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流行语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网络流行语“躺平”以及汉语短语“躺平”具有不同的语法特性。“躺平”通过隐喻演变为网络流行语“躺平”的语义所指内容,网络流行语“躺平”从理性意义、感情色彩和语法特性三方面都区别于汉语固有临时性词组“躺平”。“躺平”流行语成因有语言内部机制原因和语言使用者外在原因,还可以用现有的流行语理论判断分析“躺平”的流行语义和扩散方式,并通过语言特区理论表明网络平台是“躺平”的创新源泉。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文献类型、发表年度、被引次数、文献学科、研究机构、关键词、核心作者、基金来源和期刊来源等方面对我国碎片化学习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了解我国碎片化学习研究的现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我国学者发表的碎片化学习研究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检索到的1 850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我国学者对碎片化学习的研究热度持续上升,于2019年达到顶峰,随后研究热度稍有下降;高产核心作者人数不多;“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自主学习”等成为研究的主要热点;文化科学类是我国碎片化学习研究的主要学科;师范类大学是我国碎片化学习研究的主要机构;受到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占总文献的30.70%。结论:当前,我国碎片化学习研究已经初步取得成效,但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戴建陆 《文化学刊》2012,(5):158-161
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发展的真实记录,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高旅游事业文化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有助于推动地方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各级文献机构应重视地方文献开发,规划有地方特色的文献收藏体系、创建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数据库、加强口述文献的收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的保存,充分发挥地方文献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藏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西藏文化的发展进步能够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拉孜“堆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至今流传于西藏自治区各地的一种民间传统歌舞艺术,深受藏族群众喜爱。该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进行研究,发现关于“堆谐”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缘起、特征、传播、保护及区域等方面。“堆谐”是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通过对有关“堆谐”文化的文献进行分类、梳理、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后来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不断推动“堆谐”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5.
最近"躺平"成了网络热词,并在国内外各大网站上走红,该文借助CCL、COCA语料库、人民网及Antconc3.5.9,尝试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躺平"及其英译进行研究.研究得出:"躺平"发生了语义、词性演变,其演变符合概念隐喻、概念转喻,语义更抽象、消极,词性除作动词还可作形容词、名词.目前该热词的英译有:lie fla...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今社会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断增加。但是在追求更美好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同时,作为社会发展中坚力量的青年会出现信念的动摇、精神的迷茫等不利于青年成长与理想实现的情绪状态,“佛系”“躺平”“内卷”等价值取向已在当代青年中广泛传播。人物纪念馆作为具有“精英性”“导向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有深刻的社会影响与积极作用,理应对当代青年的思政产生积极引导作用,促进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为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挥“中流砥柱”的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旅融合背景下,作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坚力量,基层图书馆是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开展乡村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有效“抓手”。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图书馆做了大量工作,但在经费保障和文献资源建设、管理规范及乡村人群阅读意识问题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该文在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基层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进行系统梳理,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资源保证体系;保护传承好乡土文化;推进基层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做好人才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图书馆社会影响5个方面对基层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包括知网研学平台在内的中国知网(CNKI,简称“知网”)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借助知识图谱(Cite Space)软件,绘制出中国大运河(以下简称“大运河”)文化带的研究知识图谱,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大运河文化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文化遗产”“运河文化”“文旅融合”等领域,江苏省在这些方面领先全国。就研究路径而言,相关研究主要通过学者之间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展开,但是彼此形成的合作网络还不够紧密。在研究前沿方面,相关研究主要以“文旅融合”为重点,注重经济文化层面的发展。基于此,针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发展前景提出3条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化学刊》2009,(5):163-163
张若渔在《观察与思考》2009年第6期撰文指出:对于“山寨现象”必须有一个区分作为评论言说的基础。就目前山寨现象的内涵和外延而论,我们不妨将其一分为二:其一谓之“山寨产品”;其二谓之“山寨文化”。对于前者。如果从知识产权法或商标法的角度说,包括山寨手机、山寨电脑在内的诸多“山寨产品”,自然无法消解“盗版”、“剽窃”的谴责。  相似文献   

10.
赵冬梅 《职业圈》2008,(26):248-250
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不仅具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的共性色彩:即职业性、应用性和市场性。同时又具有独特的文化表征,即现代性与落后性共存;开放性与封闭性共存;创新性与保守性共存。形成独特文化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办学主体的民营性质。解析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的独特性对寻找民办高职教育发展优势,规避或弥补发展劣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蹴鞠、马球、步打球、抛球、捶丸为研究对象,全面梳理和考释涉及宋代“球鞠之戏”的文献史料,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探究球戏在宋代发展至鼎盛的人文社会环境原因,立体化了解宋代球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剖析宋代球戏文化特征,进一步丰富填充宋代球戏研究版图。研究发现:(1)宋代球戏开展具有时间上的节令性、空间上的聚集性和参与人员身份多元化的特征;(2)用具制作中呈现专业化、球具样式多元化和球戏衣着服饰标准化的特点;(3)具备制度化球戏规则、规范化运作机制和创新性球戏规则。研究结论:宋代球戏文化呈现三点特征:创新性及发展性;娱乐性及兼容性;约束性及和谐性。  相似文献   

