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钟山》2019年第一期刊登了迟子建的最新力作《炖马靴》,文本深刻彰显了历史与人性的母题。本文作为短篇小说《炖马靴》的一种批评范式,力图从历史、叙事空间、人性角度出发,对小说进行存在主义美学解读。  相似文献   

2.
《长日留痕》是当代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的长篇代表作。小说将管家史蒂文斯在英国西部6天的旅行经历以日记体的形式叙述。石黑一雄在小说中再现简朴、含蓄与典雅的叙事风格,以主人公史蒂文斯的主体视角探寻历史事件背后的个人命运,通过回忆叙事的方式对他职业精神、道德境界的价值追求予以深刻拷问,书写了个人经历所造成的个体创伤和大英帝国衰落现实中的集体创伤。石黑一雄让历史与未来、回忆与现实、府邸与乡村等进行对话,运用矛盾性的叙事策略和精湛巧妙的文字表达为人们审视历史创伤和寻找自我价值提供了独特的文学视角。  相似文献   

3.
《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改编自中国传奇故事的历史小说,其中一个重要的改编之处是加入了杜子春母亲这一角色。基于精神分析学理论,对文本和作家的经历、社会背景加以分析,可以发现《杜子春》中母亲形象的塑造源于芥川的恋母情结。而恋母情结的产生,一方面,源于个人无意识,即童年的创伤性记忆与“内在孩子”的体现;另一方面,源于集体无意识,即因建构日本近代国家需要应运而生的“慈母”形象的建立。《杜子春》中的母亲形象体现了芥川龙之介的个人创伤与日本民族的文化创伤,同时企图通过叙事来帮助自己和读者治愈创伤。  相似文献   

4.
《四世同堂》是著名作家老舍的小说,在这部作品中,将战争和历史作为故事讲述的底色和背景,将8年抗战历史一一分解开来,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讲述了老百姓的生活史与生存史。通过独特的手法和技巧介绍了社会基层小人物的生活故事,并以战争和历史为背景做了适当的虚化,通过宏观描述和微观处理的结合赋予了作品一种独特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对此该文站在文学赏析的角度做了相关研究,首先阐述了《四世同堂》文学叙事的研究价值,其次分别从史诗叙事、角色叙事、环境叙事等方面介绍了作品的大致内容和故事背景,同时也通过对《四世同堂》这部作品的叙事分析,发掘探讨了老舍先生在创作作品过程中所融入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5.
王祖友 《文化学刊》2015,(1):193-195
艾丽丝·门罗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第13位获该奖的女性,也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加拿大作家。《艾丽斯·门罗——其人·其作·其思》(2014年)是国内研究艾丽斯·门罗的第一部专著。作者周怡的同构型写作、分享式评论和开拓性研究让人耳目一新,该书的出版为国内的门罗研究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作为国内第一部全息解读门罗及其作品的脍炙人口之作,《艾丽斯·门罗》对于推动包括加拿大文学在内的边缘国别文学研究,无疑将起到开拓、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艾丽丝·门罗的作品以描写普通女性的日常生活居多,而短篇小说《阿尔巴尼亚圣女》似乎是个例外:小说中讲述了一个充满异域风情,且和宗教相关的爱情故事。《阿尔巴尼亚圣女》看似是由一书店老板转述,关于一位加拿大知识女性洛塔尔误入阿尔巴尼亚北部荒蛮部落,机缘巧合下成为圣女,后来成功逃回文明社会的故事。实则是一份关于女性怎样在男权社会中从无知走向觉醒,从依赖丈夫走向思想经济独立的行动指南。该文试跟随洛塔尔和书店老板两位女性的独立之路,解析小说中不同女性人物身上体现的女性意识。其中包括未受教育的部落女性对女权思想的集体无意识,洛塔尔等的依附意识,以及书店老板的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7.
电影《悬崖之上》是一部具有显著文艺属性的优秀谍战题材作品。该片以卓越的拍摄手法,综合运用多种符号表达形式,通过深刻的情感书写、复杂的逻辑关联及细腻的心理表达在“雪一直下”所隐喻的特殊社会语境下为广大观众呈上了一部经典的光影符号叙事作品。本文从语境符号、结构与功能层面分析影片中的叙事情感,从话语符号、行为与物叙事角度开展叙事逻辑分析,从表情符号、叙事空白与观众参与视角分析叙事心理,以期探讨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程红军 《文化学刊》2024,(3):133-136
詹姆斯·乔伊斯是爱尔兰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写作大师。他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被认为是“最好的英文短篇小说”,《伊芙琳》是《都柏林人》中的十五部短篇小说之一。笔者从主题、人物分析和写作技巧三个方面对《伊芙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借此来解析詹姆斯·乔伊斯的创作风格,即顿悟、第三人称与内心独白相结合以及象征主义的运用。其中以顿悟为重点,这种写作手法为后来的意识流小说开辟了先河,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阐释乔伊斯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棋王》是阿城的代表作,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自问世以来便被看作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批评者也多从文化和语言角度分析其独特之处。但是,看似简单的叙事背后却隐藏着阿城的苦心经营。仔细琢磨作品的叙事角度、叙事时间等,便可以发现阿城对人物塑造及情节把握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擅长女性主义的书写,在她的作品中,被困与离开是个司空见惯的主题。逃离被困的束缚,女性开启了社会上和精神上的积极探寻历程。门罗作品中的女性探寻见证了父权制对女性探寻的限制,同时更深刻呈现了女性独特气质、行为模式影响下有别于传统探寻题材中男性主人公的探寻模式和路径。该文主要通过《逃离》和《你以为你是谁》这两部作品探讨门罗温和女性主义视角下女性独特的探寻历程。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堪称明清小说中的"结拜双典"。本文以作为历代风俗与社会现象的兄弟结拜为切入口,首先推源溯流,呈现出通俗小说史上历史演义(《三国演义》)、英雄传奇(《水浒传》)与世情小说(《金瓶梅》《歧路灯》)代兴背景之下,结拜叙事的互文状况与演变特点——着重体现在结拜者反目绝交的情节上;其次从情节叙事角度,挖掘出世情题材小说兄弟结拜描写的意义;最后通过梳理明清以来官方与民间对于结拜的舆论态度和观点主张,探讨了相关小说叙事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对于习惯以小说为底本改编电影的影视圈来说,先有电影后有小说看似有悖于读者的接受习惯,实际上打破了影圈改编原著“曲高和寡”的窘境。同样是长津湖的故事,《冬与狮》在《长津湖》的影响下既完成了对电影叙事范式的转变,同时二者“联姻”丰富了电影本事的内涵。故该文试从叙事学的角度,探寻《冬与狮》如何利用叙事模式、叙事视角、叙事主题3个方面完成对《长津湖》的叙事重构。  相似文献   

