逐渐从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转向满足精神需求。大众文化活动直接反映了人们的精神活动。多元化的大众文化活动不仅能满足人们各种精神文化需求,还能传承传统文化习俗,促进产业的稳定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大众文化活动的价值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该文对大众文化活动时代价值与管理研究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分析,以期为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进程中,电力企业也应该建立起与自身企业发展相符合的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从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得以更好的发展。一、现代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企业文化建设一般来说指的是和企业战略发展理念相关的文化的形成、塑造额过程。但是很多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常常都会存在重口号、轻落实,重宣传、轻执行的问题。文化建设主要是体现在“建”这个字上,它是以策划学和传播学为基础,对企业文化进行策划和传播的系统工程。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建设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一个企业不具有先进的企业文化,它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遭到淘汰,一个信念缺失的企业必然不会拥有发展壮大的机会。从这一意义上而言,企业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企业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生存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是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受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自然历史过程;二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改变的过程。城镇化带给人们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城镇化在草原文化区的推进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引发了草原制度习俗文化的传承与革新的问题。当代能够代表草原文化的主体民族主要是保持着游牧生活方式的蒙古族,他们所代表的草原文化是生态文化,因而,即使是在现代城镇化的进程中也具有传承价值,这主要表现在他们所具有的物质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各方面所具有的内在价值上。以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镇的巴音塔拉嘎查为例,可以观察到城镇化进程中草原文化的制度习俗文化是如何进行自我调适的,即传承和革新的。  相似文献   

20.
王佳 《文化学刊》2013,(2):27-33
黑龙江藏传佛教和民间习俗相互作用,形成节庆文化,主要有三种基本方式:宗教事象演变为民俗内容的节庆文化——民俗对宗教的习俗化。民俗形式注入宗教内容而形成的节庆文化——宗教对民俗的神圣化。宗教和民俗在流传过程中合流而成的节庆文化——宗教与民俗的相互交融。而目前流传下来的现代宗教民俗节庆形态,则又呈现宗教和民俗相剥离的趋势,或者几乎完全成为日常生活习俗,或者几乎完全保留在宗教信仰仪式活动中,只有如千灯节等较少节庆还保持着宗教和民俗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