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学所反映的乃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并将揭示出存在于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依从关系及变化动态。所以,应对文化做出如下定义:文化就是通过人的活动、思维、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界之间所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与联系。文化学的前景是:它必须从新的角度思考文化发展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全部历史,并详细研究生态文明等当代全球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2.
语言、思维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和相互依存的。语言学家博厄斯和萨丕尔也未能就三者之间的关系给出明确的答案。语言不仅是文化的基本方面之一,更是人类思考和认知客观世界的关键工具。它构成了人们理解世界的基础,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同时,文化又通过社会和历史进程对语言产生影响,并提供了使用和解释语言的背景。语言本身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使人们看世界的视角产生变化。语言、思维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能够明确指出人类语言能力的来源和思维的本质之前,三者处在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状态下,它们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认知,构成了人类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3.
杨琳 《文化学刊》2014,(5):50-63
本文对文化语言学的内涵及其与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认为语言变化的根源在于使用它的人,在于社会文化,而不在语言自身;语言的各个方面都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加以研究,这可以弥补从形式角度研究语言的不足和缺陷,从而使我们对语言现象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甲骨文是中国文字最初的形态,而且具有比较成熟的体系,在现代汉语中仍有踪迹,为中华文明的绵延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强调语言形式、人类心智、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对甲骨文的形意关系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该文从概念隐喻角度分析甲骨文字构造中的认知理据,研究发现:隐喻映射是甲骨文字构形的基本方式,华夏先民已经具备比较全面的隐喻思维模式。从概念隐喻角度解析甲骨文字形和字义之间的关系能够揭示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拓宽甲骨文研究领域,完善甲骨文文化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5.
焦冬梅 《文化学刊》2009,(5):121-123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又包含文化因素和文化知识两个方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分清文化因素与文化知识,并采取不同的方式教授。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文化关系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说文化是涉及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一个大系统的话,那么语言就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语言与文化之间既有对应性的一面,又有非对应性的一面.文章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工具或载体的说法并不全面,也不科学.事实上,语言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的文化凝聚体.语言在文化的建构、传承以及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不同的文化特点往往也会导致不同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交流可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通过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本民族的发展。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词汇,它作为一种有力的工具记录着具体的文化,同时也具备着一定的文化性质。外来词作为词汇中特殊的一部分记录着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接触的痕迹,凭借着其独特的地位成了“语言文化”研究的最佳对象。该文主要从内容与形式两大方面去研究传入中国的外来词,通过运用词汇学、语音学、语义学等方面的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化学刊》2011,(2):160-160
高磊在《大众文艺》2010年第12期撰文指出,中国地名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地名不是纯粹的地理现象,而是典型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也是词汇学和社会语言学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杨媛 《文化学刊》2012,(4):102-106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近年来侗族以其独特的歌唱形式和歌唱文化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由此,侗族的历史和文化也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当一个民族的文化从大山登上了舞台,那它就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文化个体,而是牵涉各种因素的文化共同体,关于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对它的保护、诠释和传承都将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势必关乎人类文化、民族文化的经营和发展。本文拟贵州黔东南地区侗族为例,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角度去探讨侗族歌唱活动背后深层的文化功能.以期揭示侗族这一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特性,并试图勾勒出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和理想的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语言作为一种人类实践活动的音义结合的表现符号,其与文化的关系,本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双向互动关系。语言本身既是一种文化,又是文化的镜像与载体,而文化则是语言的底座与管轨,二者相互作用,密不可分。许多语言规律的揭示与阐释,离不开与之相应的一定的社会文化。没有相应的文化参与的语言规律的揭示与阐释,无疑是失魂的语言规律的揭示与阐释;没有相应的语言参与的  相似文献   

11.
语言规划是对语言形式和功能进行调整的一种有组织的人为干预活动,是一种带有明显群体意识的文化活动,这种活动必然与语言社区的类型相互制约,因此语言规划活动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语言规划可以促进语言教育的发展,提高国民的语言能力与文化素质,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国家的新文化建设。作者建议,当前我国的语言规划应该着重做好这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文化语境是每个语言社团在各自的精神、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语言生态系统,是该语言社团特有的文化标记。继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语境分为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后,国内外众学者曾多层次、多角度地探讨文化语境的本质问题。在当今的时政文献翻译领域,文化语境因其复杂性和独特性已成为影响跨文化交际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独具中国特色的“四字格”翻译则是探究多元文化语境最合适的切入点。该文以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日对照“四字格”为例,探讨时政文献日译中四字格在文化语境等值、缺失和变异条件下的不同形式及其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曲彦  王雨萌 《文化学刊》2023,(12):135-138
杭州亚运会作为一场国际性体育赛事,不仅是运动健儿们相互较量的赛场,也是中华文化广泛传播的重要平台与契机。亚运会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以鲜明的文化自信色彩、前沿的文化呈现形式等特点,彰显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张力。笔者简述了杭州亚运会中华文化传播的符号与传播特点,并从坚定文化自信、融汇文化传统与时代特色、推动文化“走出去”、坚持文化交融互鉴四个角度出发,介绍了杭州亚运会中华文化传播的经验,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孙明磊 《职业圈》2007,(11X):94-95
文章从词汇、言语、修辞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中西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强调了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明确了语言学习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活动也越来越丰富.从法律的角度对文化活动进行解读能够使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对文化活动保障的意义.学术自由是文化活动自由度实现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文章以对学术自由保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入手,以期能够重视对文化活动自由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而且还涉及社会文化生活等活动,目前,翻译研究范围随之扩大到了政治研究层面。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一直是研究、争论的焦点,其研究成果数不胜数,但从政治角度来分析归化和异化的文章则很少。本文从翻译的政治角度来研究翻译策略,旨在揭示翻译策略和政治的关系、异化与归化的政治性特点等。  相似文献   

17.
孙明磊 《职业圈》2007,(22):94-95
文章从词汇、言语、修辞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中西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强调了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明确了语言学习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人类与森林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如给森林文化下一个定义,是否可以这样表述:广义上的森林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以森林为背景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关于森林与人类关系的科学,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美术创作不仅需要展现独特的艺术面貌,还应展现独属于该地区的地域文化。在文化长河的发展中,中华民族不同的地区分布导致其地域文化形成了纷繁的民族品格和精神内涵。因此,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美术创作中地域文化对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是十分必要的。该文从地域文化与美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影响进行分析,并提供地域文化背景下美术创作的新路径,旨为传承地域文化,创新美术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吴姗姗 《文化学刊》2023,(4):186-188
语言是社会文化信息的载体,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所有语言也都是一种方言,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用各自的语言可以顺畅沟通,他们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可以理解为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异,或者是同种语言下不同分支之间的差异。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沈阳地区的三十余个民间流行习语来研究方言这一语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