13.
从打工文学到科幻小说,从现实主义写作到"未来现实主义"写作,王十月的创作发生了转变。本文拟从两方面对王十月的新篇科幻小说《子世界》进行叙事分析,即叙事内容风格化,仍彰显"爱"的主题;叙事视角的多元转换,使小说具有"科幻"色彩。通过对《子世界》的文本叙事分析,进而探求王十月创作转型背后的困境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近十年的沉寂,格非以"江南三部曲"复出文坛并成功转型,叙事上与以往追新逐异的先锋叙事有明显转变。格非运用叙事圈套创造时间之谜,而"时间"是中国叙事学的重要部分,从时间角度分析"江南三部曲"之《人面桃花》的传统叙事特征,将能破解格非小说转型后的时间之谜。  相似文献   

15.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家》主要讲述了从战场上归来、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男主人公弗兰克解救自己的妹妹,并和她一同回家的故事,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男性拯救女性"的模式。但是,其中的女性叙事却展现了女性拯救者形象的建立、男性拯救者形象的消解和共同达到自我救赎的多元拯救模式。本文依托多视角叙事、罗宾·沃霍尔的"未叙述事件"的概念,以及莫蒂默的"第二故事"来探析《家》中的女性叙事,发掘作品中的女性声音和独特的女性叙事对于打破传统的"男性拯救女性"模式、建立多元的拯救模式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吉本芭娜娜的代表作《厨房》从独特的叙事空间角度来体现作品的主体意义,认为有相似经历或感悟的人以及非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也可以相互关爱、扶持,共同生活在一起,在精神上产生共鸣。本文主要针对吉本芭娜娜的《厨房》进行空间叙事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福柯的话语权从话语角度对历史进行独特阐释,并对新历史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使得在宏大历史叙事中被边缘化的社会底层的人的历史以微观叙事的方式展示出来。托妮·莫里森在其《最蓝的眼睛》等作品中,以微观叙事代替宏大叙事,为黑人尤其是妇女和儿童争取话语权,书写属于他们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非虚构"创作备受学界关注并引发广泛探讨,成为当下文学写作一种极富生命力的类型。2017年8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该书采用口述实录的形式,全景式地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该文本创造性地使用了非虚构叙事手法,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做了多种尝试,旨在以文本叙事为载体,构筑一种融合思想价值与审美特色的话语模式。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叙事学理论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进行文本分析,尝试归纳概括这部经典文本的叙事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文学史中,苏童是个具有多方面成就的作家。他的《我的帝王生涯》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以独特的叙事策略展现了浓厚的新历史主义色彩,揭示了历史的残酷性,人性的丑恶和存在的荒谬。小说中的虚构历史叙事、内聚焦叙事和换位的叙事方式,充分反映了小说的深层寓意和苏童高超的创作水平。本文将通过对苏童《我的帝王生涯》的分析,研究其主要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分析《史记》人物传记中的叙事艺术。《史记》中各叙事单元严整的逻辑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内容安排使其结构既完整有序又参差变化。通过灵活运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表达了司马迁的思想倾向和情感,体现出司马迁对历史的客观态度及丰富情感的统一。同时,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增强了《史记》的叙事艺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