12.
“文化”和“文明”的概念都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二者相互关联,但又有各自的意义,其关系是相对的,也是互相包容的。文明体系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人的文明。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可以从几个方面看:从时间上看,文化比文明早;从空间上看,文明有地域性,文化可以多方向传播;从内容和形式上看,文明为内,文化为表;从性质上看,文化有积极的和消极的方面,文明是进步状态。文化创造文明,文明推动文化。  相似文献   

13.
杨近水 《文化学刊》2013,(4):91-100
“盲人摸象”故事的流传情况按照主要载体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三国到唐代为前期,以佛经文献为主要载体,佛教的译经工作对故事发展流变有着重要的影响。由宋到清为后期,佛经载体退居从属地位,禅宗文献和文史文献成为两类具有重要意义的载体。禅宗文献的文化二重性对故事的世俗化起到了关键的过渡作用;文史文献中,“摸象”故事在应用文体和内容上表现出广泛的适应性,显示出佛教故事流变过程中本土化、世俗化的发展脉络。除了佛教的译经工作和禅宗的文化二元性,民间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中印文化差异以及主要传播载体的变化都对“盲人摸象”故事的流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经典的美术馆观众(艺术观众)研究,围绕着“阶级”“性别”“种族”等人之属性,探讨文化艺术实践。文化资本理论为准确把握美术馆观众的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石。近年来关于美术馆观众行为的研究呈现出几个特征,一是较多为消费者行为学、心理学、艺术教育的跨学科领域,比如考察摄影对观展记忆的影响研究、摄影动机研究等;二是多立足于西方文化艺术实践语境,且经验性研究较少。最为重要的是,数字时代下,美术馆观众的文化实践行为呈现出一些新现象,比如线下摄影打卡、线上社交媒体传播等。该研究综述从经典的“艺术观众”相关研究切入,继而对近年来国内外的美术馆观众行为研究进行梳理,以期对该领域研究概貌、研究走向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江苏红色文化历史悠久,红色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方面有着重要价值,主要有:激活红色基因,陶冶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党的建设,发挥政治功效;助推文艺产业,发展红色经济。新时代,江苏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主要有:缺乏全面保护意识;红色文化遗产本身遭受破坏;红色文化的认同危机;文化资源利用不充分;表达方式单一,缺乏创新;缺乏多元化的利用方式,产业内容单一。该文提出:设置人员管理,全面覆盖遗存保护;多角度保护红色遗存,继续细化和出台保护制度;加强宣传交流,拒绝“空心人”现象;整合优势,开发红色资源;结合现代科技,丰富红色文化的多元化表达;以创新为核心,丰富旅游产业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全球文化秩序的形成是世界走向全球化时代的产物,西方主导地位和“西方中心主义”以及“西强他弱”是这一全球秩序的基本结构。西方在全球文化新秩序中的主导地位质言之就是掌握了文化国际话语权。全球文化新秩序的构建是大国话语权竞争的重要领域。中国具有特殊的文化身份,且要改变在这一秩序中的结构性弱势地位,具有促进全球文化秩序转型和更新的动力。中国要以国际话语权建设推进全球文化秩序转型,可以从四个方面加强认识并采取举措:加强话语质量建设与传播影响力建设并举;寻求非西方“文化话语权联盟”以获得“共同话语权”;将国家实力增长有效转化为国际话语权特别是文化话语权的增长;对西方文化话语权进行适当解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熊猫借助“熊猫外交”与“熊猫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与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来看,中国以大熊猫为媒介建构出以“萌文化”为基础、中国文化为核心以及“和文化”为灵魂的“熊猫文化”内涵;针对目前熊猫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着消费色彩浓厚和泛文化现象严重的问题,需要国家牵头,多方合力,重视熊猫文化研究和熊猫IP打造,加强国内外传播力度,以助力提升中国文化自信与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声音     
《职业圈》2011,(1):10-10
文化部部长蔡武:文化是软实力,不是软任务文化部部长蔡武近日指出:过去五年中国文化领域发生的最深刻变化就是形成了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初步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科学之路: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方面,坚持“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的文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包含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两者相互统一、有机融合。中医文化要“走出去”,中医典籍的翻译至关重要,不仅要重视医学科学精神的对外传播,同时不能忽视医学人文精神。通过文献研究发现,《黄帝内经》蕴含“以人为本”“医者仁心”“医患和谐”“未病先治”等丰富的医学人文精神内涵。该文在传播学5W模式指导下,对比吴连胜、吴奇父子和李照国两个《内经》译本,探讨医学人文精神相关译文的译介策略和译介效果,通过分析提出建议:在中医典籍翻译中,译介内容需要从“重科学轻人文”到“科学和人文并重”的转换;译介主体需要兼备“古汉语—现代文”“汉语—英语”两种语际翻译能力;译介策略选择上需要灵活变通、有机互补。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核心载体,在其保护与更新的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适应存量时代发展之间取得平衡的挑战。运用文献计量方法与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比分析了近30年来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进展、研究内容和发展演变趋势,对未来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历史文化街区研究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未来以人本视角为研究主体,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探索“空间—感知需求—行为模式”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营造方法应极具潜力;(2)以多源数据为基础的支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决策的方法和工具研究具有重要价值;(3)公众参与机制对于提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协同决策水平和平衡利益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